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查看内容

不求十年能出门,只愿今生能入门

2015-12-4 14:06| 发布者: 明远| 查看: 5377| 评论: 0

摘要: 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一个方块的中文字,便包涵人们意识思想中的一个整体观念;有时候只用一个中文字,但透过假借转注的作用,又另外包涵了好几个观念。 字往往有很多理解,比如“天”字,大约就包括了五类内涵(一 ...

    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一个方块的中文字,便包涵人们意识思想中的一个整体观念;有时候只用一个中文字,但透过假借转注的作用,又另外包涵了好几个观念。

        字往往有很多理解,比如“天”字,大约就包括了五类内涵(一)天文学物理世界的天体之天,如《周易》乾卦卦辞“天行健”的天。(二)具有宗教色彩,信仰上的主宰之天,如《左传》所说的“昊天不吊”。(三)理性上的天,如《诗经》小节的“苍天苍天”。(四)心理性情上的天,如《泰誓》和《孟子》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五)形而上的天,如《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道”字也有几种意义,比如(一)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二)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如《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三)指行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子怕人执着在字意表面上,于是在《道德经》一开头就说了一句象绕口令是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经更是如此,总是一句话说完就否定,否定完又肯定,象车轱辘话是的,其实这都是怕人住于名相上而不解实义。

        “松”字同样如此,不紧张是松的意思,柔软也是松的结果,松软,松软嘛,说明的是一种状态;“松”也有松开,张开的意思,做动词理解。“松”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程度。其实真要松下去是一个很艰苦的修炼过程,就像炼钢,铁不经过千锤百炼不能成钢一样,松也如此,就是要把腿踢高点还得压压腿,抻拉大筋,其他武术我不了解,但太极拳的松,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个全身抻来拔长的过程。把筋拉长,把膜拉松,浑身所有的韧带副韧带拉松,拉长,让全身所有的关节之间的间隙较之之前变大,骨和肉之间的间隙也拉大,所谓“骨肉分离”是也。身体要有一个真实的物理性的改变,人真的是转换气质,脱胎换骨了,这时候才会出太极劲,不如此太极劲不太可能出来。当然意念放松也是必须的,但只靠意识修炼来转化气质,以达脱胎换骨的目的能不能呢?也能,心物是一元的嘛,心能转物。但更难了,最起码得达到“四禅八定”的境界,我想若真达到这种程度就不需要练什么武术了,武术也不过还是个术嘛!只可惜,物理的这个血肉之躯若无实质性的改变劲都断,很多大师级的也一样,遇力就抗肩,劲到肩就断,劲断就范顶,一顶胯就僵,胯僵就动步,步动身就散,所能者就是用技术和本力来弥补了,再不行就拳来脚往,无所不用其及了!

        太极拳论上说“拳打脚踢下乘拳,妙手无处不浑然”。很明确的说明太极拳所修炼的不同于长拳,散打那种搏击方式,不是死乞白赖的能胜利就行那么简单的概念。你说连太极劲都没有,何谈懂劲?你懂谁的劲?对方的?对方的也是力量,只能说你感受到了对方力量的大小和方向。这是感觉层面的事情,植物人除外,是人都感觉得到。那么你还要说,我感觉到对方来力,我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办得到办不到先不说,那也是技术层面东西,不是我所说的“劲”的问题。如果太极劲没上你身的话,你即使感觉到对方的力了,你也没啥好办法,有办法也不会巧不会妙。粗糙的办法啥拳种里都不缺。而且你不懂太极劲的话,对方也能感到你的力量,也会借你的力而使力。太极劲上身了,懂劲了(是真正意义上的懂劲,而不是自认为懂劲了),却可以做到“我独知人,人不知我”。

        太极劲是个不太好用文字表达清楚的东西,强说的话就只能是打比喻,最后喻上加喻,结果会让人一头雾水,找不到回家的路。它只能切身感受和体会到,说也说不清楚,科学仪器也测试不明白,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用目前中国最先进的仪器来测试某太极大师的太极劲,结果什么也没测试出来,编委和导演试图得出一些结论性的东西,显然他们的结论不是那么回事,其实他们到今天也莫名其妙!宇宙是个大人体,人体是个小宇宙,人体的奥秘不是现代的科学仪器所能通过测量而给出满意的答案的。

        太极劲真出来,其应用效果的确是匪夷所思,但太极劲太难出来!压压腿都疼的瓷牙咧嘴,何况把全身拉松拉软,把身体扒到骨肉分离的程度。精神境界的修炼之不易就更别提了.它的难还不在于直线抻拉,你看练习杂技的,练习舞蹈的,练习瑜伽的,也把身体练得很柔软,但一定不会有太极劲。为什么?这就是武术和舞蹈练习方法不一样的地方。于此,也就不难理解节节贯穿的问题了,节节都分家了嘛。有些习拳者把身体搞得很舞美,象波浪似的,先腿而腰而肩而肘而手以为一节一节的这么走就是节节贯穿了,要是这样的话,霹雳舞更是节节贯穿了!当然霹雳舞在舞蹈这个层面上也可以叫节节贯穿,但这不是太极拳节节贯穿的概念,只是现象相似,本质却是不同的。关节和关节之间的筋膜骨肉间隙都没改变,节和节之间并没有实质行的分家,家都没分何谈贯穿?把散落的珠子穿起来,前提珠子一定得是散开的,至于说贯穿的方法那又是另一个问题,所以说要想贯穿要先求散开(松开)。太极拳意义上的节节贯穿不是霹雳舞似的波浪涌动,是真能开开又全能合住(这里有阴阳互为其根的开合理念在)。说到底,我个人的认识是:你这个人的血肉之躯必须要有实质性的改变,这是个不能绕过去的大前提,无此,很多东西都出不来。当然也就很难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太极拳诸多方面的奥妙。

        练习太极劲的方法各家各派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吧,陈,杨,吴,武,孙等氏太极拳之所以能独立成派,显然前辈大师们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和认识。佛法还有八万四千法门,人人各执一跟棍。由于中国文化的广博精微,那么在此影响下的中国武学修炼方法和手段也一定会不尽相同。“家家门前杨柳树,条条大路到长安”,存异求同吧!

        习拳多年,深深体会到了太极拳是博大精深的,是有境界有层次的。正如古人所言“一层深一层,层层意不同”。练拳每到一个新阶段就会对前一阶段的思想和认识做一个否定,进步多了这种“今是昨非”之感次数也就多了。那么这就使你不敢轻易对自己今天的一些认识当作定论看。比如说“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你敢说这就一定是个比喻而不是前人实际境界吗?人是个形神一体的动物,却长期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有几人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走走?肉眼看到的也未必是世界的真面孔,“有视有限,无视无限;视所能见,定非真见”。“太极”一词本身就是一个始前终后的概念,它在“无”和“有无”的境界里。如果最后能练得身体的感觉比羽毛还轻,羽毛落在你身体上一定会感到很沉重的;把身体真能练得“骨弱可卷,肉滑如饴”,蝇虫一定无法停落在你身体上的。可能吗?人自己没练到这个层次,只能是存疑,以前我就想当然的把它当作一个比喻看,现在却不敢这么贸然断言了。正如,刚开始练拳没多久,以为自己很不错了,可过了两年觉得自己差很多,又过了两年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会太极拳,连拳都打不下去了。刚觉得自己太极拳已经入门了,没过多久发现自己还是个门外汉。有很多人经常让我评价一下他的太极拳水平入没入门呢,其实太极拳对于我们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来说,一生都面临着“入门”的问题。只是程度层次的差别而已。

        “太极十年不出门,出门一拳打死人”。想一拳打死人不需要磨练十年,也不是说没有十年功夫就不能技击,无还手之功,招架之力了。这是功夫炉火纯青,武功臻于上乘的一种表达。这里我想说的是:不求十年能出门,只愿今生能入门。
7

点赞
8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5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