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太极拳语录(节选一)
太极拳语录(节选一) 刘培中太极拳十三势,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实即八卦、五行之合称。十三势者,一炁之演练也。天下之武术,莫不存有此十三势。 中定者,九宫也,为先天元炁之所 ...
2008-9-2 18:29
太极拳传统劲力
  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中有一些观点存在问题,原因就是当时不可能对此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今天,我们在对人体受力、发力进行科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再回过头去看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观点确实存 ...
2008-9-2 18:27
太极拳论劲/陈炎林
一、劲与力的区别 劲与力,在未学拳术之前,常无法区别其不同,但已学拳术后,就不可不分析清楚了。曾见学习武术数年之久的人,对于劲与力仍莫明所以,殊属憾事。 应当知道,力由于骨陷于肩背而不能发,劲由于筋能发 ...
2008-9-2 08:49
太极拳周身俱能轻灵
根据笔者数十年对太极拳的习练探究,要做到“周身俱能轻灵”,必须掌握这样三点:即,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带动的状态;用“守窍”之法,拿住丹田练;以喉头发劲,进行呼吸。 首先,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动的状态 人的四肢, ...
2008-9-2 08:44
内外三合与太极拳架
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长兴公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中的第六章讲:“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 太极拳是心意相合,以心领意,以意行气,以气运 ...
2008-9-2 08:39
护膝的几点体会
本人习练太极拳二十多年,开始膝盖也疼痛过;后来,疼痛减轻了,又经常打软,但现在这些现象都消失了。我今年75岁,膝盖没有任何不适感觉,转动灵活自如,甚至有时把拳势压低一些,膝盖也承受得住。下势、独立、提腿 ...
2008-9-2 08:29
桩功与太极拳
桩功,乃中华武术筑基之法,无论何门何派,皆给予高度重视。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之优秀拳种,社会普及率之高,影响面之大,远超其他拳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然而,综观当今太极拳发展现状,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 ...
2008-9-2 08:22
孙永杰先生传内家拳练习要诀
心要松,带动肢体松。松好是为了更好的发出抖撞劲,冷劲。松不是外表松,是心松,要有身大无穷之意,体松意不松。具体在操作上,就是练拳的时候要头虚顶,意要沉到涌泉!要有大无畏精神!2.练习八卦掌要处处别扭,如 ...
2008-9-1 08:21
怎样练好太极拳
  怎样练好太极拳,它与健身有什么关系?根据我的体会,试作如下技术分析。1、松静圆活 松静圆活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和基本方法,对于其它要领的掌握起着一定的保障作用。 松,体松,是要保持全身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 ...
2008-9-1 08:16
著名武术家张全亮答记者问
2008年7月12日,记者一行来到著名武术家张全亮先生居所,就中国传统武术的特点、价值,传统武术发展所面临的出路等诸多问题,对其进行了深入采访。张全亮先生学识广博、深邃、透彻,为人平易、亲和、智慧,他的言谈 ...
2008-9-1 08:10
学拳笨人日记
《学拳笨人日记》序灵感忽然找上门,告诉我应该写点日记,谈谈自己学练太极拳的感想或体会。而我决定要在网络论坛众目睽睽下发表,这是根据个人情况,综合权衡的结果:一,太极拳是一门学问,那么就需要恭谨而求,精 ...
2008-9-1 08:06
林炳尧太极拳答问
(1)---年轻人注意炼单式问:学好太极拳最重要的是什么?答:下苦功夫!以我几十年来锻炼太极拳的经验来看,要练好太极拳,关键在于个练字。太极拳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运动项目。老少皆宜。只要下苦功夫,自然而然会有成 ...
2008-9-1 08:03
内功心法调整
内功心法的修炼主要是对神意气形的身心锤炼,这种锤炼不是随随便便进行的,而是通过一定程序的身心调整,使精神状态(意识状态)和生理状态(形体动作)从杂念纷呈的“五马分尸”和“四分五裂”状态,进入内心宁静(心中 ...
2008-8-29 18:10
练太极拳如何松下来
放松,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它是太极拳修炼过程的首关,即所谓扎根功夫.评论一个人太极拳功夫如何,首先要看他放松的功夫如何.没有松柔,就没有太极拳特有的味道,不论那一派、那一式的太极拳.  根据观察,当今练 ...
2008-8-29 18:08
荣师授拳小品
荣师授拳小品(之一) 练拳者忌贪荣师曾经在一次教学中提到单操的问题。他说练拳之人不可有贪欲,东西再多,不一样一样的来吃透也是白费!就算你是皇帝吧,你有一万套房,你也只能睡一间房;要你整晚的不停换着房间 ...
2008-8-29 18:07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