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与“不偏不倚,立身中正”--中国太极拳PK西方拳击

2011-3-17 08:19|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10882| 评论: 0|原作者: 杜德平

摘要: 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则特别强调这一点,和对方一接触,就要做到“知彼”,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人一只手上有9个力点(五指、大小鱼际、掌心、 ...

三、不偏不倚,立身中正
  太极拳讲究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正如《孙子兵法》中所云:“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说他应敌时,千方百计让他落入我的包围圈之内,用引诱之法也好,用声东击西之法也好,或在同他旋磨打转过程中也好,趁他尚未知所措之时,尽快控制住他,使他不得劲,然后再顺势借他之力将他消化之。陈老师推手时,主张尽量控制对方肩部和大臂(肘关节以上),这样便于将合力加到对方的重心线(又称轴心线)上,便于破坏其平衡。郝月如先生也讲过,推手一搭手即要“以手指敌人中心,手不能用,肩时指之,肩时不能用,意指之。”总之,意气力,都要想法合到对方重心线上,当然,如果无预定的死规则,允许用腿,上下合力则更易奏效。如所谓“小鬼推磨”之法。当然,敌人往往也是千方百计合住你,你就要靠自己的“听劲”本事,当他欲合未合住之时,迅速用螺旋式的棚劲破之。决不能让他合住我。为此,平时练拳必须注意聚精会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开又能合。
    “下塌外碾”是马虹老师常说的一句要领,也是他常用的一种手法。这句要领,既形象,又实用。他常用的三个字是“合、塌、碾”。即搭手之后,先合好劲,然后塌掌根,力求塌至对方脚跟(依靠意念力)。同时,要沉肩、坠肘、塌腰、松胯、五趾抓地,借地之力,用于我掌根的下塌外碾劲,把对方之力碾出去。其实人们一想到那碾米的碌轳,压马路的压路机,就可以形象地了解到掌根的既沉又向前滚动的一种力量。太极拳,就是靠这种下塌的力量,破坏对方的根基。所谓“贴身近战,力摧其根”者,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创,而着眼于破坏其整体的平衡。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锻炼自己下盘的稳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巩固自己的根节;另一方面,与敌人一搭手,即着眼于他的脚,不论是从上盘、中盘、下盘入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劲,力达其根,力摧其根。这是应敌时破坏其平衡的着眼点、着手点,也是落脚点。
    拳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要具有高度的灵敏 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在拳击比赛和训练时,运动员要熟练地掌 握运用各种技术方法,灵活地变化运用各种战术,并且要随机应 变地随场上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战术,同时要完成各种技术组 合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拳手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具有快速的 反应能力,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处处被动。
东方文化,在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中,更重视相对性。
  过去把“中庸之道”,当作折衷主义来批判。其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所谓“中”,就是适度,为“天下之大本”;“得中”就是求适度,不偏颇、不偏激。“和”就是平衡、和谐,为“天下之达道”;“调和”就是,求得平衡,趋向和谐。“致中和”就是,“调和得中”,使事物处于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状态与和谐境界。只有调和得中,天地才能定位,万物才能繁育。
  改革谋略的要害,莫过于对“度”的掌控。东西方文化在改革中,对度的掌控上,也存在差异。
  首先,对度的确定。我们侧重相对性,就强调“得中”,即求相对适度,不偏不倚。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确定病症,用药适度,强调相对性。太极拳强调中正安舒,用力适度,轻松自如。
  西方文化,重视逻辑与数学意义上的绝对性。决策绝对化,好就绝对好,坏就绝对坏,忽左忽右,易于偏颇。在改革中,动作迅猛,常大起大落,反复无常。
  其次,对于度的维持。我们坚持“调和”,重视平衡与和谐。把改革看成是,从一个旧的平衡、和谐状态,过渡到一个新的平衡、和谐状态。因此强调,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当一个新的平衡秩序未形成前,不要急于破坏旧的。一个新法规经多次讨论、修改通过后,才宣布旧法规终止。这就使改革,总处于正常秩序之中,进行平稳的过渡。
  他们则强调,先破后立,不破不立。往往先破坏了原有的平衡与秩序,然后再去建立新的平衡。认为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唯失衡才是绝对的、长期的。这就成为“破旧有方,立新无术”,使改革总处于动荡、无序的失衡状态中。
  第三,对于度的把握。我们坚持“调和得中”,尽量趋向于平衡与和谐。于是在改革中,就处处从相对性出发,侧重微调,以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防止做绝、说绝。并坚持娇枉不能过正,凡事先作试点,不打无准备的仗,初战务求必胜。然后总结经验,再加以推广。
  他们则绝对化,强调娇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娇枉。爱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常把事说绝、做绝,不留一点余地。结果是“过犹不及”,使改革走了弯路,付出沉重代价。
1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