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练功经验分享
古今中外所有的人体技艺都强调一个“练”字。车式形意拳的故乡——山西省太谷县的老百姓把武术界称为“拳头行”、“练拳的”。这个“拳”该如何“练”呢?其中大有学问。一百多年来,车式形意拳在练拳实践中积累了不 ...
2010-3-13 09:37
形心意心体心神心天心
易筋(梢紧体松长)×洗髓(阴阳反切换)×知拍(同动不同速)五心是体心、形心、意心、神心、天心之分合调运以及接换断续之窍。体心是指自己施于对手的重量和自身运动惯性力的合力点。形心是指把自己和对手当作为一 ...
2010-3-13 09:33
孙门八卦拳-掌劲
炼八卦非内力深湛不可,以静坐修道炼气为主,再由转掌将内气转化成活劲。吐纳之功又必与转走相配合,练招式时注意气的运用,气功自然形成,这是自然和灵动的气功。炼内劲的方法是静桩与动桩,透过静桩的沉肩坠肘、含 ...
2010-3-13 09:31
调身(息)--阿姜查禪修法语
當我們坐禪的時候,只要注意(watch )呼吸,不要試圖去控制它。如果我們強迫自己的呼吸,使它過長或過短,我們就不會覺得平衡,而且,我們的心也無法變得寧靜,我們必須只讓自己的呼吸自然地發生。不要過於在意它有多 ...
2010-3-13 09:30
筑基炼精化气细节,修道人不可不知
这里就不说最上一乘直接还虚的文始派了,仅说说渐法三还九转中的炼精化气。大道生太虚,太虚生一气,一气生三才,三才生万物,心动则气动,气动则精产,顺成人,逆成仙,只在其中倒颠倒。我们修道人做的说白了就是反 ...
2010-3-13 09:27
浅谈太极拳内劲
  再二天就是中秋节了,紧随着本会的周年庆将届,洪会长挺严兄再三向我邀稿以为周年庆祝兴;唯自忖个人对太极拳的认识极为有限,对于内劲的锻练培养或运用都欠缺心得与领悟,实不知其然,更不知所以然,所以在这方 ...
2010-3-12 08:42
论道之太极拳
  阴阳合一之谓道,故道者为吾国最深奥之宗教,它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就因为如此,反而为一般有心人士之所利用,致被视为迷信 者的产物,而不受重视。其实道中所含之哲理,是可囊括所有一切科学,然科学绝对 ...
2010-3-12 08:38
谈懂劲
懂劲为太极拳术语,在早期文献中,言及懂劲者: 先为王宗岳太极拳论〈经〉: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非用〈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 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 ...
2010-3-12 08:36
王芗斋混元桩之研讨
王芗斋混元桩一词为深州王宇僧芗斋先生所创。其以行意拳之桩法,如降龙桩,伏虎桩,子午桩,三才桩等,去繁就简,取各桩之长,合而为一,名 曰混元桩。王氏以形意拳为岳武穆王集各家精粹所编,其源出于达摩东来,讲 ...
2010-3-12 08:35
气沉丹田之道
陈照丕气沉丹田之道─欣逢陈绩甫先生百年诞辰略述回忆纪念 潘咏周余体质素弱,平常注意健身方法之追求,闻太极拳有转弱为强之效,于一九三O年从刘慕三先生习太极拳,并经刘先生介绍,拜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福生先生门 ...
2010-3-12 08:32
陈氏太极拳五层功夫
学习陈氏太极拳第一个动作开始,一直到成功,共分五层功夫。每层功夫标志着练拳者功夫的深浅程度。第五层功夫即是到达炉火纯青,成功 的标准。练习太极拳必须循序渐进,一层深一层,由浅入深,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 ...
2010-3-11 08:35
内和外的行功要诀
一、心静用意(一)以意行气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有运动气机图,说明心如将军发令,意为传令,气为兵;将军一出令,则士卒皆听命;清气上升行于手,浊气下 降行于足,气皆行到指头,乃正气之上行下行似两橛,其 ...
2010-3-11 08:33
静和动的姿势要求
一、头部(一)头头为一身之首,诸阳之会,五官所在,头容正直,则一身皆正,打拳尤关重要,陈鑫谓︰「头为六阳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 向背。」拳谚谓︰「低头弯腰,传授不高。」所以头要正直,不可低 ...
2010-3-11 08:29
穿透力
形意一年打死人,主要功力、打法、出手的意念。打在右臂上左肩大痛,才叫穿透劲,要是打得重,把劲往你的力点上去,就是你心口,这才是拳打中心并两肋的真义,不是非要拳头摔到你胸口才能打中心,接触你身上那个点不 ...
2010-3-11 08:25
如何開發太極拳的技擊功能
太極拳的養生作用已經被世人普遍認可,但太極拳的技擊作用卻一直是國內外武術搏擊界爭論的焦點。一些傳統的太極拳家堅持太極拳是後發制人、以柔克剛的高層次技擊功夫;但更多的人表示懷疑:太極拳的技擊作用只是在理 ...
2010-3-11 08:24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