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次,我们重视特殊性与偶然性,主张因势利导,就坚持因地制宜。重视各地、各时、各事的差异性,也即特殊性,灵活地采取相宜的对策。这正如中医,治病尤重视病人的特殊性,常采取“同病异治”,同一种病,发生在不同病人身上,就采取不同的医疗方案与配方。 西方则重视一般性、必然性,强调规格化、标准化,不重视个别事物的特殊性、偶然性。总采用统一的改革模式,造成削足适履。 第三,东方文化,重视特殊性、偶然性,就崇尚因势利导的灵活性。表现为重疏轻堵,对于一些社会思潮与矛盾,采取积极疏通、引导、转化、理顺的方式。使之保持流畅、和谐,争取左右逢源,八面灵活。而不主张采取硬顶、死堵等消极防范的方式。因此,妥善处理了许多改革中的群访事件与利益冲突。 西方文化,注重必然性,则常采取硬措施,来保证必然。甚至动不动就使用防爆警察,只能激化社会矛盾。 以上四点,仅勾划出东西方文化,关于改革思路差异的一个粗浅轮廓。从中不难看出,今天之业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依仗这种东方智慧的谋略。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一。我们将东方智慧,褒称为谋略。但也有人贬称为老于世故、圆滑、狡黠。究竟是褒是贬,乃应看社会效果。凡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皆具褒义。 全盘西化或是全盘东化都是幼稚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从西化到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化”不仅指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还包括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从教条到自觉,从僵化到柔化的过程。 任何事物都具两面性,缺点与优点,仅为手心和手背之分。我这里强调了东方文化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它的消极一面,正如指出了西方文化的负面,也同样不能忽视其正面。中国取得目前改革的成功,虽依仗了东方文化智慧的谋略,但更多还是依仗,东西方文化优势的融合,也即吸纳、借鉴了大量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就是这种融合的最高典范。只不过,本文主要是通过比较太极拳和拳击的优劣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之必要性罢了。 刚要收笔又收好友短信言:“生容易,活很容易,生活不容易。理难握,财难握,理财不难握。”理财嘉生活,生活需理财。健康生活为方式,生活健康是目标。 2009年1月10日于北京长安新城懿德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