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们采用水文化滴水穿石、积微成大的软功夫。柔中寓刚,以柔克刚,发扬“韧性战斗精神”,崇尚渐进的量变。十年磨一剑,坚信功到自然成,铁杵磨成针。对于不同意见,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数,以形成合力。至于各种对抗阻力,能忍就忍,“小不忍则乱大谋”,必要时则采用后发制人。有了成绩也少张扬,坚持韬光养晦。这犹如太极拳的软功夫,讲究柔和缓慢,外柔内刚,刚柔相济,避开锋锐,以静制动,避实就虚,后发先至,以四两拨千斤。而动作则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不浮不僵,虚实有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靠这种软功夫,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化解各类矛盾,协调各方利益。对原有经济结构,实行了“软调整”;对经济过热,实现“软着陆”;对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软处理”;抓紧“软科学”研究与“软技术”开发;重视改善投资的“软环境”;从而增强了国家的“软实力”,以及对世界的“软影响”。 西方石文化则喜用硬功夫。如拳击比赛,长短拳齐发,劈头盖脸,穷击猛打,几个回合,就决胜负。但这必将留下许多硬伤后遗症,使改革成本过于昂贵。有些硬伤,还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破损,长期动荡,不得安宁。 第三,水文化重量变,就必然循序以求稳。我们强调“稳”字当头,长治久安,稳定压倒一切。一面脚踩改革与发展的油门,一面手握稳定传感器。努力协调好稳定同改革、发展间的关系。当稳定出现危急信号时,宁可放慢改革与发展的速度,待恢复稳定后,再踩油门。这种方法,虽遭一些人批评为求稳怕乱、胆小怕事、安于现状等。但从全过程来看,它却把风险减少到允许范围,确保了改革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为了求稳,我们还提倡,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尽量估计得更充分些,以防患于未然。 西方石文化,敢于冒险,勇于闯关。为了达到质变,常孤注一掷。若有1%的希望,就作100%的努力。虽然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可佳,可一旦失误,就使政府走马灯似的更换,造成政局混乱,难以收拾。反而事与愿违,得不偿失,甚至全功尽弃。 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正如孙子兵法讲的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则特别强调这一点。和对方一接触,就要做到“知彼”。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人一只手上有9个力点(五指、大小鱼际、掌心、掌背),双手18个力点:对方双手一旦接触到我身上,也有18个接触点,这些接触点,加上我的眼睛观察、加上上下肢的接触,这所有的接触点上(当然同一个时间不一定点点都接触),都有我的“耳朵”,都有我的“侦察兵”。锻炼推手时,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时时刻刻想到这些接触点,以高度的敏感性,充分发挥这些“侦察兵”的作用,仔细听真看清对方力量的动向和变化,以便迅速运用相应的战术以应敌。陈照奎老师常讲:“十个手指头都得干活,象弹钢琴一样,非常灵敏地干活。” 太极拳所以能以柔取胜,以柔克刚,其关键在于全身筋骨节节放松,劲力节节贯串。因敌变化节节交替运用,节节可化,节节可打,全身所有关节都非常松柔、灵活而有力。小至手指各个关节,大至上中下三盘,以及手、腕、肘、肩、胸、背、胯、腿、膝、脚,各个部位都可以打人,所谓“挨到何处何处击”者也。主要之处在于应敌时能不能随机应变,三节互用,三节、及至九节,能灵活交替运用。即《孙子兵法》中所云:“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这就必须在平时练拳时,注意锻炼各个部位的劲力变化,节节灵活可以随机而用,全身如龙似蛇,变化自如。打拳时,推手时,要时时意识到双手、双臂、双腿、双足,以及手足之间的合劲,相吸相系,上三节,下三节交替变化、顺逆变化地节节贯串劲。例如:中盘式动作一,我左手被按,收回来(引过来)同时右手击出;又如单鞭动作二,右手被拿,屈时以采肘解脱,并可以肘反击;抱头推山动作一,左肘被按,肘收回,而以左手(拳)出击,左手被棚,右拳再出击。如掩手肽捶动作五,双手被封住,走肩臂。再如二路拳中的退步护心拳(兽头势),双拳、双时交替边引化边出击,下边脚可以勾绊、可以进击,左右配合、上下配合、节节配合,交替引化与进击。充分体现太极拳之整体劲及其在阴阳变化中之妙用。 而拳击比赛时要靠人体的爆发力来完成攻防动作, 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大的力量发挥出来,才能够达到攻防的 目的,有效地完成攻防动作,这就要求拳手具有强劲的爆发力。经常练习拳击,经常参加拳击比赛的拳手和拳击爱好者,可以在练习和比赛中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能力,提高人体各系统的活动机能,从而增强和提高人的耐久力,使人体能够适应长时间高度紧张状态下的 工作、训练和比赛。 拳击还可以增强练习者的绝对力量。在拳击练习,特别是拳击比赛时,拳手必须具有较大的绝对力量,才能达到攻防的目的。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