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之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18: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圈者一人手足所及之范围,如欲进入对手圈、必须一手攻、 一手防之,两手抽丝旋转而入之。如水磨之、一手转磨, 一手加水之姿势,并以中正之身段而入之。 至身段之高下以己肩与敌之肩平为合度, 则此既攻既防,亦防亦攻进入敌圈为最安稳之进圈法。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2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太极拳发力,是一个周身协调运作的过程,并不是由身体的局部而发的,脚与大地的蹬斥力只是发力的第一作用点,并通过大地的反作用力回馈自身,使自身能量放大,加能而出。太极拳的发力.乃有其源,这个发力源就是“腰”.即所谓“依中而行,本中而运,由中而发”,太极拳其腰柔而其劲刚。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真谛也就是:
一松一紧一运化;
一松一紧一太极;
一松一紧力自出;
一松一紧自无敌;
不松不紧不刚柔;
慢松慢紧力浑厚;
瞬松瞬紧炸力崩;
渐瞬松紧鬼神惊;
拳者若明此中理;
无师自通功必成...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太极拳发力,是一个周身协调运作的过程,并不是由身体的局部而发的,脚与大地的蹬斥力只是发力的第一作用点,并通过大地的反作用力回馈自身,使自身能量放大,加能而出。太极拳的发力.乃有其源,这个发力源就是“腰”.即所谓“依中而行,本中而运,由中而发”,太极拳其腰柔而其劲刚。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7 00: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太极拳发力,是一个周身协调运作的过程,并不是由身体的局部而发的,脚与大地的蹬斥力只是发力的第一作用点,并通过大地的反作用力回馈自身,使自身能量放大,加能而出。太极拳的发力.乃有其源,这个发力源就是“腰”.即所谓“依中而行,本中而运,由中而发”,太极拳其腰柔而其劲刚。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7 01: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动作能够正确体现“完整、细致、浑圆”的锻炼要领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到能以较小的身法和较小的关节旋转幅度来练习拳架。这是太极拳的“小圈”练习阶段。这一提高阶段还要逐步增加身体内部运转的练习内容,以求达到“内外相合”的要求。通过在“大圈中求小圈”的锻炼,逐步做到周身一家、内外一气,“乃可臻于缜密矣”,达到“缜密”的境界。拳论上说,“筋骨要松”,只有以大开大合的方式锻炼身体的筋骨和关节,才能为“节节贯串”打好基础。作为一门运用身体进行搏斗的技术,太极拳的练习者如果不能先在筋骨的层次自如地运用身体技能,就更谈不上进一步发挥太极拳超乎拳脚之上的妙用。练习者只有经过大开大合的锻炼阶段,做到丹田与胯裆带动全身、身随步动,做到外开内紧、外方内圆、上下左右前后周身照应,才算掌握基本要领,才有可能从“大圈”逐步过渡到“小圈”。年纪较大的人学习太极拳难以在功夫上见效,与筋骨缺乏大开大合的锻炼、“大圈”练习的基础不扎实有密切关系。
       太极拳的锻炼过程,就好比练书法,正确的顺序是先练大字、后练小字,通过大字练习来掌握笔法中“起、承、转、折”等细节功夫,到练写小字的时候才能意到笔到,小中见大,具有开展的气魄。这样的学习顺序才比较容易见效,基础才比较扎实。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2: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9-30 16:06
拳起的时候,身体要落,你拳落的时候,身体要起,这个是起落,这样的起落是无穷尽的,而拳起身起,表面上看 ...


练拳时一定要轻沉兼备,尤其是手要向上发劲时,腰胯必须松沉,即逢上必下,如金鸡独立,右手向上举,左胯就一定要下沉,好比是树要往高长,根一定要深扎。再有倒换重心,一定要裆走下弧,脚的五趾要紧紧抓住地。顺缠变逆缠、逆缠变顺缠,凡是转关时,一定要塌掌根。掌根塌时,肘要坠,肩要沉、胯要松。定式时一定要螺旋下沉,同时边呼气边沉。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2: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内功有阳劲与阴劲之分。
阳劲,即采用内功的一般攻击频率,但攻击力量巨大的攻击方法;阴劲,即攻击力量稍弱,但是攻击频率极高的攻击方法。
这也是内功分阴阳的说法的解释。
无论哪种所谓的内功,均非一两日可以练成,这需要巨量的时间对肌肉与神经反应的高强度锻炼后对肌肉与神经的改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9: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重命门,气功重丹田。丹田气充,气可贯通背部三关直入泥丸。练太极拳要时刻注意发挥命门穴的枢纽作用,可收事半功倍之捷效。命门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执中可达四旁。劲贯脊中,力由脊发。动作时命门穴为原动力之源泉。劲向前去,命门穴后撑:合吸蓄势,命门穴先后拉。发劲时,是人身爆发力的来源。意气劲力的吞吐开合皆自此出入,还可调节全身的平衡,知命门方可知太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0: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打得好不好,关键看你松沉是否做得好;倘若松沉做得恰如其分了,你的劲就能合好,说发就能发出去。
由松变柔,积柔成刚,就见功夫了。
在平时,行走坐卧都要在松沉上下功夫。练拳时,能松沉下来就活了。诀窍在于行拳时要处处把人体本身的重量体现出来,沉肩、坠肘、松腰、松胯,气沉丹田,千斤坠下来,一口气下来,而不加丝毫拙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