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问天在2004-9-25 21:27:48的发言: 在网上有一篇杨式门人写的文章,摘录如下:“……顾留馨说,杨禄禅赴京授拳时,为了适应健身需要,将陈氏太极‘改革简化’,去其窜崩跳跃顿足动作,遂成柔和缓慢的杨氏太极。殊不知杨禄禅从陈家沟回永年后,人们即称其拳为 ‘软拳’、‘绵拳’。赴京初演,人皆疑其能否打人。何由进行重大的‘改革’?太极拳的根本特点、特征就是由松入柔,运柔成刚。顾留馨却说,‘各式新创的太极拳,其锻炼原则均主张由松入柔,运柔成刚。’ (见顾留磐 《太极拳术》)那么,未主张由松入柔的陈式老架,又何以称作太极拳呢?杨禄禅初回永年的传人中,又有谁练的陈式老架呢? ……”我认为此评论相当深刻有力。
呵……并不深刻有力。因为论据有问题,顾留馨这话,在下也有异议,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更不用说了。
第一、杨禄禅赴京授拳时,并未将陈氏太极‘改革简化’去其窜崩跳跃顿足动作,遂成柔和缓慢的杨氏太极。由全佑传杨氏太极拳架可知,改架“可能”由班候开始,在此不做深论。(请注意在下用词和标点符号,这才叫严谨,哈哈哈)
第二、杨禄禅进陈家沟,人们即称其拳为 ‘软拳’、‘绵拳’,而不是叫太极拳,更不是在杨禄禅从陈家沟回永年后才叫……太极拳的称谓第一次见于文献是哪里?阁下考究的那么清楚,应该知道吧……
第三、太极拳的根本特点、特征就是由松入柔,运柔成刚……错!很多拳派也如是!
第四、“未主张由松入柔的陈氏老架又何以称作太极拳呢?”的认识明显是对太极拳的误解,更是陈氏太极拳一点都不懂。是哪位陈氏太极传人说的?见于哪本陈氏太极专著?明显是看了哪些不懂陈氏太极的人打陈氏想当然得出的荒谬结论,由或者是外行看热闹,看不懂就乱猜。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叫严谨?
第五、杨禄禅初回永年的传人中,又有谁练的陈式老架呢? 不知道,死无对证不说,但就一个“杨禄禅初回永年的传人”有谁?谁能答得出?杨禄禅三回永年的传人,倒是清楚。在下请教:杨禄禅初回永年的传人中,又有谁不练的陈式老架呢?杨禄禅三回永年的传人中,又有谁不练的陈式老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