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网络太极拳杂文选3

2010-4-10 09:11|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0174| 评论: 0

摘要: “吸之于踵”的“吸”可理解为“吸引”的意思,也就是在站桩、或盘拳架时,用意念把身体的重心落到脚后跟,无论是双脚或单脚都一样。以此培养整体劲和松沉劲,避免身体的漂浮,特别是在推手时能作到通过任何一接触点 ...

  “吸之于踵”的“吸”可理解为“吸引”的意思,也就是在站桩、或盘拳架时,用意念把身体的重心落到脚后跟,无论是双脚或单脚都一样。

以此培养整体劲和松沉劲,避免身体的漂浮,特别是在推手时能作到通过任何一接触点就将对方的劲力“吸至于踵”,将对方作用在自己身上

的力,顺畅地传递到自己的足底。所谓手足相通就是就此意,同时加上旋转位移,使对方的劲力在自己身体内顺畅传递,不较一丝力、不留一

丝力在自己的身上,将劲力全部作用在对方身上,赵堡太极讲究的吃啥吐啥也是这个意思

2002年10月25日  牛平阳

姓名:纯然    2002/08/23 - 18:00:49   IP: 211.97.96.* 

牛平阳先生:

咱们是老网友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在论坛上的著名讲话是“翻滚旋转”论,大意是:下滚上翻,左旋右转。如今把咱当成成反动派

了?.(一笑)

一、 不愿意当反动派的原因:

咱一生敬爱毛主席,熟读《毛选》,对毛主席军事辨证法略有研究,凡是也实事求是.

(求者,研究也)。如今时来运转,竟然要演反动派!!!

二、 愿演练反动派的原因:

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演练反动派也是为人民服务,演吧!嘿嘿

三、 关于独立桩的问题

我们可以保留意见。信仰自由。

四、请教一个问题

从论坛的发言,我知道您是练习杨式的,大概从柔化入手。据我判断,练习柔化者,

似乎必须了解中节劲在整体中作用,才有意思。请此问题向你请教。如不方便,也没关系。

 

拐棍.风摆荷叶

推手时把对手当作拐棍一旦对手将拐棍抽掉或左右旋转,后果可想而知。我老师曾告戒说,推手时不能当别人的拐棍,也不拿别人当拐棍。关

键是会使用粘逼劲,粘逼住对手用整体旋转力找中定,通过长期的训练,六合劲就会自然产生。活步推手能培养单腿的承受力和步伐的灵活性

,要求必须坐下去慢推不能有惯性,重力推不能使硬力和控制对方的力。为结合使用踢腿,活步推手时有意将起步腿抬平,有点象鹤形步,熟

练以后,只要一动步就是一踢腿。由于双(单)手已控制住对方的劲点,所以腿腿凑效。

李伟先生所讲“关键在于听劲功夫。内功也很重要,否则承受不了迅猛内劲的。另外,也不一定直立,后仰上身一样可以的。而且应该要刚则

纹丝不动,要柔则如水上按葫芦,着不上力道。后仰上身的目的是没有脚,纯粹锻炼内里,利于去调经常用到的后蹬劲。”我想您大概已经掌

握了风摆荷叶劲,掌握了这种劲已属上道实在不易,可喜可贺!待宁西铁路通车后,我一定前去拜访,不知是否欢迎?个人体会,恳请方家正之。

[page]

 

 

牛平阳先生:

我对单脚推手感兴趣的原因是:我想知道单脚推手的训练目的是什么?对于身法有何种特殊的要求。

并且单脚推手与我老师所讲的推手原理相唯背:即一般原则上要求至少保持三个接触点。如弓步桩,双脚上两点,胸部接对方的按劲,保持三

点接触,则有余地,可以作到不用双手扶持对方而能棚起柔化对方的按劲。

另外,如我没有记错的话:王继祥先生有介绍以单脚推手做为训练平衡的手段;随便先生对独立推手还体验过。

我想,独立推手若有其事,则做为训练手段比作为表演更具有意义。单脚双手不算数,符合三点原则。

 纯然先生:

到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单腿推手训练的记载,单腿放人只是表演性的,表明表演者具有深厚的内功和娴熟的推手技巧。有人怀疑是配合的,说明对推手和散手的关系没弄清,推手有两种,一种是训练,不放人,一种是放人,不伤人。散手就是对打,出手要见红。推手能将人放出去就说明两人工夫相差较大,散手就更不用说了。个人见解,欢迎批评。

    2002/08/14 - 09:53:44   IP: 61.158.191.81 

 

名师介绍:

表演单腿放人的是石崇英先生。

石崇英是郑州大学体育教学部教授。一直担任郑州大学本科生和留学生的武术专项课的教学任务。工作之余,潜心研练太极拳、八卦掌的高级

功夫,并从事理论写作和民间授徒。 石崇英先生 70年代初,拜杨式太极拳、马派八卦掌第五代传人王教福为师,学艺22年,被定为第一继承人。(王教福大师被同门长辈称为罕见的武林奇才,得到众多名家的赞赏。王教福师从胡莱仪大师31年。胡莱仪师从杨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李瑞东的弟子张宾汝和马派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杨涵世,字汝霖)

80年调入郑州大学任教后,又得程派八卦掌第四代、第五代传人王俊岭、孙成章师徒二人10多年八卦掌技击功夫的传授。(王俊岭大师曾随陈

鑫学太极拳,随程派八卦掌第三代传人贾岐山学八卦掌;孙成章大师曾于1935年参加河南省国术大赛,枪、刀、剑、棍、拳未遇一个对手而获

武士称号)

石先生1982和1983年曾两次参加郑州市太极推手比赛,两度获得第一名。 其武术教学与研究成绩曾在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少林与太极

〉、〈郑州晚报〉、〈河南体育报〉、美国佛罗里达州《武功》杂志等新闻媒体上专题介绍。 自1998年以来,受〈少林与太极〉杂志社之约,

连续发表有关八卦掌的文章已近40 篇,这些文章受到全国各地武术爱好者的重视和收藏。 石崇英老师痴爱武术,把研练中国内家功夫作为毕

生事业的最大追求。他把现代体育运动理论与正宗的传统功夫相结合,研练中国传统武术中最优秀的整体发力法(知己功夫)和由中国几千年

战争积累下来的神奇的武术技击艺术(知彼功夫)。不论各门派,凡与石先生交过手的,都被他那身如游龙,神奇莫测,出神入化,无形无象的内家功夫所折服。被中原武林界誉为当今技击泰斗。石崇英老师的成就是中华武术瑰宝在民间的又一有力例证。

石崇英老师每天下午4点左右在郑州大学金水河半授徒,有意拜访者可前往。

另有几幅石老师的表演拳照可在《贴图论坛》栏目浏览。

 还请教一个粗浅的问题,如何能上下相随,如何能使下盘稳固,达到这个目标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及要注意什么,请多指教!

浮尘先生:

不敢指教,一点建议,找一个比你功力大或接近的武伴,每天粘逼推手两小时以上,不胡来,不比输赢,一年大见成效!

姓名:牛平阳    2002/08/14 - 17:06:09   IP: 61.158.189.133 

 

抖大杆是太极拳传统的练功方法

bh先生:

抖大杆是太极拳传统的练功方法,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抖大杆来提高练功者的腿部、腰部和上肢的协调劲和培养功力。一般的大杆长三米左右,

直径约茶杯粗。是在有一定的太极拳功夫以后才能练习,初学者不可练习,否则不但练不出太极拳的松沉劲反而练一身硬力。抖大杆 必须全身

松开,先慢慢的体会全身四肢、腰部的整体旋转劲,待有一定工夫以后,可以练的快一点,最后练抖擞劲,如果一开始就练抖劲,会伤害身体

的。上述有老师指点,按程序进行不容易出偏差。练抖大杆练的是知己功夫,不能练出知人的懂劲工夫,因为大杆本身只有向下的沉劲(大杆

自身的重量)没有向上、左右、前后的复合劲,也没有不丢不顶和沾、连、粘随劲,所以,练的还是死劲。过去,有师兄弟之间不传艺的说法

,师兄弟之间就是在一起练功,也不给真劲,想的是如何胜过别人,更不用说配合了,为了提高自己的功力,只好抖大杆。如果象练拳击那样

有一个或多个人(高大、胖瘦)做陪练和靶子,任你放,你就不会去练抖大杆了。可是要有这样的条件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家传的太极拳练习

时就是通过父子、兄弟之间长期互相推手、喂劲、发放而得到真功夫的,一般练家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仅供参考,欢迎批评。牛平阳

- 星期一, 9月03,2001, 17:08:19

[page]

 

 

书法与练太极拳有许多道理是相通的。

初学书法从练楷书开始,一笔一划认真临摹,正如初学太极拳盘架子,一招一式认真演练。初学书法要知“永字八法”;初学太级应知“棚、

捋、挤、按”。一篇书法作品讲究的是气韵,笔断而意连;盘架子讲究的是行云流水,劲断意连。运笔讲究的是力达笔端,笔力透纸;行拳要求是松沉浑圆;运笔和行拳用的都是整体之劲,而形于手指,可都是又要求用意而不用力。楷书有基础后练行书,拳架有工夫后练推手,书法的最佳意境在草书,练拳的目的是散手。学书法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同好切磋技艺,学练拳讲的是“自当从良师,又亦结高朋”。书法要有书卷气,怕的是有江湖气,练拳要有平和气,怕的是有霸道气。印刷体书法不可和创作书法比,太极体操不可与太极功夫比。学书法要有逐日功夫,练拳最忌一暴十寒。

有感:“炼太极就炼先天,恢复人的自然本能”既然如此还学“棚、捋、挤、按”作什么?照此说法“非关学力而为”的论述是错的?

牛平阳祝各位拳友功夫与日俱增。

星期五, 5月25,2001, 18:06:02

 

[page]

 

致NPY:

NPY 先生,仲先生对你的评价真是恰如其分,你确实不但是“小家子气的npy,还是尖酸刻薄的npy”!而且是吹毛求疵的npy!从你的留言中可以看出一斑。开始有拳友请教练拳是否练体力,你来个《正话反说》看后使人难以接受!人家GAFE先生、一叶先生在谈练功的体会,你又把自己的所谓什么“滚动”、“左旋右转、上滚下翻” 体会强加于人,难怪GAFE说你有“误人子弟之嫌”。同时,你还象阿Q一样,怀疑自己曾是名师王安平的徒弟,和高手王继祥套近乎。为了自吹自擂,说你的师傅曾和太极名家年自高交过手,明明是阎自高,连姓氏都搞错了。你在《关于借鉴》中把太极拳吹得象一朵花,包罗万象反对借鉴外拳种的好功法,误导初学者,等等。你还在《练习太极拳也要学习理论》罗列了那么多东西,惟独说不出精、气、神、佛、道!连马的什么阴的都不知道,可见你是多么的孤陋寡闻。你的留言一出来,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声,就是对你的水平的最好评价!仲先生对你的评价是教授级的评价,如果评职称,估计你连小学体育教师级的资格都不够!请你以后不要再留什么“小家子气的”、“尖酸刻薄的”、‘“有吹毛求疵”的留言了,相信是不会影响这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的。

-        一点说明:

npy先生是位高人,这点不用多说。我前面说npy先生有“误人子弟”之嫌,不是针对“滚动”、“左旋右转、上滚下翻”来说的。是针对对于初学者必须要找一位明师,不要认为没有明师指导,自己多练就能练出来,说的。这点请明查。

另:交流经验或争论应当互相尊重,大家都是同道朋友啊:)

姓名:gafe

- 星期一, 11月06,2000, 08:31:03

 

 

npy先生,在下先前的话言重了,还望先生海涵。npy先生以前的贴子确实是高水准的,我为自己先前的话向先生表示歉意。

仲浩群??2000.11.3

 

姓名:仲浩群

- 星期五, 11月03,2000, 21:34:29

 

 

NPY 先生 及 npy 先生请留步。今天把前面先生文章认真读了一遍,收益多多!在此表示感谢!

姓名:纯然

- 星期五, 11月03,2000, 18:10:57

 

 

致NPY:

NPY 先生,仲先生对你的评价真是恰如其分,你确实不但是“小家子气的npy,还是尖酸刻薄的npy”!而且是吹毛求疵的npy!从你的留言中可

以看出一斑。开始有拳友请教练拳是否练体力,你来个《正话反说》,看后使人难以接受!人家GAFE先生、一叶先生在谈练功的体会,你又把自

己的所谓什么“滚动”、“左旋右转、上滚下翻” 体会强加于人,难怪GAFE说你有“误人子弟之嫌”。同时,你还象阿Q一样,怀疑自己曾是

名师王安平的徒弟,和高手王继祥套近乎。为了自吹自擂,说你的师傅曾和太极名家年自高交过手,明明是阎自高,连姓氏都搞错了。你在《

关于借鉴》中把太极拳吹得象一朵花,包罗万象反对借鉴外拳种的好功法,误导初学者。 你还在《练习太极拳也要学习理论》罗列了那么多东

西,惟独说不出"精、气、神、佛、道!"连马的什么阴的都不知道,可见你是多么的孤陋寡闻。你的留言一出来,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声,就

是对你的水平的最好评价!仲先生对你的评价是教授级的评价,如果评职称,估计你连小学体育教师级的资格都不够!请你以后不要再留什么

“小家子气的”、“尖酸刻薄的”、‘“有吹毛求疵”的留言了,相信是不会影响这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的。

 

- 星期五, 11月03,2000, 16:44:28

[page]

 

 

 

各位老大,我是MAOMAOGOU。没搞错的话,我就是M某,有几点见情。

第1、

NPY兄教训得很是,练太极拳者应以武德为本,首先就要内敛低调,去除张扬之气,今后我当日三省吾身。

第2、

中国之成事,建设很难,毁之很易,火焰之旺盛需要众人拾柴,而灭了它只要一盆冷水,我们大家应该多多维护这个网站。至于我个人,并非

太极高手,如果多数拳友觉得我在饶舌空谈的话,我可以袖手旁观、或只问不答。

第3、

古人有程门立雪以求理、二祖断臂而求法,对于太极真理的追求我一日也不会中断。这两天看到单刀兄文章非常好,以后我会继续向各位请教

 

姓名:maomaogou

- 星期四, 11月02,2000, 11:36:03

 

 

mmg先生啊,不要指望那些所谓的高人,他们能有你我一半的真诚就不是这样子了!老实说啊,我没有从npy先生的留言里读出大家的气派!我

读到的是小家子气的npy,尖酸刻薄的npy!也许我是误读了,希望npy先生能把真心话说出来,在下虚心请益先生是也!

仲浩群??2000.11.1

 

姓名:仲浩群

- 星期四, 11月02,2000, 10:13:06

 

 

 

谢谢zhujun的留言,npy先生说得极是,以后有问题再向二位先生请教。

姓名:sjm<sjm121@bigfoot.com>

- 星期四, 11月02,2000, 09:37:29

 

读《李雅轩的回忆和经验谈》有感之二

  轩讲“在杭州民权路大礼堂,我与周声供用的反掌打。以右手向其面部虚扬一下,他以右臂向上猛架时,其右肋已露出,我便以右手由上往

下一翻,向其右肋轻脆一弹,他便两臂抱胸蹲地,说不出话来,以手示意要回宿舍。我扶他起来,送他到宿舍,修养7天,连吃了几剂七厘散而

愈。盖因我去之劲虽不大,但正在他呼吸的时候,于不知不觉之中被弹了一下,打隔了气,并非是打伤了他。”

看来这个周声供不懂劲,对方来劲时采用“猛架”,这时,不只是右肋露出,而且整个身体也会随之上升悬起,正在吸气,当接触点骤然变化

时,反映不及,挨打是必然的。

李雅轩用的这一招如果套拳势,按太极拳套是玉女穿梭。套用八卦掌,用的是托掌。

用此招打人如果没有把握容易伤人,轻的造成内伤,重的断其肋骨或毙命。李雅轩对周的这一下,可能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所至,不

一定是没把握。

我师王教富曾用此势打过我,为了不伤我,变点后用的是放长劲,将我打在墙上,我的感受是自己轻的完全没了体重,飞了起来,上墙后被震

地头脑一片空白。

 

致ZHUJUN:

江湖上卖当的有句话“看透不说透,都是好朋友”。嘴巴是别人的,功夫是自己的,不必耿耿于怀。

“阳春白雪、和者概寡”继续观看中某M某的讲演。

星期四, 11月02,2000, 09:19:33

 

黄志强先生:

你好!来信收到,根据你来信中提到要求,提出以下几点看法,请你参考。

1、关于在南阳太极圈内谁的东西是真东西的问题,尽管我和其他练太极拳的人大部分都认识,也知道他们功夫的渊源及师承,和他们是朋友关

系,相互之间都很尊重,大家都相信自己的东西是真的,都心照不宣,都在加紧练功,有待将来实际切磋。我一般不在公共场合出面,今年上

半年,市里在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太极拳表演赛,在朋友的一再邀请下,我和师兄表演了杨氏推手,不知你是否在场。你提到的王泰安,原是

高东祥的启蒙老师,他只不过是把陈式拳引入南阳的人之一,其水平不敢妄论。刚才提到的我的师兄叫张恩远,在电厂工作,两年前,曾与你

的老师张生健在不公开场合进行了切磋,由于关系到名声问题,大家商议不于公开。具体情况你可通过你的师傅了解。依我看,不客气地说我

师兄当时的功夫连入门的功夫都没有。

2、关于学太极拳我看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要有较好的人品,尊师重道,虚心好学,不怕吃苦,有毅力。

其次要较好的稳定的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整天为生计而奔波,那有时间练功,家庭不和睦爱人拉后腿,造成思想不稳定也是不行的。

再次,不能有贪酒、赌博、触黄等不良嗜好,

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涵养,尽量涉及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的一个。对提高拳艺有帮助。

要有最少一个情投意合的拳友,互不保守,共同提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最后关于金钱的问题不能不提。只有你付出了,知道了价值,你才会珍惜,才会刻苦,才不会随意外漏,只能说道这里。

以上是我的看法,供参考

另,你可以在网上继续看我的留言。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牛平阳

2000.11.04

-          

[page]

sjm:

谢谢你对我的夸奖,我还是不断的在走弯路,在不断的探索。我最近很忙,又是出差,半个多月没上网。上网一看,又不想看了。

我曾经按你的e地址,给你回过一封信,可能你没有收到。我学的是杨式太极拳,是杨橙浦先生在上海的弟子所传授。我的老师是一个很普通平

凡的人,他的兴趣爱好就是打太极拳,每天练拳在四小时之多。其实,到了我们这一代,讲是某某人的弟子,是什么人的第几代弟子、传人,

大多数是扯大旗,也都是虚的。老师有名,弟子没学好,也是没用;老师没名,但教真功夫,就是好老师。

这个网站其实我早就不想看了,许多留言太长太理论玄虚,但我想里面至少有我需要的精华,所以我就看了下去,并且也叫大家一起看,我以

后也会一直看下去,但我是不会留言了。

这个网站的留言处有今天这样的热闹,全是因为npy和我的加入,如果不信,大家可以翻到前面去看看。现在npy不讲话,不是他没有本事,我

想是他不愿讲。

许多人自以为了不起,又是什么名人的嫡传弟子,而且许多人也认为他们很厉害,很有功夫,其实在真有功夫的人看来,他们仅仅是糊咙人而

已。

所以,初练太极拳的同仁们,对那些你们认为很好的文章,你们还是把它当小说看,千万不要当真。这是我在这个留言处的最后留言。

另:纯阳老前辈,您能留下您的e地址吗?以后我会到您这儿来拜访您!

姓名:zhujun

联系地址:上海,

- 星期三, 11月01,2000, 21:31:19

 

 

 

问候牛兄(NPY)!

    神交已久,知兄为高人,不似我这样不练功却老爱胡说之徒,今得知我们曾有同门之谊,打心眼里高兴。

刚刚看了你的留言,确实,我所说师伯就是原意拳气功老师王安平,王安平老师为王斌魁早期得意弟子,我虽没见过,但因是同门,关注较多

,看了安平老师的许多文章、及书籍,很向往。我师与王斌魁大师公子为幼时伙伴、中小学同学,并一起从王斌魁大师学拳,但师不以拳为业

,非武林中人,一直低调。且为人宽厚,思想开放。我从老师学功时,为一介穷书生,老师教功不仅分文不取,也不讲磕头拜帖,还对我多有

帮助。经常为老师家常客,去老师家开荤,与老师就向朋友一样能平等交流,谈拳论道。后放弃练功,师虽遗憾,也能理解,并不强求。(因

师恩难忘,多说几句不着遍及之语,大家见谅)。

    所问王安平现在情况,从报道看,安平老师已经开宗立派,创中华浑圆功,并在南昌湾里建浑圆山庄,广收门徒。所传内容已经超出意拳

范畴,前几年《武林》、《武魂》多有报道,其文徒弟张东宝、林星曾为其广为宣传,武徒弟号称北侠张广玉面向全国武术界倡导实战切磋曾

盛及一时。

    据所闻,安平老师为大器晚成,初期练武似进展不快,后数十年如一日寻求养生健身,求证养生桩(浑圆桩),竟在中晚年求证出一番新

天地。但我看报道、图书,有许多不理解的玄的地方,因没见过,没有实践也不敢妄言。

    安平老师有一本《修真心语》专著,讲功讲功理,好像《武魂杂志有售。另有一本《中华浑圆功》,侧重“法”,没见过。

 

姓名:王继祥

- 星期三, 10月18,2000, 08:33:23

 王继祥先生,从留言中得知王安平老师是你的师伯很是高兴。不知你所说的王安平师伯是否是开封的王安平老师?20年前王老师在南阳授拳,

我曾从师于王安平老师,后因工作变动和其他原因和王老师失去了联系。王老师是我练习内家拳的启蒙老师。从王老师处我收益非浅,为后来

我又学习了太极拳,但我始终想念他,不知王老师近况如何,如您知道可告知一、二,以了却思念之情。谢谢!

, 10月16,2000, 11:48:21

 

终于峰回路转,书归正传了。知识分子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想象和发挥,有些东西是可以想象发挥的,可太极拳是不能想象和发挥的,想象和发

挥的结果必将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相信某些人的所谓“柔化推手”“空灵推手”“断手”之法永远代替不了《打手歌》!简单的东西,一发

挥就复杂了。就拿练太极拳时的一些常用术语来说吧,例如“双重”之病,无非是在推手被人控制住时调整不开罢了,“气沉丹田”无非是小

肚子(腹部)不要吸起,上体放松坐在胯上而已。所谓“意念”就是注意力集中,说的太悬乎,发挥太多反倒是画蛇添足。

    很赞成一叶先生的观点。 他10月9日的《试论推手》一文是实实在在的练功体会,很值得大家一读。但其中有两个地方愿与一叶先生商榷

。1、“关于推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挨打,学会挨摔......。”我认为推手是“推”而不是打,是“棚、捋、挤、按”在与对手先接触后在不同

姿势、各种角度情况下灵活、无序的具体运用,效果是将人“放出”。被放出的一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接触就“背劲”不得力、不得势,

劲始终被人拿住,走化不成;另一种是自以为得机得势,放人时却被人所放,劲始终慢了一拍,不存在打和摔的情况(打手另论)。2、“推手

名为推手是为一往一反的功夫......。”这“一往一反”实际是“一来一走,一走一随”,中间不断劲。“走”不是走直线,应根据接触点的

实际情况或左旋或右转,或上滚,或下翻,这就是所谓的前进后退离不开顾盼劲。如果用一往一反”,这个“反”容易产生“顶”或“别”劲

。上述看法可能片面,请高手指教。不胜感谢。

, 10月10,2000, 11:34:56

 

试谈推手

    首先声明,我不赞成将推手列为竞技体育的做法,因为推手本不同于摔交和散手,他求的是对劲法的掌握,即八门五步作用于人身的反应

,而不是得失胜负。

   除了太极门有推手外,八卦门(对练中的双合掌、吸胯掌、双捋掌)、武当纯阳门(缠手)、川中松溪门、意拳都有类似于推手的练习方法

,但是要论理论之高、技术之全面,当首推太极门无疑。

    太极拳中的推手是界于拳架和实战之间的一种练功方法,通过拳架的练习,我们获得了松柔的内劲,但是这只是在单人运动时的一种感觉

,不一定可以运用的双人的实战对抗中,推手就是求劲法应用的学问。

   通过推手的练习,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1、明白自身的各种劲法

2、明白劲法作用于对方时的反应,知道重心的作用。

3、培养实战时敢于对敌的心理素质。

4、掌握接手的方法,不至于在实战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乱了阵脚。

两手臂(包括肩胯)相接触为推手,有抓捋动作则为擒摔,双手脱开为断手,一脱就打,而为散打。对此太极门都有各自相应的训练方法,不

应混淆。今天看到国家所推行的推手比赛,形同摔交相扑,实在让人不能恭维。

   推手的较量,应该是劲法的比试,而不应该是力量的抗衡。被发放出的人和发放者一样是获益者,他并不会因为被弹了出去而有任何不适的

感觉,如果刻意去求胜负,那么就不应该练习推手。而且在推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挨打、学会挨摔,可以说推手在初学者来说是求败的工夫。

   人体重要的关节有九个地方,太极门和八卦门因此有九节劲的说法,推手的最大作用就是贯窜此九大关节,使劲在一来一往间可以畅通无阻

,使敌方的劲渗入足下地中,使我方的劲进入敌方的中心线,寻找机会,影响敌人的重心。

推手名为推手是为一往一反的功夫,他是一种排定了次序的阴阳变化,等到适应了此种有序的阴阳后,我们就应该学习适应无序的阴阳变化了

——此即如孙禄堂先生在拳意述真中记载的程廷华先生之游身八卦:或粘或走,或开或合,或离或即,或顶或丢,忽隐忽现,或忽然一离,相

去一丈余远,忽然而回,即在目前,或用全体之力,或用一手或二指或一指之一节,忽虚忽实,忽刚忽柔,无有定形,变化不测。

姓名:一叶

- 星期一, 10月09,2000, 17:52:13

 

 npy先生说得好:本斑竹实际上已经说出了要开的部位。松胯不如说开胯,腰是最难开的。腰松了,才能上下贯通,判断是否上下贯通的标准

,大力来时,你承受时脚上是否有蹬力。至于沉肩坠肘,并非有意去沉去坠,我已经说过是接,接哪自己去想。

单纯的松胯没有意义,全身都通才有意义,这时力的传递非常均匀找不出明显的力点。这又要说到无中生有乐,脚上无根却有根,脚上无蹬力

却生出无法抗拒之力。本斑竹体认很浅,捧个土坯出来供批判。

姓名:gafe

- 星期四, 8月24,2000, 20:17:01

 

 练太极拳求的是两大功夫,一是知己功夫,一是知人功夫,知己功夫又分上、中、下三盘功夫,所谓上盘功夫指的就是松肩坠肘的功夫(有的

称沉肩坠肘,“沉”易使初学者产生有意向下用力的意念);中盘功夫指的是松腰胯的功夫;下盘功夫指的是各种步伐的功夫。要想达到上乘

功夫,三盘功夫缺一不可,三盘功夫是太极拳知己功夫的精华,如何练成这三盘功夫,各门都有自己的高招和秘诀,正如ZHUJUN 先生所说,不

是紧密圈子里的人,师傅是不肯教导的,旧时,拳友之间交流就有说招不说腰的规矩,斑竹先生在前面的留言中也曾说什么部位练开了恕不奉

告吗?张义敬在《太极拳理传真》一书中也说(大意)练了十多年的太极拳,还不知道腰跨怎样转,一经雅轩老师指点,顿开茅塞,才入了太

极门,功夫从此大长。其实前辈早已在拳经上对如何松肩、松垮有过论述如“两膊如麻绳相系”、“腰似车轮腿似钻……”等。松肩、松垮是

要求,同时也是功夫,不是想松就松得开地,关键是怎样练开的方法,练开的过程实际是一项工艺的加工过程,习惯的养成。杂技演员的腰跨

,肩臂可谓松的开,但松成的方法与太极拳不同,所以不出太极劲。我所知,有一位在河南有名的太极技击名家,有一套独特的训练腰跨的方

法,按照他的要求练太极拳,每天练2小时,三年就出功夫,为太极拳早出人才创出了新路子。如何才能松开腰跨、肩,还是各位请教自己的老

师,网上难以表述,正如一书所说“每一试拳往往数千言不能罄其妙,一经现身说法甚觉容易,所难者工夫,所尤难者长久工夫。”ZHUJUN 先

生想抛砖引玉,结果却引出了个土胚,还不如砖,希望高人出玉。2000.8.24

8月24,2000, 19:02:18

 

npy先生的文章些得非常好。“合太极无中生有”,老说无中生有,确实不好理解。脚上不蹬劲,却出来令人无法抗拒的劲,那么劲从哪来的,这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的一种。可拳经上明明是说力发于足,难道是拳经有误吗?不是,这正说明了,足无力却能生出力来的无中生有状态。再有无中生有,等练到自己都不知道力是从自己那出来的,力源谁能找到,是真正的无中生有。由于认识有限,只能谈这么多了。

姓名:gafe<gafe@263.net>

7月29,2000, 19:11:28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