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拳理论】刘培中先生太极拳语录

2012-2-6 10:41|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72891| 评论: 0

摘要: 一 太极拳十三势,捧、捛、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实即八卦、五行之合称。 二 十三势者,一炁之演练也。 三 天下之武术,莫不存有此十三势。 四 中定者,九宫也,为先天之元炁之所藏。亦即真 ...


八十一
发时扭腕,是阴阳合劲。
八十二
拔背,不是弓背,鸸将炁贴于背,并使集合于一点。
八十三
气沉丹田之气,不是呼吸之气,鸸元真之炁。因为呼吸之气只能进入肺部,根本到不了丹田。
八十四
气海,在脐上一寸三分,即脐静脉与脐之结合处,属阳。
八十五
气海 与丹田之气,有调合上腹与下腹之作用。如吸下腹,上腹自出;吸上腹,下腹自出。故练炁以此为起点。
八十六
练拳时,为什么要将里胯往胯跟抽劲呢?因里胯内就是肠骨动脉,胯跟处就是尾闾骨,再上就是真炁穴,此处与生俱来,即含阴阳二炁,十分重要。
八十七
动静者,先天后天也。天地之始原为一炁,静也。俟阴阳交合而有动,是为后天;动后有静,仍归一炁为先天。练拳者,应从后天体内得先天一炁,故甚难。
八十八
应该从动中去找静。
八十九
身心轻松而不紧张,是为假静,如能做到全身各内窍各筋脉与各骨节之元真合而为一,才是真静。
九十
化劲,是形神俱与道合真之静境,不可一开始就学化劲。
九十一
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功夫至此境界,感而随(疑为 )通,化之无形。
九十二
心平气和,身体松柔,是在拳中磨炼而来。
九十三
研究拳理,比练架式更重要。
九十四
静是由内表现于外,动是由外传达于内,故动静皆宜,内外合一,才是真静。
九十五
太极拳一百零八式,内含三十六天罡,阳手;七十二地煞,阴手。交配而用,变化无穷。
九十六
天的天罡,是十条回归线所分化而成三十六天罡。地的地煞,是十二条龙脉所分化而成七十二地煞。人的天罡,是大脑十条主要神经腺所分化;地煞,是小脑十二条主要神经腺所分化。如将天地的天罡地煞合人身的天罡地煞,就是三才合一。
九十七
精神力,又称电能。是灵性的激发力,如坚守不移,即促成两电相吸,是谓之养。
九十八
用精神将所养之元真激发放射,而为己所用者,是为拳术家。
九十九
人身三百八十四条神经是柔,三百六十五块骨节是刚,神经与骨节合,立即感觉身轻,刚柔自如。
一百
人以骨节为体,筋脉为系。骨的凸面为阳,凹面为阴。用阴贯阳为刚,用阳贯阴为柔。阴柔之劲,变化多端;阳刚之劲,无坚不摧。
5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松与沉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