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动作能够正确体现“完整、细致、浑圆”的锻炼要领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到能以较小的身法和较小的关节旋转幅度来练习拳架。这是太极拳的“小圈”练习阶段。这一提高阶段还要逐步增加身体内部运转的练习内容,以求达到“内外相合”的要求。通过在“大圈中求小圈”的锻炼,逐步做到周身一家、内外一气,“乃可臻于缜密矣”,达到“缜密”的境界。拳论上说,“筋骨要松”,只有以大开大合的方式锻炼身体的筋骨和关节,才能为“节节贯串”打好基础。作为一门运用身体进行搏斗的技术,太极拳的练习者如果不能先在筋骨的层次自如地运用身体技能,就更谈不上进一步发挥太极拳超乎拳脚之上的妙用。练习者只有经过大开大合的锻炼阶段,做到丹田与胯裆带动全身、身随步动,做到外开内紧、外方内圆、上下左右前后周身照应,才算掌握基本要领,才有可能从“大圈”逐步过渡到“小圈”。年纪较大的人学习太极拳难以在功夫上见效,与筋骨缺乏大开大合的锻炼、“大圈”练习的基础不扎实有密切关系。
太极拳的锻炼过程,就好比练书法,正确的顺序是先练大字、后练小字,通过大字练习来掌握笔法中“起、承、转、折”等细节功夫,到练写小字的时候才能意到笔到,小中见大,具有开展的气魄。这样的学习顺序才比较容易见效,基础才比较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