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浑元一气三重境界
就浑元气而言,标准不一,练法不同,层次也没有明显的区别,有很多叫法:浑元气、浑元一气、浑元功等等。实际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关键是其中的内涵,如果只有好听的名字,没有实质性的内容,那就是名不副实了。就笔 ...
2010-4-12 08:22
论太极能否用于实战
中央国术馆南京国考现场  太极拳能否用于实战这个话题,已争论很久。即使在旧中国的民国初期的比武中,太极拳也是败多胜少,当时的太极拳家向恺然先生说:“在一次武术比赛之后,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的,多未胜利。 ...
2010-4-12 08:21
如何训练太极推手
1.太极推手是训练习者掌握太极拳实战技巧的重要阶段,是介于盘架与技击之间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素养来源于盘架与基本功训练,必须在具备一定的太极拳基本素养之后方可习练推手,是从知劲到懂劲的必经之路。  当今 ...
2010-4-12 08:20
解秘武氏太极拳
武氏李传太极拳有三种徒手拳架套路,既为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分别始创于(咸丰丁巳年1857年),(咸丰戊午年1859年),(同治壬戌年1862年)皆为永年武禹襄与其二甥李亦畬李启轩共同研创,桩功更原于以 ...
2010-4-11 15:19
网络太极拳杂文选3
“吸之于踵”的“吸”可理解为“吸引”的意思,也就是在站桩、或盘拳架时,用意念把身体的重心落到脚后跟,无论是双脚或单脚都一样。以此培养整体劲和松沉劲,避免身体的漂浮,特别是在推手时能作到通过任何一接触点 ...
2010-4-10 09:11
网络太极拳杂文选2
牛平阳兄您好! 我是来自台湾的甘愿,在高峰的留言版上时常聆听雅教,受益匪浅。四月廿九日看到您的大作,﹙化劲有感)确实是一篇好文章,兹有一事相求,我在此地主持一份太极拳杂志(彰化县太极拳杂志,属于会内刊 ...
2010-4-10 09:10
网络太极拳杂文选
理论指导实践张烈用数学公式解释形意拳的力量(身体向前速度)*旋转半径平方再加上手臂向前速度(大意)值得商榷再加上手臂向前速度成了先后两个速度就发力而言最后还是手臂的速度手臂的质量不如身体的质量发出的力量当 ...
2010-4-10 09:08
看太极大师的推手交流
看太极拳大师们的推手交流有真内家功夫与人交手横有理竖有理横竖都有理问劲有理不问也有理问不问都有理是打是放是跌全在即兴没有功夫横也不行竖也不行横竖都不行问也不行不问也不行问不问都不行有内家功夫一问你就答 ...
2010-4-10 09:04
太极一词最早出于何时何处
“太极”一词最早出于何时何处?太极拳的哲学基础属于道家还是儒家?这是太极拳爱好者很关心的问题。然而在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 多数学者或太极拳师都认为,“太极”一词来自《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 ...
2010-4-10 09:01
太极技击所需各种素养
太极拳的技击风格是独具特色的,这也就需要各种基本素质的辅助,借助于这些独到的基本素养才能够发挥出太极拳的技击特色来。 太极拳技击的主要素养1,舒筋开骨舒筋功是太极拳法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无论太极、形意、八 ...
2010-4-9 08:17
舍己从人
舍己从人 郝月如:太极拳有舍己从人之术,挨何处,何处灵活,假使挨手,手腕灵活;挨肘,肘能灵活;周身处处如此。又挨手意在肘;挨肘意在肩;挨肩意在胸;挨胸意在腰;挨腰意在股。以此推之,如沾连相随,不丢不顶 ...
2010-4-9 08:15
气宜直养而无害
气宜直养而无害杨澄甫注:练太极是养生之法,非运气之工作也。何为运气?人心急有力驽气练法,气骤一个地方,放出不易,恐与内有妨碍。何为养气?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急不燥,先天气生,静心养性,练拳 ...
2010-4-9 08:14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杨澄甫注:今同志知其柔化,不知急应之法,恐难以与来力对敌。“急”,快也;“缓”,慢也。如敌来缓则柔化跟随,此理皆明;如敌来甚急,柔化焉能取胜哉?则用太极截 ...
2010-4-9 08:13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董英杰注:蓄者藏也。太极劲不在外而藏于内。与敌对手时。内劲如开弓将射之圆满。犹皮球有气充之。敌人伏我膊。虽觉绵软而不能按下。使敌莫名其妙。敌方狐疑不定。不知我弓已引满待发矣。我如弓。敌如箭。发劲神速。 ...
2010-4-9 08:10
传统桩功在武术功法运动中作用
一阴一阳谓之拳,太极拳就是阴阳两大部分构成的体育运动。内涵阴阳的太极拳有其独特的技击性,是一门亲修实证的技术。可惜当前练太极者众,而擅技击者鲜,实是因为练太极体操者众,而修太极拳者寡,教操者众,教拳者 ...
2010-4-8 08:24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