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问天

太极拳源流之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26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问天在2004-9-25 21:27:48的发言:





6.陳王廷《拳經總歌》開頭兩句:  "縱放屈伸人莫知, 諸靠纏繞我皆依。" 這是太極拳推手的技術特點。明代後期俞大猷、戚繼光、唐順之、程沖斗等武術著作中都沒有這種特點。




只能证明陈王廷的拳有自己的特点


    呵……“只能证明”?“太極拳推手的技術特點”在下认为不妥,应是太极拳技击的特点之一。

发表于 2004-9-26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问天在2004-9-25 21:27:48的发言:

7.陳家溝陳氏世代傳習陳王廷所傳拳套和推手。經五傳至陳長興 (1771--1853)教了河北永年人楊露禪 (1799--1872) 而演變成楊式, 後來派生吳式; 永年人武禹襄 (1812--1880) 得楊露禪陳式老架之傳, 又得陳青萍陳式趙堡架之傳,演變成武式, 後來派生孫式。這是世人熟知的五式傳統太極拳套路。楊、吳、武、孫四式是直接或間接來自陳式第一路太極拳, 一脈相承, 歷歷可數。



至陈长兴期间数代传人可有关于太极拳之说法?如何确定陈长兴学的是陈王廷之拳?有无陈长兴本人的论述?何况流派之说,多被各派否定。这种不听他人之言,以强权压倒一切的作法正是文革中的一贯作风。


    哈哈哈哈哈……那在下问一句,吴图南学的是陈长兴之拳?有无吴图南本人的论述?从王宗岳到杨露禅去北京,数代人可有关于太极拳之记载?是否就证明此期间之传人传的就不是太极拳?

发表于 2004-9-26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一万步,假如陈长兴练得不是陈王廷之拳,那陈氏后人练得是什么?

如是陈长兴的,那就是太极啦,因为“陈长兴的拳的确是太极拳,否则也教不出杨露蝉来”。那就不用争啦,现在的陈氏就是太极一支(还是很古老的一支)

假设如是陈王廷之拳而不是太极拳,那当时杨露蝉下陈家沟时,陈氏族人是练什么的?那就可能有一部分人练太极拳、有一部分人练祖拳。杨露蝉下陈家沟“前”是应该见的是太极拳,而不是陈王廷之拳,因为杨露蝉学的是太极拳。       那为何,“未主张由松入柔的”陈王廷之拳为何在陈家沟世代延传,而陈长兴传的“主张由松入柔的”太极拳就没啦,不见啦?以至今天要舍祖拳而改名太极拳?而且整个陈家沟的人都一致对外,统一口径,都厚颜无耻地数典忘宗?!如此荒谬的结论,经不起推敲,不仅是对陈氏传人莫大侮辱,也是对太极拳的抹黑。

发表于 2004-9-26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问天”文章的论证,还是很不错的,应该读一读,批判顾留馨的错误观点大部分意思还是对的。

但“我敢肯定的是,我的推论和逻辑。比之网上各位的言论也严谨的多。”

哈哈哈哈……相信大家看了以上数篇,就知道是否如此

发表于 2004-9-26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堡拳源流之疑:
赵堡讲蒋发传陈王庭?杨家讲蒋发传陈长兴?
谁在说谎?

有些问题不明,请知道的人作答:

1.杨露禅当年为什么不到赵堡去?而去陈家沟?难道杨露禅不知赵堡太极拳比陈家沟的强?
2.杨露禅成名后为什么也不见赵堡人出来一扬赵堡声威?
3.赵堡的拳怎么跟陈氏小架有非常相近之处?赵堡的推手跟陈氏太极拳的推手也几乎一样?
4.赵堡的《太极正宗》中的“背丝扣”图怎么完全跟《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的“缠丝图”一模一样?《陈氏太极拳图说》可在《太极正宗》之前呀。
5.为什么杨家说陈长兴是“蒋发唯一之弟子”?而没有说还有赵堡人?
6.为什么国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把赵堡拳列入正式的传统太极拳,只将其说成是陈氏太极拳的另一支?而只是赵堡人在自己宣传?
7.为什么赵堡人把捻军十分年轻的将领张宗禹当作了他们的重要传人的张宗禹?难道这样重要的史实都不清楚?
8.为什么在武禹襄之弟子李亦于(打不出这字,只好以音之)在太极拳小序中说:“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后传自陈家沟,代不数人……”而没有说“后传自赵堡,代不数人”?武禹襄不是学自陈青萍吗?为什么不提赵堡?

…………????

…………????

发表于 2004-9-26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历史确实比较乱,什么时候、什么人命名为太极拳都不清楚。

27楼提的问题是很重要的,把这些问题理清楚对太极拳史是很关键的,太极拳是我国的宝贝,早期历史不清楚也就罢了,但近代历史也搞不清楚,唉。

《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太极正宗》(杜元化)是两本划时代的著作,这两本书本身在太极拳传承上就有矛盾的地方,好歹家谱还在,还有后代在世,如果仔细考察搞清楚并不难,关键恐怕有人不愿搞吧?

旧事未定,又添新乱。赵堡和氏太极在讲其祖先创拳时竟讲其祖先和兆元创拳时得到了张彦的指点,但从考证知道和兆元在世时张彦已死,怎能得到张彦的指点呢?希望和氏太极不要再提没根据的话(如果考证不对的话希望和氏后人澄清,免得再增加错误)。还有一个是指和兆元创拳是陈清平建议这样作的,这个也应有确凿的证据,比如有无文字证据?若没有我认为也别提了。其实你若认为和氏后人所练太极拳确实是和兆元创的,与赵堡街架有本质区别,比它更好,你就命名和氏太极拳好了,不需别人承认。

 楼主| 发表于 2004-9-26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推陈出新在2004-9-26 9:02:15的发言:
基本资料都不全,谈什么研究。


那么阁下知道多少资料?对我的观点有何反驳?如果你说不出,你没有资格评论我的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04-9-26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llk在2004-9-26 10:13:44的发言:
争论这些有用吗,动动手不是更好.可以把自己和其他派的人动手的事迹详细的写出来,会更有说服力.这样肯定不会写和不成名的人动手,否则自己都不好意思,躲在背后骂人,很卑鄙的


这张帖子里,我是客客气气的。我不知你说的骂人者指的是谁,要是阁下的自我批评的话,倒也无妨。要是觉得没用,无聊,不必回这张帖子,甚至不必看这种帖子。我没有用枪指着你的头让你回帖。
 楼主| 发表于 2004-9-26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莫名其妙在2004-9-26 10:14:35的发言:

问天兄真的会问天哟!


我一直练杨氏拳。我师父说过,对“太极十年不出门”是对门外汉讲的,我跟我师父学杨氏太极拳时,半年就学会推手,一年就进入太极散手。二年就有相当的实战功夫,至今与各类散打冠军交手均以全胜。


难道杨氏太极拳因为出功夫快,照问天兄的思维,杨氏太极拳也不是太极拳了?


如果问天兄还在抱着“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老调死扣脑筋,你练太极拳这一辈子就完了,因为你师父也只会知道“太极十年不出门”!也就是说,你师爷对你的师父不是保守,就是因为也不懂太极拳是武术,而不能把太极拳功夫教给你的师父,所以你也只能对太极拳的功夫一点也不知而抱残守缺了。如果还是这样的想法,告诉你吧:你永远进不了太极拳的门,更谈不上出门了。



果然孺子可教。在我的诱导下,已经学会举一反三了。但关于杨式拳的东西,不在这张帖子的论述范围内。有兴趣,到杨式论坛去看。找我的帖子。写得很清楚。


至于时间问题。据我所知杨露蝉三下陈家沟,前后也有几年时间吧。班侯、健侯、少侯都是自幼苦练。都有过因太苦而想自尽之举。我想,杨家在内部传承不会保守吧,如果一年半载学成,再苦,也不至于想自尽吧。这太极拳乃千百年无数先辈心血结晶,您一年半载就全部搞定。不知是我中华武术屁嘛没有,跟假的一样,还是您天纵奇才,万千宠爱在一身呢?

发表于 2004-9-26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教学的确是内外有别的。


如果师父是真传,他在选定传人后,对传人的功法传授跟外面的一般学员、弟子肯定是有差别的。


对传人弟子,只要他能刻苦练习,一般只需一至三年就能有比较理想的实战能力。武禹襄前辈学拳就是这种情况。


太极拳内部没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但是却有“太极拳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的说法。


“三年一小成”就是指的实战能力;“十年一大成”则不是止于实战,还包括内功修为,人格修养等。莫名其妙先生的可能就是属于“三年一小成”的实战阶段。希望莫名其妙先生继续努力。


问天先生如果在三年内还没有较理想的实战能力,可能就是莫名其妙先生说的几个原因了。相信你能早日有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6 21:55:22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