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傅仁东答《精武》读者问
刘长春 一、深圳读者来信、来电问:傅先生,看到您的《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研究》,读后余味犹存,总有爱不释手之感,练太极拳须经三个阶段十层功夫,确实为我们练太极拳指出了明确功法方向,请问如何能练成劲整,,呢? ...
2010-5-5 08:19
太极功夫手上始
如今太极拳似乎可分两类:仙人太极拳、凡人太极拳。仙人太极拳当然好,“罗曼蒂克”地在云端里打,且不动手,神妙极了。但凡人太极拳是要在地上打的,也是要动手的。笔者功浅学薄,欲思辨一下这个动手不动手的问题, ...
2010-5-5 08:15
心光笔记
以嘴领手,以手领身,以身领腿。最后以身领头、手、脚等五腕。 所谓夺中者,即挂拨敌我双方中间之竖线,敌身如横竖两张弓,这一竖线似贴在敌身上的竖弓之弦,敌无活动空间,而我却处处游刃有余。 我之胸骨如盖掀起, ...
2010-5-5 08:14
再谈太极拳内功心法
作者编者按: 内功为功夫之本。只有真正注重修炼内功的内家拳传习者,功夫才能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奋进,并由量变达到质变,即所谓的“变化气质”。各有灵苗各自探,沈阳武术名家傅仁东先生对内功的研究与修炼.完全 ...
2010-5-4 08:17
安般念科学入门
二 邓氏安般念入门三步说到入静,很多人都很感兴趣,入静是什么样子呢,怎样才能入静呢?有个和尚跟我说,我在禅房坐了三个月,根本就入不了静.和尚讲的是真话.缺少正确的指导,确少积累修定的波罗蜜.缺少耐心和努力精进,缺 ...
2010-5-4 08:13
太极拳与天人合一
太极拳与天人合一(一)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提出了“天人合一”和万物归一理的理念。老子认为天地制定了很好的规矩和规律,达到良性循环,而形成了自然,值得人 ...
2010-5-4 08:11
人体构造看躯干上肢和下肢的分工
(一)头部1、眼睛:眼睛是最宝贵的感觉器官。有关周围环境的许多信息都是通过它来传给大脑的。所以离开了它便无所适从。眼睛是活的照相机,它把观察到的事物都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在拳术的理论上就 ...
2010-5-4 08:09
杨振铎有关杨式谈话
由“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看当前杨式太极拳演练中的 “柔”、“软”、“刚” ――记载第二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杨式太极名家杨振铎的谈话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这是杨公澄甫遗著《太 ...
2010-5-4 08:08
杨家太极拳嫡传公之于世
杨振基、杨振铎童年合影杨家太极拳嫡传公之于世 (一) ——随杨振基老师写书散记 我多年练习杨式太极拳,自感对其中的精要理解不深,并认为,很多练杨式太极拳的人都会有像我一样的心态,如能进一步弄清拳的练法, ...
2010-5-3 08:22
心静才能练好太极拳
练太极拳贵在心静。这是太极拳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区别于其它拳种的主要标志。在这方面先师们教诲很多。如“动中求静”、“以静御动”、“身虽动,心贵静”、“先在心,后在身”、“神舒体静,刻刻在心”等,都说明 ...
2010-5-3 08:21
杨氏太极内外之别
李雅轩杨氏太极内外之别(第一步是教拳法) 杨家授拳,分为拳法、用法、心法三步。杨家教授拳法,内外有别。对于一般学生,是集体练拳,由一位师兄在队列前面示范带教,澄甫公端坐观拳,练完一套架子,澄甫公略作讲 ...
2010-5-3 08:20
太极拳常识我来答2
太极拳常识我来答:在有老师教的条件下,怎样学太极拳 在有老师教的条件下学习太极拳,当然要比自学好的多,不过,这仅是学习的条件好了,至于个人能否学好,那还要看个人的努力程度,俗语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 ...
2010-5-3 08:19
太极拳常识我来答1
太极拳常识我来答:练习太极拳有什么好处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很多,因为它的每一个动作差不多都是全身的运动,作起来能使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获得活动的机会。当练习时,要求动作与呼吸自然结合,因次能发展呼吸肌能 ...
2010-5-3 08:18
练太极拳感受与体会
一、练太极拳的感受 与杨氏太极拳结缘已有一年多了。太极给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以前从没有见过的美丽风景。一年多来随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神奇变化,随着对太极拳理的不断领悟和实证,越练越感到 ...
2010-5-2 08:25
练太极拳如何出功夫
太极拳其实是一种技击、实战性很强的拳种。但是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太极拳只是用于老年人用来健身的健身操而已。这是因为太极拳在普及当中所出现的一个不求实际的原因。因为在普及时对练习太极拳的要求就不是原来实战性 ...
2010-5-2 08:24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