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修炼太极十二个思想
一、练拳须从无极始修炼太极拳应处处结合太极阴阳之理来修炼。太极由混沌无极而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通过阴阳的变化,化生出自然界万事万物。因此,修炼内功和拳术时,必须从无极入手,由无极而太极 ...
2009-6-11 17:16
颂太极拳
身法中正拳所宗,松静自然神气雄.虚灵顶劲松腰胯,轻灵舒展体尽松.曲臀挺膝足根稳,静如山岳动如龙.含胸拔背坠肩肘,胸宽腹实气存中.意气相连提尻道,正尾神贯泥丸宫.风中杨柳任意摆,上虚下实似劲榕..动中求静静犹动,动静 ...
2009-6-11 17:11
根基小议 
太极拳脚下根基何在? 拳论有云:“劲起脚跟”,“旋之于足,行之于腿, 纵之于膝。”多年来,我和不少太极拳爱好者交流探讨过程中, 发现有部分意见将其理解为“力由脚极力蹬地而返出”。我的个人意见与此略有不同 ...
2009-6-11 17:10
杨式老架四项基本功
拳歌云:“练拳不运腰,终生艺不高”。“练拳不蹓腿,是个冒失鬼”。“手到脚不到,自去寻烦恼”。这四项基本功就是在学拳以前的基本训练。目的是使学者首先活动一下腰腿和大小关节,尽快收到活动四肢,气血畅流的效 ...
2009-6-10 18:12
也谈太极拳的误区
中国传统太极拳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太极拳术以其高超繁杂、奥妙无穷的技击技术和深奥的哲学内涵名扬天下,历代不乏高人,但是在如今,在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上却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为了使 ...
2009-6-10 18:09
杨派预架、练架、用架
吾师张虎臣(1898—1979)先生,京东通州人,毕生从事武术事业,解放前任河北通州(今北京通州区)国术馆长,解放后退隐民间,教拳于通州西海子公园、通州工人俱乐部。先生传教的太极拳,师从杨少候、杨澄甫、许禹生 ...
2009-6-10 18:08
太极拳功夫学练次序
学习杨式太极拳功夫的次序,分为三步:即先练体、次练气、后练神。严格说来,这三步功夫,并不能截然分开。但强调先练肢体的柔顺,次练内气的充盈,后练神经的宁静。从外到内、由实到虚,由动入静,是十分有理有利的 ...
2009-6-10 18:05
太极拳的拳理拳法
二千多年前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毛主席也教导说:“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那么什么是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呢?简言之,为什么为理;怎样做为法。理为虚,法为实。而且理中有法,法中有理。那么在练太极拳时,为什 ...
2009-6-10 18:04
从李雅轩阐述推手要领谈起
文章是朱殿蓉(现居美国)在台湾《太极拳杂志》第181期2009年2月和182期2009年4月刊登的。此文是在朱老师基于30多年的练拳体验和大量的考证基础之上完成的,发表之前曾经其师罗邦桢(郑曼青的徒弟)过目。文章推荐了 ...
2009-6-10 08:25
王西安太极拳问答
这些问题都直接来源于太极拳的实践当中,主要以健身为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专家们对这些问题都做了详尽的解析。我们把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摘录出来,并请专家们进行补充、修订,收编于此。全部解答通俗 ...
2009-6-9 18:06
折叠是手法还是内劲
我跟随徐国昌老师习练吴公仪先生在上海传的这套太极拳架及推手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其间有幸聆听了不少徐师有关习拳与做人方面的教诲,受益匪浅。徐师虚怀若谷,待我总是亦师亦友,从不摆出做师傅的架子,于拳中窍 ...
2009-6-9 18:04
一些习拳和推手的经验
太极拳内劲之感悟太极拳运动本身是由肢体的外在运动带动内气(内劲),尔后逐步进入内气运动催动外型的过程.如何由外在运动去带动内气(内劲),首先就要按照特定的肢体要求和运动路线,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其次,所 ...
2009-6-9 18:02
太极拳内劲之感悟
   一、慢中快的惰性力      大多搏击术在肢体接触时,格挡硬接经常出现,硬接程度相对要高,对搏双方肢体需具相当硬度。太极拳的出手可以不是快如闪电,如是,难免出现硬接硬碰,太极拳的出手是慢中快的惰性 ...
2009-6-9 18:02
慢中快的惰性力
太极拳的意念问题主讲名家:太极拳名家 陈正雷 杨振铎 吴文翰 赵幼斌 中国武术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而太极拳更是重视意念的训练,有人说:“太极拳是意识体操。”足见意念的重要。有关太 ...
2009-6-9 08:17
太极拳的意念问题
二四点上虚实变 要理解太极拳的虚实变化.有一个一层功夫一层体会.一层功夫明一层理的问题。从身体的松柔、招式的运用.到神意气的聚散.再到内劲的运使,都有虚实变化.要理解其中真谛,则要根据自己的功夫到了什 ...
2009-6-8 18:10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