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章智  现代医学对太极拳的研究 李章智? 2005  ?  美国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太极拳可以增强免疫力,使人提升抵抗带状性?疹病毒的能力。这项研究发表在 2004年九月份的《身心医学》杂志上。  ?  加州洛杉矶大学研究说,太极拳对于使老年人提升针对带状性?疹的特异性免疫力有显著效果。  ?  研究还显示,参与太极拳锻炼还能明显增强身体的活动能力,这种锻炼对做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改善效果甚好。  ?  2004年台湾大学医院复健部所做的太极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岁的中年人及76名65-80岁的老年人参与,有打拳习惯的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较同龄者增加29%,女性则增加15%;而有打拳习惯的老年人,最大摄氧量也较同龄者多出18%至19%。  ?  部分高血压患者练习太极拳三至六个月后,血压平均可降低 5 -10毫米 汞柱而糖尿病患者练习打拳后,轻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药,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药量也可减少 20%,这显示太极拳运动也有降血压、血糖效果。  ?  台北市立仁爱医院研究发现,打太极拳除有助于提升人体自律神经并增强免疫力外,也可预防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值得每日为之。  ?  经过抽血生化检查发现,太极拳学员组在学打拳前的总胆固醇指数为每百毫升血液为 212.4毫克,学拳3个月后降为193.1毫克,三酸甘油脂由129.12毫克降为125.7毫克,有益健康的高密度胆固醇由53.2毫克增为55.2毫克。至于血流动力学变化,学拳后的血管弹性较学前高,血管阻力及肾动脉阻力则都降低。  太极的螺旋缠丝  ?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螺旋缠丝是太极阴与阳的表现方式。  ?  螺旋缠丝的动作训练,可以使我们上肢,腕、肘、肩关节,下肢,踝、膝、胯关节,身体,颈、背、腰脊椎,活动灵活,节节贯穿,周身一体。  ?  螺旋缠丝也是人体?的流动方式之一,在脊椎、骨髓是相互交叉、盘旋进行,在能量开发配合天气右旋下降,地气左旋上升,使人体阴阳平衡,螺旋缠丝可以身任人体骨骼、经脉达到深层的运作。  练太极排毒素  ?  1.促使肠道蠕动排除粪便~ 「固态排毒」 。  ?  2.刺激淋巴与体液的循环,加速排汗与尿液排出~ 「液态排毒」 。  ?  3.深层的腹式呼吸,有效排除体内与胸腔中的废气~ 「气态排毒」 。  ?  4.练功时让身体的气血循环加强,开发气机~ 「能量排毒」 。  ?  5.功法能使脑部产生脑内吗啡与α波,使人体的心情愉快~ 「心灵排毒」。  太极拳招势功效浅说  ?  动静交相养、阴阳得其平,太极阴阳之道为其 「理体」 。  ?  螺旋缠丝动作、腰胯开合、丹田运转、为其 「拳相」 。  ?  柔以行气脉、化劲,刚以强筋骨、增气力、发劲,刚柔相济为其 「运用」 。  ?  太极拳每一招势都有其功效,现在举常见的招势来说明。  ?  1.太极起势2.揽雀尾 3.单鞭下势 4.左右分脚  太极起势  ?  功效: 1.在于收练心绪,宁心安神。2.吸取清气,温暖丹田,以补真气。  ?  动作使体内元气经任脉与督脉,及借三焦之道,通达全身,活化五脏六腑,可调阴阳、补气血,壮元气、暖丹田、强体魄。  揽雀尾  太极拳又称做十三势,因为结合八门与五行,掤、捋、挤、按为四正,采、?、肘、靠为四隅,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为五行。  揽雀尾一式包含了掤、捋、挤、按四式,这四个动作是太极拳中最有代表性的动作,在练习这招式时除外在的腰胯、手势动作的要求外,内在的意念也很重要。  「掤」 有将力量往上、向外发出的意思,所以在练这个动作时,头顶的百会穴有向上拉起的感觉,百会穴在三门中属于天门,能衔接九天清阳之气,对于人体清气提升,宁神健脑,安定心绪有所帮助。  「捋」 是一个往下带的动作,练时候腿要落腰胯,气要下沈到脚底的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的地门,人体的浊气排出体外大多经由此处,所以我们常常听到老一辈的人说,探病时不要让病人脚对着自己,这是有原因的。地门有助我们采收地阴之气,调整人体阴阳,此外因为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所以此招有助于强化肝肾功能,健壮筋骨。  「挤」 是隔物发劲, 「按」 以掌推按而出,这两招式练习时意念都集中在劳宫穴,劳宫穴属于手厥阴阴包经,心主神明,常练这招式有助于精神集中,心火下降,安定心神;因为劳宫穴是气功中三门中的人门,可以采纳外气以补养内气,气的流向是「左进右出」,也就是说左手多用于采集外气,吸收能量;右手用于发气治病。  这些动作也可以再加上前后两个方向,每天练习 15分钟,动作不必快,要慢慢的感受每一个动作身体上,心灵上的感受,呼吸与动作要配合,细细体察每一个动作时,身体上每个肌肉、骨骼的变化,每一个呼吸,在吸气时,空气如何进入鼻腔,沿着气管,支气管到肺部,呼气时,空气如何沿着气管排出体外,心理上也意想着体内浊气一起排出,甚至坏心情也随呼气离开身体,像块乌云越飘越远,这些感受让自己与身体做一个深层对话。  [page]  单鞭下势  单鞭下势是太极拳中招牌动作,许多艺术家以这个造型做为艺术创作的样本,(单鞭下势)这一组动作一共是由三个招式组成单鞭、下势(铺地锦)与金鸡独立所组合而成的。   「单鞭」 这个招式一手钓钩(指向下为阴),一手按掌(指向上为阳),双脚成弓箭步,要求双手能相通,如同一体,所以才叫做单鞭,钓钩的手能刺激神门穴,按掌的手意在劳宫穴,这样有助于调整思绪,心情的放松。  「下势」 的动作,一脚下蹲,一脚伸直成仆步(伏虎势),曲腿侧手部做钓钩状,另一手置于小腿内侧。下势动作有助于肝、肾、脾三条经脉气血的流畅,强健人体下肢的肌耐力。  「金鸡独立」 顾名思义,单脚支撑身体,这有效训练身体的平衡感,平衡感的练习需要有良好的神经与肌肉控制,这会有效的对脑部产生刺激,强化血液循环,身体的平衡能让我们同时去练习心理的平衡,此外能使我们的气上行到百会穴,下达脚底涌泉穴,使气血有效的周流于全身。  这组招式上下动作起伏大,位能的变化大,可以改变体内的电位差,容易使体内的气场做流动与调整,改善与强化体内能量不足的组织器官及生理系统,对于平常不运动的人,更时有加强肌耐力、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每天 15分钟的练习会为你累积一生健康的财富。   长期的工作压力,紧张的生活,不正常的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水、空气、 食物的污染都会使我们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利用呼吸的调整,放松紧张的精神状态,与天地宇宙合而为一的深层冥想,使的身体可以汇聚能量,提升身体的各项功能,如果能在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除了能提升免疫能力,不易感冒生病有精神好、气色佳外,因为气场能力增强,常言说气旺运就旺,也会,使人生活更多的好运喔  左右分脚  人体全身的肌肉,有三分之二集中在下半身,肌力会随年龄增长而日渐衰退,握力、臂力等上半身的肌力到了六十多岁仍可以有二十多岁时七成左右的力量,但是下半身的腿力大约只剩下四成。常言道:「老化从腿与肠开始。」下半身肌肉不够强状,上下楼梯、跑步都会让人体力不支、气喘如牛,因为这些运动全靠大腿、小腿的肌肉运作,一旦这些肌肉萎缩衰退,人不仅无法维持正确姿势,而且易有疲劳、膝痛、腰痛等现象。  「人老先老腿」腿与膝盖疼痛无力,通常是膝关节退化, 慢性劳损、创伤、伤关节面受力不平衡也是引起膝关节退化的主要原因, 早期症状会出现钝痛或酸痛,上下楼梯疼痛加重,休息之后感觉到关节僵硬,运动、劳动过度或气候变化都会感觉到膝盖疼痛加重,关节活动不灵活,会出现各种响声,严重者走路会呈现跛行,上下楼梯困难,甚至连站立都很困难。膝关节退化会造成膝盖疼痛,使人不方便运动,我们知道肌肉如果没有被使用就会退化,根据研究,人一旦过了 60岁,下半身的肌力只有年轻时候的40%而已,下半身是属于人体下焦,肝脏与肾脏与下焦相对应,也就是说膝腿无力,也代表着肝与肾脏的功能衰退,肝主筋、肾主骨,膝关节可以说是筋、骨汇集的重要部位,肝肾功能强健,能使关节分泌关节液充分,韧带功能强健,平常 作适量的运动锻炼膝盖,肌肉愈强壮,关节愈能承受压力,腿膝也就会强壮,那就不会有膝盖酸疼,腿膝无力的情形。  左右分脚的功法 增加人下半身肌肉力量,经常练习能解除紧张、消除压力、燃烧脂肪、控制体重,并且能够改善体内自律神经不平衡的状态,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转换更加灵活,有助于消除压力,放松心情、使人容易入眠,的到充分的休息。  做左右分脚的动作,也许有人会认为太困难了,因为在练习时发现脚举不到与腰样的高度,这时候才惊觉到自己的下半身肌耐力衰退到如此地步,其实不要急,先从膝盖的高度慢慢练习,平时练习太极桩功 5 分钟都有助于腿力的增加,而分腿独立的动作比单纯的金鸡独立还要困难,也就是说肌耐力、平衡感都需要神经的完整协调,对于脑部有良好的刺激,防止老化,激发脑下腺、松果体等能量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