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我们练好陈氏太极拳,把太极拳练得炉火纯青,大家必须学习和研究马虹大师的《试论太极拳的修炼工程》一书。
马虹大师讲:练好陈氏太极拳要讲神韵,实质上就是通过练太极拳,增强气质的修炼,精神的修炼,武德的修炼,人格的修炼。体格的锻炼有形的,人格的修炼是隐形的。拳是人格的表现和人格的再现。师父讲:什么人打什么拳。师父认为:神韵的修炼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讲气势
在练拳的态度和势之中,注意气势。首先,要求练拳时身正势圆,身法要正,中正安舒,不是扭扭曲曲的,要形成身法中正,内气鼓荡。从而达到:外形饱滿,松透掤圆,筋柔骨正。所有动作都要做到非圆即弧,纵看立体螺旋,横看环环相套,胸腰运化,如龙似蛇。气势磅礴,做到凝重而舒展,严谨而潇洒。
二讲表情
神态自然,从容不迫,情绪安逸。表情实际上就是一种心态的外露。如打拳时怒目,皱眉,张囗,紧闭口,吐舌,紧张,慌张,呆相,低头都是不自然的心态。打拳时抛弃恶性兴奋,换来良性兴奋,尽量做到情绪好时打拳,打拳又换来好情绪,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三讲节奏
节奏,就是打拳的韵律。音乐有韵律,舞蹈有韵律,打拳也有韵律,有快有慢,快慢相间。一般是蓄劲慢,发劲快,有蓄有发,有开有合,开合相寓。有卷有放,卷放相接,忽引忽进,引进交替。有升有沉,升沉皆走螺旋。行功如波涛滚滾,以显示太极劲力的旋律。这样打拳既有节奏又不累,即所谓有氧代谢,拳毕,呼吸正常,汗流而不气喘。
四讲眼神
眼神是精气神的窗口。大家这套拳,要求眼睛以视敌人,兼顾左右。眼晴炯炯有神,神采奕奕。头不可低,不可仰,不可扭脖子。头随身动,眼光四射,或以正视,或以余光扫视,兼顾左右。眼光既要机警,又不怒视,以显示神态之自然从容和大方庄重。
五讲韵味
什么韵味,即太极味,即太极拳阴阳哲理体现出来的韵味。既反映在拳上,又反应在神态上。通过拳的哲理来悟人生的哲理,练拳,练体,练人格。打拳联想到做人的道理,联想到为人处亊,为人处事又要联想拳中的哲理。通过练拳,表达你的心态,通过练拳,又影响你的心态,这样一个辩证关系,打拳要求立身中正,那么做人就要一身正气,打拳要刚柔相济,那么做人处事就能屈能伸。既有开拓精神,又有严谨作风。打拳讲的开合相寓,能呑能吐,那么做人处事就能容能化。打拳有顺缠有逆缠,那么做人处事也有顺境逆境,在逆境中求顺境,顺逆都能适应。打拳讲轻沉兼备,从容不廹,能容能化。做人处亊也要能做到沉着应事,能宽容,能忍让,能从容不迫。打拳讲协调,那么做人处事也要讲和谐,以和为贵,处理好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与大自然的关系。打拳强调凝重而舒展,做人也应该沉着稳重而潇洒。所以,打拳既是练体质又是练气质。
总之,在行拳,悟拳过程中,要使太极拳所哲理与人生哲理互为影响,交相辉映。打拳时的神态,情绪能反映出一个人人格内在的心态。一句话,太极拳生活化,生活里有太极哲理。所以,我们的拳有独特的魅力,同时我们在为人处世以及练拳,传拳之中,也要显示出自身人格的魅力,武德的高尚。所以师父常说:饱含人生哲理的太极拳,不仅会给你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它会助你修练一个高尚的人格。
打拳,把拳理、哲理、心理、生理联系起来,体魄得到锻炼,精神也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形神兼练,方圆兼备,体用兼备,德艺兼备,文武兼备,从而使自己步入天人合一的无碍妙境,这也就是王宗岳讲的"阶级神明"的上乘阶段。
以上五个方面的修炼,彼此之间,互相交融,互相渗透,相辅相成。需要专一持恒,从难从严,刻苦实践,潜心钻研。反复体悟,长期修炼,必有所成!二十余年我认真学习和研究师父传下来的太极拳,多年来我反复学习,实践,苦练,专研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认真的学习,不断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要在拳的细节上下功夫,找到拳的基本点,按太极拳的拳理去研究太极拳的每一个大小动作,动作的要求,要按太极拳的动作要求去完成太极拳所有动作的程序和要求每个动作的切入点。古人云:功到自然成!
作者:岳敏 责编:申烜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