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遍地桃花水 仙源何处寻——谈太极拳的普及与太极功夫(中)

2015-8-11 09:01| 发布者: chinatj| 查看: 4463| 评论: 0|原作者: 颜程涛 马俊

摘要: 《易》有太极,“太金心丹气道”契有拳。 南朝宋太子舍人颜延之(384——456)的四言诗《皇太子释奠会作》曰:“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谚云:“知几其神手。”身正、心静、体松。外操柔软, ...
    《易》有太极,“太金心丹气道”契有拳。

    南朝宋太子舍人颜延之(384——456)的四言诗《皇太子释奠会作》曰:“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谚云:“知几其神手。”身正、心静、体松。外操柔软,内含坚刚。拳谚就具备了这样的特质,它们是智慧的结晶,这些名言及拳谚集健身、养身、技击于一炉。它们是太极拳文化的精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武术17世纪从吴殳开始,明确地涉及到技击技能的核心现象,就是被吴殳称为神品的“因敌成体”这一现象。但长期以来,虽然偶有一些天才武艺家达到了这个境界,而对于如何才能达到这一境界的原理和原则,尚未被完整地揭示出来。当然,武术的作用一方面在于技击制胜,另一方面更有复性、完德之功,提出了“复其本然之性体”,“志之所期,力足赴之”,“造就全知全能之完人”等武学思想。

    民国初期的国术运动,把中国武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孙禄堂先生则是中国近五百年来武学成就最高、武功造诣最杰出的中华武林第一人。

    1975年,广州市体委群体科的李卓儒同志从毛主席提倡“打太极拳”的号召中得到启发,希望太极拳能迅速在本市、区、县大面积普及,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当今,新媒介太极:马云、李连杰、王西安三位老师发起打造的“新文化圈子”、“新生活方式”,以“传播健康快乐”为宗旨。因为三位老师的术业专攻及其个人影响力与资源,创办推动这项事业具有很大的现实与长远意义,挑战与发展空间都很大,短期有挑战,长期有市场。

    太极拳能否成立一个中国最大的太极养生与技击连锁组织机构?首家标准化太极拳馆,让创始人黄忠达先生声名鹊起,而复星集团的投资更是如虎添翼,作为“中国太极拳行业教练资格认证”标准的“唯一制定者”——易太极。黄忠达能否在中国武术的发展中统一太极?大家正拭目以待。在《走进科学》、《发现之旅》和《探索发现》中,一步步逐渐揭开了太极拳的神秘面纱。当然,科学的本质就是“实事求是”,如此,才能走得更好、更远。如果黄忠达可以将太极拳统一,那他一定可以成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产业中的“武林盟主”,来拯救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炎黄子孙,成为以中国为核心的太极拳领军人物。总之,太极拳一定要有个武艺高超,视野开阔,且有高尚道德的人来担当才行,否则,再好的机遇来临也是会被搞砸的。

    唐豪(1897—1959)武术史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政法委员会委员、上海体委筹备会常委。1955年调回国家体委任顾问,专门研究中国武术史和体育史。早在20年代末唐豪即从事武术著述,大力提倡武术的科学化。主张发展质朴实用性武术,排斥内容花假的套路,并提倡在学生和军队中推行实用性武术。他批判武术界的宗派门户之见以及附会释、道之说,唐豪著作颇丰,他的论著多系考证之作,且经过艰苦的实地考察和认真的科学探讨,故材料较详实,推论较细密,结论较公允。反映出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知识的广博,也为后来者树立了实事求是、不为邪恶、勇于探索拳源史迹与技法精要的榜样。堪称为中国武术史学和体育史学的开拓者与推进者。

    1954年,国家体委要求挖掘、整理出一套适合全民健身的武术套路,兼顾有武术功底和无功底两种层次的习练者。专家组决定由太极拳着手,编制统一规范的教材,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创造条件。为此,国家体委特邀吴图南、陈发科、李天骥、唐豪等太极拳名家名宿共同研讨,制定编纂精简太极拳初稿,其内容由各流派太极拳的代表性动作组成。

    1954年首次创编的套路初稿并不理想,国家体委认为作为运动员的比赛项目演练可以,但作为全民性的健身运动,此套路难度大,动作复杂不易掌握。1955年,在国家体委的再次协调下,本着“易学、简明”的目的,再次重新审定了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导,其他太极拳为辅助的国家规定竞赛套路。在各位太极拳名家、名宿的共同努力下,最后修订编纂成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等太极拳套路。其中,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规定为国家竞赛套路太极拳。四十二式则汇集了包括孙、杨、吴、陈等诸多流派太极拳架式,在兼顾实用的基础上,更多的向美观、技巧、造型上突破,其形宛如舞蹈般美妙、优雅,因融汇了各流派太极拳特点,故成为太极拳比赛中考核运动员太极拳整体素质的必练拳。由此我们认为国家竞赛套路太极拳的根本依据是传统太极拳是毋庸置疑的。

    太极拳的发展变化是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也称之为太极十年不能出门的原因。那么,说起太极拳的竞赛套路,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李天骥,是当年负责国家太极拳竞赛套路编委会的组长。也是现流传于全国各大书店的国家竞赛套路太极拳音像制品中口传身演的大师级人物李德印老师的叔叔。李天骥,河北省安新县人。他的父亲李玉琳被当时拳界誉为“东北虎”,曾拜师杨澄甫门下,亦系孙禄堂先生门下得意弟子,精通少林、八卦、形意拳等,是杨澄甫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的修订者之一,修订后取名为八十一式。理论上竞赛太极拳与传统太极拳本出一家,不应有所区分。之所以出现目前社会上的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都是因为在家实练(实践)过程中的纰漏。

    《周易参同契》这本“天书”讲的就是修炼丹道的原理。太极阴阳哲学蕴含太极武道思想,而对立统一规律恰恰是“太金心丹气道”的百会中枢,一气贯通。静以含机,动以变化的太极自然与体力劳动连接起来产生运动。太极劲走圆,力走直,要想拳练好,除非太极圈练小。阴阳拳法之妙,全在运动,拳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太极生而不紧,熟而不懈。太极阴阳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阴阳太极拳打拳容易走步难,以柔克刚,口呼口吸,刚中之柔,内外相合。太极阴阳以松柔入手,化刚为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但再好、再神的真传,若自己不下苦功夫也同样不行。

    太极拳是一门独步武林的功夫,她曾被誉为“神拳”。又可称之为以“武”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练武与健身最佳结合的达到生命平衡和谐之“大道”。那么,在拳架训练与锻炼的基础上,传统陈氏拳还创编了10种推手方法。强调“拳架是推手的基础,推手是检验拳架的试金石”。

    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武术大市场,大力提倡武术的科学化、国际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这是我国新时代武术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也符合当今国际人文交流的新形势。张三丰太极武道思想蕴含太极阴阳哲理,而对立统一规律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他告诉我们中华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劳动者的太极拳。正如国际动作巨星李连杰所言:“中国发达起来后,能向世界输出什么?太极最适合!”让太极拳行大道、善人生,最终是为了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3

点赞
4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