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之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09: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仁吃了心里甜

芝麻一口香嘴边

玫瑰祝您身体好

红糖伴您幸福环

蜜饯让您保平安

红豆让爱把您牵

牵线网络缘情载

太极园里圆中缘

file:///D:\qq\535488856\Image\C2C\D$TGNW96FF0ECMRNT26`PVV.gif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1: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和外家拳不同。它靠的不是猛力的击打,而是准确的撬动,因此杠杆的支点和力点绝不能在撬动的过程中乱动。只有你能够像一堵墙、一块岩石、或者至少像一个桌子、一把椅子一样纹丝不动,你才能分出阴阳,你才能够旋转,你的动作才算具有了太极拳的特质,你打的才能称得上是太极拳。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2: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从杠杆原理就能想到,力点就是咱们的发力点,也就是咱们的脚,正所谓“力发于足”,而不是发于手。“手不推人。”有些人对这话觉得不好理解,现在结合杠杆效应,理解起来也许会容易点儿。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2: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的关键:支点是不能动的。如若设为支点的地方动了,杠杆效应就泡汤了,无效了。咱们想象一下,使用天平的时候,要是支点在空间里到处活动,这天平还能使吗?就因为这个缘故,支点的定义里才规定这个点必须是“固定不动”的。要保持支点不动并不容易,要在身体别的部位动的时候,支点完全不被牵动。原来,使用杠杆原理的敌人是咱们自己。对于原来死抱着“一动无有不动”练太极的人,得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扳过来,分离得开了,那时候才有望做到支点不动。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2: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的不动是个相对的概念,要知道在盘架子和推手时,什么地方是可以动,什么地方不能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需要在练习中慢慢体会。但作为一个原则,在任何时候,必须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点不动(这两个点要不就是相互独立的,要不就是在一条线上的)。开始可以先练习头顶和两个膝盖不动。在作任何动作时,顶劲都不能丢,要始终向上领起,同时裆劲始终下沉,这样中轴才立得住,才稳定。两膝不动,是指不作横向的位移,只允许上下的变化,这样身体才不会乱晃,胯才能拉开。这三点定住,再要走,就只能走腰裆了。接手时,根节、梢节定 住不动,中节调整(一般是手足不动,肩、胯、膝调整),以完成化劲、蓄劲、发劲的过程。(当然,高手的化、蓄、发可以是合一的)。另外, 要做到身体各个部分可以在整体结构不动的情况下单独动。手动时脚不动,脚动时手不动。即在进退步时,与对方的接触点不能丢,待脚下占到位后,手才可以移动。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非常难。不是头顶悬丢了,肩起来了,膝盖动了,就是肘收得不够,全身晃悠。而要想在全身大的结构不动的情况下移动局部肢体,简直是太太困难了。完全依要求练,一两个式子练下来就觉得疲惫不堪了。太极拳自然拳但有时也要往别扭里练,只有这样才能出功夫。
    行拳走架时讲究向前出手时前膝不动。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2: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有动必有不动。


 那么,都是哪儿不能动呢?根据情势的需要,浑身上下任何地方都可能必须保持不动。

 有的人可能在乍练的一段时期内感到有些纷繁不清,在这儿咱们把不动分分类,希望对练习的时候对不动部位的把握有点儿帮助:

 第一种是“点不动”:意思是不动的地方是一个点。比如咱们的手腕搭着对方的手臂,双方的接触处在理论上应该是一个点,咱们要上步,这个接触点就不能动,一动对方就知道了。还有,好比咱们的前腿套在人家的前腿外头,要使技术发放人家,两腿的接触点不能动,因为要利用杠杆效应,杠杆的支点不能动,一动杠杆效应就没了。再像对方双手推挤咱们的前胸,咱们一脚前贴地滑,同时身体向后仰,前胯要满,有后腿支撑着挺稳当,前胸保持跟对方两掌合着。这样咱们并没有因为中轴歪斜而落败,因为咱们的胸口有一点始终没动,它只是原地旋转来着。这时候咱们可以轻易地拿手一拨,对方就会绕着咱们的后肩和前脚所成的轴跌出去。

 第二种是“线不动”:意思是不动的是一条线。咱们的劲力发放和承受对方的大力的时候,都要有一条线,这条线不能动。还有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咱们身上的中轴得经常保持不动。另外,只要身上有两个点不动,这两点的连线自然就不动,也属于“线不动”。

 第三种是“面不动”,意思是不动的是一个面。这儿的面不动,既可以确实是一个不动的面,也可以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不动的点,而把这种情况看作是这三个点所确定的平面。比如对手用手推挤咱们的前胸或是腹部,咱们前胸或者腹部肌肉可以因推挤而向旁边移动,但咱们的后背不动,这儿咱们的上身的前面动了,但是后面却保持不动,对方的推挤就失效了。当然,能教上身前面动,后面不动的原因,就是前后两面分离了。手在身前发人的时候,后背也是不动的,好像背靠着一面墙,有个说法叫“有靠山”。最简单最常见的例子是,咱们一伸右手,右中指尖、右肩和右胯三点就形成了一个不动的面(三角形),而这个面能够有效地保持从手到肩这个标准距离不变。

 第四种是“块不动”,意思是身体上有立体的一部分不动。说到立体,其实在面不动的情况下,在面之外再加一个不动的点,就成了立体(三维)的“块不动”。


 平时练拳的时候说什么地方不动,意思并不是排他的,完全可能还有别的地方不动。

 要不动,必须会分离,不分离就成了“一动无有不动”,这块动了,牵连得别的地方也跟着动就坏了。

 严格说,保持某处不动,得明白参照的是什么,参照的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身体的其它部位,一般都是往根节方向说。

 这里说的都是“实”的点线面块,另外还有虚的。

  开胯、旋转都以不动为根基。有了不动和旋转,胯(关节)才可以拉开。而有了不动(轴)和开胯(关节打开),才有可能旋转。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6: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3-9 16:26 编辑

太极拳的劲不是要靠两腿的主动蹬撑而来,而是两足、两腿,在拳架骨骼调整好后,向下松沉的力;此力的反作用力通过两足的运动,开始合而为一的向腰脊输送。可以是前后整合,左右整合,上下整合、螺旋整合。

下盘关节放松之后,本身松沉的力,也就承担体重的压力,此反弹力接地而起;

基本上也是体重压力的反作用力,而后如果身体骨骼优化到位,加之两腿小肌肉群的协调配合,则可以产生出大于体重3-5倍的整合力来。这是太极拳的劲。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6: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要领: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尾闾中正、重心落于涌泉,才有可能达到完全的松沉。换句话说,要垂脊正身,全身不要有一丝僵硬处,除了两脚必需撑着全身体重之外,全身不要再有一块肌肉呈用力状态。
盘拳架时,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论前进、后退、上升、下沉或左右转动,均要随着腰轴移动,由腰轴来带动。既然手脚躯干均被腰轴带动,自然不必再用额外丝毫力量移动它。这样才能达到最起码的松沉。


只讲究松柔,而不讲究腰轴,举手投足必无法上下相随、一气呵成,而做到拳经拳论上所说的「一动全动」的要求,这种松,就是懈。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6: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时如何练好腰轴?

(一)要做到主宰于腰:练拳时,要以腰为轴心,用轴心来带动身体。腰轴先动,手脚才随之而动;腰轴不动,手脚不会自动。所以,意念时时刻刻留心在腰际。
(二)要做到一动全动:能用腰轴带动拳架后,再更进一步注意拳架之细微转折处,哪怕是一个手上细小的圆弧,都是腰走圆弧的外在表现。这时,上下内外,牵动往来,动静虚实,随屈就伸,无不相合,表现出完整一致的功夫。
(三)拳架中若有变化转折不顺畅之处,其病必在腰腿,非在手脚,要由腰腿改之,不要一味在手脚上探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6: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3-9 16:59 编辑

行拳时如何练好虚实?

(一)要严守分寸、力求中定:无论前弓、后坐、左顾、右盼均要保持体态端正,重心不只不要超出两脚构成之底盘内,而且还要紧紧系于腰轴。此即是古人所说的「守中」。
(二)重心转换要缓慢渐变:盘架子时,左右脚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都不可骤变、顿变、突变,必须又慢又匀地交替得越清楚、越细致越好。亦即此虚一分,彼实一分,慢慢地变化。
(三)要虚实分清:举步分虚实,虚脚应虚得能随意起落,实脚则要自然弯曲保持弹性,重心落在涌泉穴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