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太极腿击法意识训练
我国传统武术有“南拳北腿”之称誉。其实武术的功防都少不了拳打脚踢,不过各拳种因其特点不同,拳与腿两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太极拳是短打拳,虽用腿不明显,但是,练拳、推手都要求拳腿兼练,互为并用,上下相连 ...
2010-5-21 08:20
陈鑫拳理精粹摘编
编者按: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鑫用毕生精力著书立说,以易理说拳理,全面阐述和总结了太极拳理论。为后人学习太极拳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理论指导,为太极拳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陈鑫太极拳论内容极其丰富,是练习 ...
2010-5-21 08:18
逆腹式呼吸
所谓顺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亦称“自然腹式呼吸”。而逆腹式呼吸方法则相反:吸气时腹部凹进,而呼气时腹部突出,故称“改造自然反式呼吸”。这两种呼吸的生理作用各有 ...
2010-5-21 08:17
卧如弓
我国古人有一句谚语,叫“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它是练功和养生的形体要求。这个形体的实质是指脊柱,要求站和坐的时候脊柱为直,卧的时候脊柱为弓。古人为什么要强调脊柱的状态呢?因为脊柱的状态会影响人体气 ...
2010-5-21 08:16
动还是不动?外求还是内求?
陈炳知道学生站桩(一天一照:商场门外。墨尔本的秋天,绿叶变黄,行人依旧。)晚上练功:蹲墙500(8:33—9:26),站桩+捧法(11:00—6:35),共练功8.5小时。站庄看似不动,实质在动。不动的是形体,动的是气机 ...
2010-5-21 08:15
体悟太极拳的六松
陈炳知道学生站桩(一天一照:商场门外。墨尔本的秋天,绿叶变黄,行人依旧。)晚上练功:蹲墙500(8:33—9:26),站桩+捧法(11:00—6:35),共练功8.5小时。站庄看似不动,实质在动。不动的是形体,动的是气机 ...
2010-5-20 08:46
猴子斗虎
陈公哲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可见老虎比猴子应当是凶猛100倍,从我们的常理来看,似乎猴子们见了老虎当作鸟兽散的。可是在年初的某日,我在电视《神奇的地球》某集当中,看到了一段节目却改变了我的 ...
2010-5-20 08:45
郝月如操手十五法
郝月如1、以手指敌人中心,手不能用,肩肘指之,肩肘不能用,心意指之。2、遇刚则柔,而刚要紧在其后。3、进手时要用螺旋力,静动不离粘连黏随,追风赶月之意。4、彼螺旋,我亦螺旋而进之,进时须垫步。5、不得已而 ...
2010-5-20 08:45
太极拳放松与推手基础
陈永福(黑衣者)指导学生推手太极拳松的练法为一大练法,不可不察,大凡松之练成者多伴随其他功成。然松的练法贯穿练者一生,贯穿太极拳的始终。太极拳之松应分为由外及内逐级而练最终由内及外。首先要求形松,其次 ...
2010-5-20 08:44
孙门八卦拳之松沉论
练八卦掌只有松,才能产生气,松是练气的不发二门。因为只有松,才能神静,呼吸才能细缓匀畅。要从形体到精神,从五脏六腹到四肢百骸,全部做到放松,这样一来,渐渐小腹、背脊面部都感到发热,最后可达到行气如九曲 ...
2010-5-20 08:43
太极与健身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项目之一,很早以前就在我国民间有所流传。几世纪以来,经过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近年来,许多人认为、并且也有人记载过,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是辅助治 ...
2010-5-19 08:20
太极拳有没有这样功夫
最近,我陆陆续续上传了一些太极拳发放的视频,引起不少拳友、网友的争鸣。到底太极拳发放能到怎样的一个境界?我没有亲眼目睹。但是,不少武术书籍上记载的事例,似乎又不容置疑。下面,我略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
2010-5-19 08:16
练拳无人似有人”的技击想象
作者 拳谚曰:“练拳无人似有人。”这是前辈练拳经验,是强调想象在练拳中的作用之大。只有通过想象把自身投入到技击实战环境之中,练拳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太极拳是一种意拳,只有意念功夫深,拳技才能增进。意 ...
2010-5-19 08:14
谈谈太极拳的修练
马岳梁太极拳的修炼之道是一种以实践为主体的体验性的修炼,更是一种精神境界之修为。太极拳讲究的是,练心、练气,练身的内外兼修的功夫,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系统的修为之道。要学好太极拳必须做到两个方面: ...
2010-5-19 08:12
太极图哲学和社会意义
太极图博大精深,玄妙幽邃,宛若一帧无字天书。它是原始的,又是现代的;它是神秘的,又是科学的;它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自新石器中后期诞生起,历代仁人智士呕心沥血,穷究其奥妙,代代阐释,终而汇成了中华民族 ...
2010-5-19 08:1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