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县子夏公园有一处太极拳角,每晚七点左右,这里便会迎来一批初学者,他们排起队伍,凝神静气,练起基本功。他们的指导师在边上边观察学员边练拳,要是学员们走神、动作不到位或拳架走型,他都会一一指导矫正。这位指导师就是张世庆。张世庆,温县番田镇南张伦村人(现住温县城关),陈清平太极拳传人,大专文化,国家公共营养师(技师)。现任任长春太极拳法研究会秘书长。 结缘太极拳,辗转学拳路 张世庆,1968年生。自幼喜好武术,在他十四岁那年,一部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风靡全国,这不仅让他爱上了武术,也打开了他的太极拳之路。张世庆兄弟姐妹七人,他是排行最小的,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吃好饭就很不容易了,家里也都不赞成他学太极拳,说太极拳这玩意不顶饥不顶渴的,学了也不能当饭吃,但由于他学拳的坚定,最终,家里同意了他去学拳。 说来也巧,当时邻村就有一位太极拳大师谢正太(早年学拳于赵堡太极拳师陈学忠),谢老师收徒可不是来者不拒,在老师眼中,学拳的人,德行很重要,品格要好,心术要正才能练好太极拳。心术不正的人是学不好太极拳的。而张世庆深得老师赏识,于是拜师门下,开始了他的太极之路。学拳的日子总是辛苦而漫长的,张世庆开始接触小架,勤学苦练。用心专研。 三年之后,缘于一次偶然的路上奇遇,他遇见了他的第二位太极老师——原占国,原老师那时候都是在家教拳,白天张世庆还得帮助家里干活,于是就每天晚上骑着自行车去老师家里学拳,夜深了就住在老师家里,有时候一住就是四五天。在原老师那,张世庆开始接触大架,一学又是好几年,在此期间,老师总是夸他,学的又快又标准。 之后,张世庆又结识太极大师杨松泉,于是又跟随杨老师继续学习太极拳。 2000年,张世庆搬家到县城,那时候他已成家立业,要养家糊口。于是他开始做生意,四处奔波,但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废弃他的太极拳,每天早上、晚上,他都会练练太极,在家里,在公园。也正是由于他业务的四处奔波,倒是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全国各地的拳友切磋技艺,相互交流,提升自我。 选择陈清平太极拳,只为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 跟随过多位太极拳师学拳的张世庆,最终还是回到了陈清平太极拳。说到为什么选择陈清平太极拳,张世庆一语道出:“我想要学习原汁原味的太极拳”。 陈清平太极拳由陈清平先生授教,其传授风格保持了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为“承架”。由于先生传授有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所以他造就的多位太极名家也受先生影响,在师传基础上又根据各自的领悟和特长,不断曾益创新,从而形成了多种独具风格的太极拳法,令太极拳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据说在从学于他的弟子当中,有八大弟子,每个都有惊人的成就。举其大者,和兆元创代理架,任长春创领落架、李作智为腾挪架、武禹襄创武式太极拳、李景炎创忽雷架。 由此可见,在当今全国公认的六大家(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和式)太极拳式中,就有三家(武式、孙式、和式)得益于陈清平先生,加之《忽雷架》还有发源于温县北冷南庄王赐信的北冷小架【忽灵架】,都源自于陈清平宗师之教诲。共有六派流派太极拳的创新与之有关,这足以说明陈清平先生在继承和发展太极拳上功不可没。堪称一代太极宗师。 陈清平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在演练过程中,练至数趟,一经启动,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阴阳对立统一的上乘境界。 不仅如此,陈清平太极拳还运用我国道家哲理,即阴阳学说与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规律而形成刚柔相济、动静相间、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武术拳种,它包含了太极至极之理,即包括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之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变化无穷,以柔克刚的内家拳。陈清平太极拳更是以修心养性为宗旨,顺应自然,以气正形;其拳架小而舒展、大而紧凑,身法中正平圆,轻灵柔活,周身相随,整体协调。在技击中无处不生,无处不用,击人不露形,运用中常常法无定势,一式多变,又万法归宗。 太极让我修身养性,百病不侵 “练了几十年的太极拳,她带给我的远远不只是技艺,我的心灵和身体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张世庆说到,“现在,我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用太极的眼光去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处处有太极,时时分阴阳。” 比如说:手向上动,身便要向下沉;手向前伸,背便要向后靠;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下身向下沉,头就向上领。上下、左右、前后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被充气后,向四方八面膨胀。 阴阳的互相对立,并不表示阴阳之间无时无刻在鬬过你死我活,恰恰相反,阴阳是互相交合、包含,渗透,贯通,合作,支持。这样才能做到“阴阳相济”。若果我们接受阴阳之理,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阴阳的规律。这样才符合自然之道。我们在练习和应用太极拳时,也必须符合阴阳之理。 “别看我现在岁数比你们大那么多,但我生病的次数一定比你们少”张世庆先生骄傲的说。“在我记忆中,自从开始习练太极拳,什么伤风感冒,头痛咳嗽,我都没有得过。和我同龄的人老往医院跑,我可一次也没去过。现在大家都纷纷来向我学习太极的养生之道。一个劈叉压到底,那根本就不是事儿。什么腰酸腿疼都没有。”说到这,张世庆先生忍不住要练上几招让我们瞧瞧,首先就是太极拳的起势,张世庆先生说,别看这一个简单的起势,里面却包罗万象,中、正、平、圆、轻、灵、柔、活。所谓一圆及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成四象。 看完张世庆先生的表演,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一个知命之年的人所做到的,用一句话形容张世庆先生的表演——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 传承发展太极拳,多继承少丢失 在谈到太极拳传承发展的时候,张世庆先生感叹道:在当今社会,由于我们生存环境的改变,武术不再是用来打打杀杀,我们所要传承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不是说简单的教给你一套拳,你练会了,就是传承。真正的传承,不止在拳上,还必须有理的配合——先明太极理,再练太极拳。 为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太极拳,张世庆一直在默默行动着,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到处去免费传授太极拳,严传深教,快三遍,慢三遍,不快不慢再两遍,就像当初师父教导他一样。弟子们有什么不明白的,他也会耐心的讲解示范,不止传授技艺,有时候他还会给弟子们讲一些太极的道理。 现在,张世庆决定舍弃他多年的生意,一心一意的回到太极拳上来,他说这样就有了一个稳定的教拳地点,也能让更多想学太极拳的人有地方可学。作为中国亟需保护的优秀拳种。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她,传承她!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微信平台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cntaijiwang),太极拳理论、视频、资讯每日免费看!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3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