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武林杂谈
订阅

武林杂谈

我对陈式太极拳泛臀的认识
《中华武术》2011年第九期“名家信箱”专栏中,刊登浙江省吉安林永江来信,询问如何理解陈式太极拳的泛臀?泛臀有何作用?陈式太极拳名家马虹先生回答:“陈式太极拳要求的是敛臀,没有泛臀之说。”我认为,“泛臀”是 ...
2011-11-18 10:12
身法一一太极拳走架打手的灵魂
太极拳走架与推手的关系辩证而统一,走架是知己功夫.在与无形的人推手;推手是知人功夫.考验走架的水平。正如郝少如先生(1908~1983年)所言:“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所以平日行工走架时,就要当作与人打手(即推手) ...
2011-11-18 10:07
初学太极练腰功
李德印老师在太极拳教学中曾经指出.初学太极拳需经过三个段:第一阶段练手.第二阶段练腿,第三阶段练腰。我的练拳就是经过了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最初要学会用瓜线画圆画准:第二阶段手上弧线画得较熟练后重 ...
2011-11-18 10:01
太极拳与养生关系的简析
到同一武道习拳的朋友日益增多,尤以卢湾体育馆开心太极班的同学关心与太极拳相关的各类问题。于是请窦老师为大家简析太极拳与养生等其他事物的关联:一、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佛家、道家有着渊源的关系 儒家讲 ...
2011-11-13 09:50
发力的真正不传之密
发力的真正不传之密
发力的真正不传之密是“大形过位”,就是步要过人,身要过人,手要过人,整个人要过人,步要过人,前脚要超过敌人的后脚,你的步要把敌人掀起来、趟出去。身要过人,把自己的重心砸在敌人的重心上,要把敌人砸倒、撞 ...
2011-11-11 11:43
如何传承太极文化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人们往往以为,公园里那种柔软健身操就是太极拳。其实太极拳是一门以《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的内家传统武功。清咸丰六年(1856),京都德胜镖局在直隶广平府河清 ...
2011-11-11 08:31
太极拳式非单纯推手 招式化解与进攻解析
太极拳式非单纯推手 招式化解与进攻解析
  拳有体有用,即所谓“盘架子和推手”,盘架子与推手本属一体,若分而言之,则系一体分为两个部分,它不仅能够起到强身之作用,而且它的每一招式都有其技击之作用。合而言之,必须处处设想与敌打手,在无人处似若有 ...
2011-11-9 15:26
太极圆 太极态 太极气
李品银先生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曾师从濮冰如、褚桂亭等名师,技艺超群,创造了很多奇迹。他原是被医院判为不治的肝病患者,因练太极拳不药而愈。他和全国各地若干高手切磋过技艺,先败而后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
2011-11-7 10:36
太极拳推手常见错误纠正
错误一:有争高论低之心 表现形式:搭手用力生硬,气势咄咄逼人,凸现争高论低之心。 根源:对于推手概念认识模糊。 纠正:正确认识推手,明确推手概念。推手是依据拳理求理求法,推手不是打架,故练功中不可有争高论 ...
2011-11-7 10:31
驳瞿世镜对傅钟文的贬损
驳瞿世镜对傅钟文的贬损
编者:本文系《杨门太极鉴真辨伪》之六.原题是《傅钟文作为杨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是时代的选择》,原文8600余字,限于篇幅,刊发时有删节。 瞿世镜的《杨氏太极两岸一家》(原名“杨氏太极是一家”),花较多笔墨对傅钟 ...
2011-11-6 08:43
关于傅钟文的辈份
关于傅钟文的辈份
编者:本文分别节自互联网《两岸太极是一家》之几个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 ▲傅钟文(1908一1994)乃澄甫公远戚。健侯师祖之长子兆熊,字少侯,号梦祥;次子兆元早亡,三子兆清字澄甫。兆元之女杨聪,配赵树堂,生子名 ...
2011-11-6 08:24
解读太极图
解读太极图
说到太极图,中国人太熟悉了,不就是我们常见的双鱼太极图嘛(见图l)。 是的,这张图赋予了中华民族古老而丰富的哲理思维,蕴涵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练习太极拳者多以此诠释太极拳以及太极拳阴阳之理。 但是很奇怪 ...
2011-10-26 09:59
中规中矩练太极
一、将规范视为练拳之首 依笔者所见,习练太极拳有失规范的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一)初学者因动作生疏未能准确把握动作要求而使规范失准:(二)较熟练者因错误动作未得到及时纠正而形成习惯性错误,使规范失准.(三)有 ...
2011-10-25 10:01
向太极界大喝一声太极拳被“实势”化、庸俗化了!
太极,乃“虚势”拳术。它的创立和问世,本系人类“力道”的革命,具有划时代意义,可是,由于当时处在冷兵器时期,生产技术落后,讯息手段低下,且技艺被看做是维生立命和博取功名的本钱,不轻扬或当余手传人,这是 ...
2011-10-25 09:32
读《论太极拳“十/崦诀"的技术内涵》有感
读《论太极拳“十/崦诀"的技术内涵》有感
我最近在学习赵幼斌先生的《论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一文。赵先生的文章写得精辟,读后深有感触。我现在就我习拳土五载时对赵先生讲解的感悟,写出来和大家共享,以期抛砖引玉。 一、何为“十八在诀”? “十 ...
2011-10-25 09:12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