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之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5: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忍是聪,让是明。

脾气越大身体越差,脾气越温福报越深;

声音越大修养越差,声音越柔德行越厚;

性子越急智慧越低,性子越稳智慧越深;

妻子越贤夫祸越少,丈夫越仁妻子越美;

子女越孝父母越安,父母越慈子孙越贤。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0: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由阴阳变化之理推演而成。
从形式上虽有百十式之多,但其精髓,则在于舍己从人之道。由己则滞,从人则活。为欲取之,必固与之。但是要想能从人,习练者必须先练得周身一家。动作时全体俱要相随,稍有不相随处,身体便会散乱。
所以习练者于平日练习拳架,一动便要问自己周身内外是否能处处相合。稍有不合,便要改正,等日久功深练得全体一致,此时你一挨我,我既能量彼劲之大小,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彼劲稍一出尖,我不用动彼分毫,彼因重心不稳自会跌出。此时,我也可乘机而入,借彼之力,发力将彼跌出。但要想练得周身一家,无有不合之处。就必须合着理法去锻炼。使自身由后天转变为先天,将自己融入于虚无之中,才能由此而得太极拳之妙。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6: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其实就是把一个人本能以外的动作用特殊的方法协调起来,再把协调起来的动作综合起来变成一个人的条件反射。如果拳架动作不通过检验、不明拳理,那可能是在做操。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6: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拳架不明理,不通过检验,就算练的时间再长,碰上力还是在顶。所以说广播操做一辈子都不可能变成拳,不通过不丢不顶检验过的拳架,练的时间再长也不会是太极拳。所以说太极拳的每个招式都应具有清晰和准确的运行线路和先后顺序,如此才能符合太极拳的原理和运动特点,才能具有良好的养生和太极技击的攻防作用,才能在招熟时达到以柔克刚、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1 13: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欲要借到地力行拳,最重要的是放松.是“用意不用力”,不但不能有丝毫用力的意识,而且还要时刻警惕不自觉地用力。一用力就精神紧张,牵制呼吸,干扰用意,反应就迟钝了.就感受不到地力的存在了一用力,自己的力与地力就产生矛盾,非丢即顶,就不能顺地力而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1 13: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特别是腰腿间,不但自己要运动.而且还要负担着上体的重量运动,更是难以放松。恰恰是难松的腰腿问.又特别需要放松。下面不松,顶住了上边,上边想松也松不下来。下面是根:是支撑.是发动机。发动机都不松活,都转不开.全身就都没指望了。下面不松通、不松顺,上面即使摆出的样子是对的,但内劲肯定不对。所以说:“下面不对,上面对也不对。”上面不对的病根在下边所以,“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问求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1 13: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沉;也不是全身毫无区别地同时一致向下沉,而是有的部位沉.有的部位不沉;有的部位先沉,有的部位后沉;有的部位显沉,有的部位隐沉。沉的部位多是偏于一边,或偏上边,或偏下边,或偏左边.或偏右边,或偏前边,或偏后边。这叫偏沉。与偏沉相对称的一边定是偏轻。偏沉的部位为阴、为实,偏轻的部位为阳、为虚。偏沉与偏轻互根互生、相反相成、阴阳相济,是借地力、用重力推动行拳的基本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1 13: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偏沉与偏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引动肢体运行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偏沉与偏轻的两个部位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上下互借反作用力运动,如胯及胯以下偏沉.并以其反作用力支持立腰伸脊,向上送力,推动上下逆向相开:又如腰及腰以上向下偏沉,并以其反作用力提吸腿脚偏轻.牵动上下意气相向相合。
  第二种是偏沉与偏轻的两个部位分列在重心垂线左右(或前后)两边,像天平的两盘.互借杠杆之力运动。如前边偏沉.则后边偏轻;左边偏沉.则右边偏轻。反之亦然。
  第三种是前两种的综合运用。如左腿偏沉,依上下的反作用力而论,则左臂偏轻;依左右的杠杆力而论.则右腿偏轻;若依右腿偏轻的上下反作用力和左臂偏轻的左右杠杆力综合而论,右臂必然偏沉。四肢虚(偏轻)实(偏沉),相邻者相反.交叉者相同.能相互借力,相互平衡,形成周身一家的整体,因而是最合理的虚实结构。
  第四是通过呼吸开合和意气升降,轮流侧重接受(即强化)一种地力,抵制另一种地力。例如:吸气提气时以强化偏轻为主,抵消一部分偏沉,就像将半塑料袋水提起来.能增强周围向内的收束力,有利于四肢收缩蓄劲:呼气沉气时以强化偏沉为主.抵消一部分偏轻,就像将半塑料袋水放在地上,以增强其向周围的扩张力.有利于四肢伸放发劲。
  偏沉会引动重心,破坏肢体各部位原有的平衡关系.产生一定方向和一定程度的失衡倾向和趋势,就像用秤称重物时秤杆倾斜,失去平衡似的。倾势一出现.人体的平衡器官就会自动发出警讯.直接命令肢体的相关部位相随而动,做出调整.以求达到新的平衡,就像用秤称物时移秤砣.使倾斜的秤杆重新找到平衡。因偏沉而生势,因生势而相随,这就产生了随机顺势的运动.这就是”偏沉则随”的道理。偏沉应着重于下盘.重在“其根在脚,发于腿”;生势多表现在身体重心的变化,表现于中盘.重视“主宰于腰”:相随主要指上盘.重在“传于脊背,形于手指”。偏沉、生势、相随.自下而上.节节贯通,形成“一动无有不动”的太极拳运动。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04: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架时,在体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加大运动量,身体下蹲前进、后退时迈步要大。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时,含胸拔背,松腰落胯,两胯根要始终保持窝形;迈步时,实足的胯根要微向里抽旋而下沉,腰胯同时旋转。要做到外三合,有时错对相合,有时同步相合,上下保持一条直线。移重心时,实腿胯要松沉屈折,另一腿要放松随腰转前提,先合胯,后开胯。定势时虚实分明,先塌腰,后收敛臀,胯再放松,胯裆既开又合,保持骶骨有力。要注意的是,胯为核心,先注意上下一整体旋转,再研究上下肢异步旋转的配合。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0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架时,在体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身体下蹲前进、后退时迈步要大。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时,含胸拔背,松腰落胯,两胯根要始终保持窝形;迈步时,实足的胯根要微向里抽旋而下沉;腰胯同时旋转。要做到外三合,有时错对相合,有时同步相合,上下保持一条直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