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体认太极拳之松
太极拳的放松是有层次和质量的,求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身上换劲的过程是从僵劲到柔劲,然后由柔劲到轻劲,再由轻劲到虚灵劲,虚灵至极则成虚无。从某个角度讲,评论一个人的太极拳功夫高低,首先要看他放松的功 ...
2013-3-13 11:09
杨氏太极拳首传秘修桩法
杨氏太极拳首传秘修桩法
(一) 手 手眼身法步,把手摆在第一位,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在太极拳式所有的动作中,手的动作是最多的。而在技击中,手是击人最主要的部分。手的形状、手的动作、手的位置等合理、准确,即会起到相应的作用,反之 ...
2013-2-28 14:12
十三势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慢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 ...
2013-2-24 14:34
艺术首在继承,贵在创新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经过勤学苦练,临摹名家字体能够以假乱真,却不受人欣赏。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用手指在自己的腿上写字,写着写着,就写到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 ...
2013-2-23 15:52
浅谈太极拳的修炼
浅谈太极拳的修炼
现在社会上练杨式太极拳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是“形”的问题,我说的“形”,不是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的“形”,而是“身、眼、手、法、步”的问题。先辈教诲,练太极拳需从“松柔入手,积柔成刚”、“用意不用力”,许 ...
2013-2-23 13:50
谢应华:打太极把帕金森病都打好了 提醒先学放松
谢应华:打太极把帕金森病都打好了 提醒先学放松
每天早上,谢应华(前)都在石桥铺渝高花园内练太极。谢应华今年62岁,打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已经12年。接触这种锻炼方式以前,她因身体多病一直在病中煎熬。“还没到40岁,我就出现更年期综合征了!”谢应华回忆称, ...
2013-2-23 08:58
陈式太极拳中的引化劲论
引,即牵引之意也,是在推手或散手搏击运动中引动彼劲,是有意诱敌深入。引劲实为引化劲,无引则不能化,不化则大所谓引,所以引与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建立在沾、粘的基础上,将对方的劲纳入自己的轨道上来,使 ...
2013-2-22 10:10
双重与分虚实无关
《太极拳论》中写得清清楚楚:“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句句都是指推手时 ...
2013-2-21 15:36
太极名家王培生谈太极
太极名家王培生谈太极
  编者按:今年(注:2009年)是当代武学大家、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王培生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本刊特发表先生几年前的一篇关于太极拳的谈话,以资纪念。这篇谈话是修练传统吴式太极拳的纲领。修练方法、修练程序都讲得 ...
2013-2-21 14:34
体悟太极拳“五字诀”
太极拳“五字诀”,是指“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也,乃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先生所著。现根据本人多年练拳之心得,谈一些对“五字诀”的练用体悟。心静心静,就是心里宁静,心思专一,专心致志。太极拳推手 ...
2013-2-21 09:28
浅谈“顺势”
杨振铎大师辅导练拳时,经常用到一个词,就是“顺势”。起初,并没有引起我们太多的注意。经过多年习练太极拳,仔细琢磨,用心体会,深感“顺势”还真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概念。什么是“顺势”?从字面上讲,就是顺应 ...
2013-2-20 14:17
太极功特点
体现动静兼修 形体动而头脑静,无极的静而生太极的动,动中求静,达到精神内守而执中,使大脑皮层得到抑制性保护,从而起到锻炼形体,怡养精神之目的。 渗透“天人合一”之理论 用踵息法,充分体现了饮地阴领气上升 ...
2013-2-20 10:46
浅谈太极拳的“盲练”
  著名太极拳家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讲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就告诉我们,练习太极拳要经历必不可少的三个阶段:着熟、懂劲、神明。而要达到神明阶段, ...
2013-2-19 14:23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手抄本)
一、太极拳发明的源流有人说太极拳发明于张三丰.这是毫无根据的,请问张三丰是何时何代人?是何省何县何村人?他的子孙们叫什么名字?在社会上何人练的是张三丰发明的太极拳? 据我所知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只有四大家 ...
2013-2-17 09:29
谈太极拳推手的“不丢不顶”
“不丢不项”是修炼太极拳推手功夫必须遵循的要旨之一,是探求太极拳技击功能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从武术技击功夫的层面看,也是衡量太极拳习练者功夫高低的标尺之一,所以,欲练好太极拳,并修炼其技击功夫,首先要对 ...
2013-2-16 11:00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