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细说太极推手
太极拳的手是很有讲究的,绝对要手空不能着力。 杨禹廷说:“手要平,手上不着力,一点力也不要有。” 练太极,要天天练拳,年年打拳,进而每天盘拳;将拳盘严,盘圆活,“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盘 ...
2008-10-8 08:25
拳似流星及其他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车轮脚似钻”,这是两句凡习武者均耳熟能详的拳谚,是再初级不过的顺口溜了。咱今天就谈谈这两句拳谚。 拳似流星最粗浅的解释不外是说出拳要像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快,这一点就像梁小龙在功夫 ...
2008-10-8 08:20
在交手试验中诠释“什么是太极功夫”
编者:本文作者为山东菏泽学院体育系教师,近年来致力于太极拳实战技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口碑不差,反响渐大。编者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太极拳研究者、习练者,在“纸上谈兵”之余,移师训练场,把一个“看得见摸 ...
2008-10-7 08:48
太极劲的概念
太极曾为技击而创立,这从即使是很抽象的拳经里也可以看出:“发劲如放箭”、“英雄所向无敌”、“耄耋御众之形”等等。如果把技击比作打仗,撇开战略战术及人的因素,太极取胜的武器就是劲。 那么,这个劲是怎样的 ...
2008-10-7 08:43
“假借”真义
一直以为王芗斋先生所说的“假借”基本上与“精神暗示”是同义语,说白了就是“假想”。如王芗斋先生说“精神多暗示,假借无穷意”、“精神假借”、“假借之力果能成为事实否”、“他如虚无假借种种无穷之力”、“有 ...
2008-10-7 08:27
王芗斋谈技击
《真正大成拳》 以下所述,都是在听常志朗先生讲拳时,陆陆续续记下的。常志朗先生跟随王老先生学拳的过程中,王先生一直是苦口婆心的说服志朗先生要刻苦站桩,要练点真功夫,不要一天到晚老想着瞎抡、“砍砖头儿” ...
2008-10-7 08:17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
《武魂》自今年第7期开始连载尤志心先生撰写的《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该拳独具特色的“卍字手型”。 尤先生在文中提到《搏击》2006年第10期有一篇名为《缅怀恩师张祚玉》的文章,笔者看过此文 ...
2008-10-7 08:12
惊乍/惊弹发力体会
我是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跟我的老师学习发力的,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通过习练放松,可很好的提高身体素质,作为四十来岁的人,对提高身体的质量都是很渴望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习练放松,身体的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以后 ...
2008-10-6 08:45
运动员半月板损伤
武术运动员“起跳角”疼及半蹲疼三走病因之三——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多见于球类、体操、举重等项目。近年来随着武术套路难度的不断增大,武术运动员半月板损伤的病例有所增加 损伤机理 ...
2008-10-6 08:40
动静相间求松静
本文探讨的是通过动静相间地盘练太极拳,以求得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无形无象、全身透空,从而达到养生与技击的目的。太极拳爱好者都知道,盘练太极拳架要求连绵不断,大凡练习多年都能达到。笔者在这里介绍的动静相间 ...
2008-10-6 08:37
九九归一原理<三>
五、习武者应有的品德1、 尊师习武者应当尊师,承认师承,尊重和保护师尊的知识产权。习武时要尊师,习成武功后仍要尊师。2、爱徒习武者应当爱徒,要甘作人梯,让弟子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攀登新的高峰,为弟子们有 ...
2008-10-6 08:23
九九归一原理<二>
一、 武术定义在中国古代,文与武的作用是“文以安邦,武以定国”,也就是说在那时武的作用是建立国家,保卫疆土。军人们都知道,任何一支军队,战斗成员的单兵作战能力从来是这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兵作 ...
2008-10-6 08:12
杨氏太极拳的盘坐练法
儒、佛、道、瑜珈四家均有盘足坐法(俗称打坐)的练功,但各自的修持练法和追求有所不同。比如在道家的盘坐法中,注重身体生理的变化,打通任督二脉,以至于通达奇经八脉,追求健康长寿的效果。而佛家的盘坐法不大注 ...
2008-10-4 07:31
九九归一原理
武 术 内 功天下武术唯三项内功戴龙邦混元气内功吴鉴泉易经筋内功宋氏荣拭骨内功太极的最高层内功是拭骨说明 武术的九九归一,或万流归宗,或大道归一,用当代语言耒说就是武术的共同规律,是古今习武者达到某种境界 ...
2008-10-2 07:46
太极大道---张 方
家师常春先生经常向我推荐一位隐者,因为这位高人只用了几片蒲公英的叶子就治愈了常春先生亲兄弟的肝癌。2004年春天,我去拜访这位隐者,请教治疗癌症的方法,他淡淡地说:“我只是为他调了调阴阳,人患病的原因主要 ...
2008-10-1 08:55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