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内功老六路三步功法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有着很深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健身和养生方面,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促进身心健康 等益处。早已被国内外的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公认。另外在 ...
2010-3-6 08:55
大道太极
《太极拳名义说》是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其一的论文。 所谓“名义”,乃是事物的名称和含义,或事物立名的含义。“太极拳名义说”也就是陈鑫要说说太极拳的立名以及含义。 太极拳何以称为太极拳,其立名何以说? 我 ...
2010-3-6 08:53
太极拳如何
太极拳的大架套路习练中有较多的弓步连续进步。“唯内之是求”地追求符合太极拳的理法要领来完成这种动作,从而正确地培养符合太极拳武术特性的条件反射,不仅关系到太极拳武术实战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有更好的健身 ...
2010-3-6 08:51
太极拳修炼感悟
△习练太极拳一定要两条腿走路。一是行功走架。二是推手。 “行功”就是同一个动作反复练习。照此练习,身体任一部位的不适或气息不顺,都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这样不断地按照太极拳的要领去检验、去纠正,方可功夫 ...
2010-3-6 08:49
太极拳修炼十明
一、明目练拳明确讲健康,不图虚名忌表扬。修炼传统拳靠前,延年益寿身体强。参赛要夺金银奖,太极行列有影响。套路拳法有美感,武术精髓也暗藏。太极实战柔克刚,传统拳法武技强。有志习武奔奥运,技击实战美名扬。 ...
2010-3-6 08:48
太极拳与各种运动比较
——摘录自《太极剑(附太极长拳)》太极拳与摔角之比较:摔角盛行于内外蒙古,又名贯跤。前清政府,为防备蒙人起见,极力提倡。故北京保定等处,贯跤厂甚多,惟须少年之人,身体强壮,多力耐劳能吃苦者始为合宜。一 ...
2010-3-5 08:27
頂頭松肩 仙人按掌
五 頂頭松肩 仙人按掌曼谷给人的感觉是长夏无冬的,但是一年里也有几个冷天,圣诞节前后,有时白天的最高气温会低于25摄氏度,到那时曼谷人会觉得也是很冷,会穿上夹衣抗寒.见面相互间的第一句话往往会说,好冷啊!到北京, ...
2010-3-5 08:17
纵横双曲后拱型身法
太极拳的身法是其理、法、功、技、艺的载体。离开正确的身法谈拳,就是“白谈”;脱离了正确的身法练拳,就是瞎练。所以学拳要重视身法上身才能步正道。  杨式太极拳的身法,经过杨家四代人,一百多年的锤炼,已经 ...
2010-3-5 08:15
汪老功夫特点谈风格的分化与修炼
有些武友说:对汪老传下来的功夫,总的感觉就是一个:反弹劲。汪派称为内功,简直神了,感觉挺难,曾从原理上进行过分析汪老功夫的特点-----在受力的一瞬间将来力直接打回去------这个武友的问题很好,汪老的风格属 ...
2010-3-5 08:13
释“太极拳妙语集锦”
前几天摘抄的“太极拳妙语集锦”根据我的理解解释一下,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也欢迎互相探讨.任凭你绕身转,不如我抹转灵.释:常用来形容对手在我周身走转,我不为所动,仅靠身子配合步法进退来应付对手的走转,典型例子 ...
2010-3-5 08:13
练太极膝关节疼痛原因
作者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强身、自卫等功能,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可。但习练太极拳不得当也会练出偏差,而且会给人们带来一些痛苦,比如有的拳友造成膝关节疼痛,行动不便等问题,我把自己多年来习武练拳的一些体会, ...
2010-3-4 08:23
萧玉璞所传拳谱与拳照
阎志高先生弟子萧玉璞演练抱虎归山 阎志高先生弟子萧玉璞演练提手上式河北永年县郝为真祖师   太 极 拳 用 功 歌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护臀须下势,涵胸拔背落自然;初式左右揽雀尾,转身双手拉单 ...
2010-3-4 08:21
怎样看太极拳推手
一次聊天中,我的拳友(传统太极拳传人、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问我:殷老师,您怎么看太极拳推手?我回答说太极拳单讲推手是很片面的,单一的有局限性的。恩师吴海清先生教我练拳时说:太极拳不是一招一式的招式用法, ...
2010-3-4 08:19
太极是最省力能实战散打
首先我们修炼太极拳的人们都应该诚心地感谢武氏太极拳的鼻祖武禹襄把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无私的公开于天下,让所有练太极拳的人们有练拳的指南,有练功的奋斗方向。“四两拨千斤”这是古人的谦逊,如果真的练懂太极 ...
2010-3-4 08:17
太极拳练过会伤身短命的
众所周知,太极拳能养生、健身、强身,能防身自卫,是人们追求延年益寿的最好的锻炼方式,凡事有好就有坏,人们只知道对我们有益的一方面,却不知练功方法不正确会给练功者带来不可想象的伤及自身或缩短自己性命的巨 ...
2010-3-4 08:16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