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内家拳的练眼用眼
南怀瑾老先生在《道家? 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一书中,写了一个“学剑不成,看花”的小题。南先生少年时“听说杭州西湖城陛山有一个道人是剑仙,就万分决心的去求道学剑了。道人反问会不会看花,南先生说:当然会看,道 ...
2010-3-10 08:24
功夫练上身
无论形意拳还是太极拳都要求锻炼内气,所以其都是内家拳,但是,如何能将这种功夫练上身呢?有人说练站桩就可以了。其实站桩只是基本功,站死桩的人实在太多了,可惜最后功夫还是没有上身。所以除了站桩以外,还要配 ...
2010-3-10 08:21
太极三美
欲谈美,先得谈真与善。真指大道,即自然之理,具有客体性;善指善良之心,仁义之德,具有主体性;而美是上好与极乐境界,引起人们的愉悦乃至极乐的感受,美是真善的崇高体现。真与善是美之前提,没有真善何以谈其美 ...
2010-3-10 08:19
太极天地/ 牛胜先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历史悠久,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太极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道家思想的产物。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剑,古称武当派,又称内家拳。与此相对应,少林拳等武术属于佛教思想的产物 ...
2010-3-10 08:17
陈式太极拳练法谈
陈伯祥 习练陈式太极拳,首先要把握陈式太极拳之“意”、“气”、“身法”要点,着重掌握“缠丝劲”的练法要义,再遵循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三个习练阶段,要求循序渐进,从而练好太极拳。一.炼”意” ...
2010-3-10 08:15
内家进阶程序简单划分
前一段有朋友问练内家功夫,怎么判断进步层次,因为网上传播和面授不同,怕说多了又引起一些朋友的好奇心,耽误了实修功夫,所以没有明确回答。 昨天见了燕赵和采桑这对“侠侣”,看看他们身上的功夫进步情况,有了 ...
2010-3-9 08:23
张烈老师随感录(4、5)
张烈老师随感录(4)16练拳不从拳本身研究,而是儒释道、暗劲、化劲(内家拳一个内劲使人很难理解),这和道士练丹没从化学去研究一样(不从肌肉、骨骼、关节去研究,而是从气、丹田,“小腹如石”是腹肌,里边是肠 ...
2010-3-9 08:22
张烈老师随感录(3)
右为张烈11武不单是素质,是精神,而且是学习各种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纽带。只有在正确规范的指导下练习、用功,才能进步,否则会偏离正道,越走越远。谚诀可以给真懂的人提示讲课内容,决不是学习的基础。12形意拳都 ...
2010-3-9 08:21
步法高超对手无法近身
张喜燕 本文作者最近在济南成立“济南内家拳实战联盟”,与许多不同拳种的技击爱好者相互交流,此文即为张先生从交流中获得的感知。   说说实战中的步法  今年7月31日,在济南泰格泰拳馆,一米八的小伙子小黎与 ...
2010-3-9 08:19
内家拳桩功境界和层次
黑衣者薛颠 内家拳桩功的境界是怎样的?所谓内家拳就是以内练为主,内景气氛为内家拳桩功境界。内家桩功训练的初始会有热、胀、麻感觉,这是通俗说的得气感。接着身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内景反应,一鸣三动九触都会出来, ...
2010-3-9 08:17
传授习练手法秘要
拳家秘要,总要一个身法。身法者,亦如用兵之有主将也。然手法道理,最难得至妙处,亦且正多弊处。何则?身法贵乎低,然低而腰曲,则腰失其真矣。身法贵乎竖,然竖而头仰,则头失真矣。甚至有手到而身法不到者,有脚 ...
2010-3-8 08:27
练功中的内景感受
 (一)内视  人体,特别是人脑的结构,是一个巨系统。经过艰苦的一定方式的锻炼培训,人脑这个巨系统可以导致高度有序化。在逐渐深入有序化以后,常人在常态下所不具有的功能就出现了。李时珍所说“内景隧道,唯返 ...
2010-3-8 08:25
太极拳中老子思想
练好太极拳,把周身之劲练成一家,把桩功和腰腿练的合乎要求,然后再学太极推手。  练好太极拳的标准是: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腰松、臀敛、肛提、裆圆、周身之劲,一松到脚。这才算基本达到 ...
2010-3-8 08:23
错误的桩步震脚与发劲
练好太极拳,把周身之劲练成一家,把桩功和腰腿练的合乎要求,然后再学太极推手。  练好太极拳的标准是: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腰松、臀敛、肛提、裆圆、周身之劲,一松到脚。这才算基本达到 ...
2010-3-8 08:22
练太极如何增强内气
习练太极拳的根本目的是丹田气的养成以及由此逐渐渗化的周身一劲。丹田气的集聚与远行必须在极端松柔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而丹田气的集聚与远行就产生了内劲。内家拳的训练是在经络与精气更深层次人体物质上进行的 ...
2010-3-8 08:2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