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对太极神品图、内功心法文的感悟
一、神品太极图妙在哪里 我在傅仁东先生大名下(《精武》2010年第l期第9页)多次凝视良久,那是吴作人先生所作被编者誉为神品的太极图,我想象吴先生在太极思维状态下龙飞凤舞而成的这一幅图,简直神妙得无法言说。古 ...
2010-4-5 08:36
无极桩功法
太极精神,是天人合一,守静生动。第一步,要学会守静。同时,作为内家拳,必须养气练气,先养后练。既能守静,又能养气的方法,就是站桩。站桩是基础,站桩同时是真正太极拳演练的开始,入门功夫。 站桩是外养形态 ...
2010-4-5 08:31
极桩功
太极功是武当张三丰对太极老架的一种辅助所开创的内丹功法。其内容包括:太极桩功;太极坐功;和太极丹道法。在此推荐给大家。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太极桩功法。其对太极拳的练习有很大帮助。可以当成太极拳的配套功法 ...
2010-4-5 08:29
太极拳的功法要领
作者简介:孙以昭,1938年生,安徽寿县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潜心研习杨式太极拳,得田兆麟大师真传。 (四)周身一家,内外 习练太极拳,练至周身一家,内外合一,已有很高的造诣,已具个人习练之能事。到此地步, ...
2010-4-3 08:28
武术最新定义引发的思考
顾留馨 2009年7月9日至ll日,在 河南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 礼仪标准化研讨大会”,把武术最 新定义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 理论基础,以技击为基本内容,以套 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的传统体 育。”明确 ...
2010-4-3 08:24
张烈老师随感录6、7
张烈老师随感录(6)26练拳精神:每次练都要对自己有要求,姿势不对要纠正、式子对了要求整、整了要求力量求速度、有了速度力量求更快、更狠;再提高是求变化,动脑筋,提高应变能力,想出心中的高手再去设法对付, ...
2010-4-3 08:20
李小龙经典原著
“普天之下,四海一家。从根本上讲,世界各地的人都拥有相同的本性。我不希望这听起来像是‘圣人说’云云,但事实上,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大家庭。”健康(Health) 【如水般流动】增强健康的方法就像流水一样,流水不 ...
2010-4-2 08:24
骨静肉动与伏虎桩的习练
编者:本文作者在《武魂》今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骨静肉动”,祛痰化痰》的文章,提出用武术来“祛痰化痰”(这里“痰”的概念.包括了“中医痰病学”所说的广义与狭义两大类).当时编者希望作者能在有关的操作方 ...
2010-4-2 08:18
内功,一个名称而已
历史可以为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特异功能”兴起,当时的人们对特异功能的态度,比较准确的描述就是:盲目的狂热。联想到如今,武术里所谓“内功”正大受青睐,而这其中,是否有当年那种“盲目狂热”的味道呢? 对 ...
2010-4-2 08:16
学练太极拳之要津
现在许多习练太极拳者,其目的本为健体强身祛病,但由于不得要领,往往事与愿违。而如果习练得法,则效果完全不同。笔者的师傅在年青时得了肺病,从学于张祚玉先生习孙式太极拳,仅一个开合动作,练了三个月,肺疾消 ...
2010-4-2 08:14
通臂拳的松肩
鬼谷下山 “沉肩坠肘”这一要求,在武术中位置举足轻重。练拳时要求“手不离肘,肘不离肋”,这个肘不离肋就是坠肘,坠肘是为了蓄势待发,同时还能防护最为薄弱的“软肋”。要坠肘就必须得沉肩,肩不沉,肘就坠不下 ...
2010-4-2 08:12
气血周流自按摩
练太极拳的过程亦是自我按摩的过程。古人称之为“气血周流自按摩”。 当练到丹田能自发地一呼一吸,混元气能鼓荡发动时,即腹内松静气腾然,促进了腹肌伸缩和膈肌升降活动,起到了自我按摩腹部和大小肠、膀胱、脾胃 ...
2010-4-1 08:30
劲与力的区别
劲与力,在未学拳术之前,常无法区别其不同,但已学拳术后,就不可不分析清楚了。曾见学习武术数年之久的人,对于劲与力仍莫明所以,殊属憾事。  应当知道,力由于骨陷于肩背而不能发,劲由于筋能发,并达于四肢。 ...
2010-4-1 08:29
太极拳全身的配合
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从全身来讲,为眼、身、步、手四个主要部分。从躯干来讲,分为上、中、下三盘。我们先讲躯干的基本规律,人头至颈部为上盘,胸、脊、腰部为中盘,小腹、尾骨以至裆、腿、足部为下盘。上盘的头 ...
2010-4-1 08:27
太极拳缠丝劲的形成
太极拳行功时,不仅和一般内功拳相同,要引导内气在肢体中不停顿地收放运转,还要使肢体不停顿地做屈伸进退的螺旋缠绕运动,二者结合,就形成了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换句话说,太极拳的缠丝劲,就是以内气的运转为动 ...
2010-4-1 08:24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