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日知其所无
用意的理解应该是动态的因人而异,因功夫长进的阶段不同而调整,因练功的目的不同而有别。没有定法,不能离开太极拳的根本原则。l 练拳时我认为是不要去想经络走向的好,那么繁杂能正确导引吗?我想可以以某个穴位为 ...
2009-5-1 17:07
人类思索,上帝发笑
禅宗之“空”是摒除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方法论,去除现象直现事物本原的意思,否认掉的是假象,但仍有事物本原之真相存在。如禅宗中有“黄龙三观”的公案,即“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三十年中见山非山、见水非 ...
2009-5-1 17:06
在“无”中长东西
l 陈式拳中每一招最后,都有一个定式,此为静桩,开头和结尾静桩的时间更长。打拳时刻刻保持中定、动中求静,以动静求阴阳。动桩涵盖了静桩的内容,在拳架中练桩比单练静桩效率高。l 不论练什么,以从桩功入手为好, ...
2009-4-30 17:36
太极拳在实战中的作用
内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气质,太极拳是德艺并进的功夫……l 我最近最困惑的问题是“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和“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两句拳论的矛盾。l 杨澄甫宗师∶"太极拳能养生,不能制敌,文功也 ...
2009-4-30 17:35
点紧身松
陈式很多拳师认为劲气螺旋的源点在丹田,在实践中发现这种主张有很多问题。以气而论,丹田应该是气的中转加速的枢纽站,过分强调以丹田为源会失掉整体的劲,也会影响气遍周身的圆活轻灵。基于这种看法,我认为气螺旋 ...
2009-4-30 17:35
太极拳在实战中的作用
内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气质,太极拳是德艺并进的功夫……l 我最近最困惑的问题是“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和“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两句拳论的矛盾。l 杨澄甫宗师∶"太极拳能养生,不能制敌,文功也 ...
2009-4-30 17:35
何谓意、气、形、体
从意拳角度一般不把气独立出来,其实很多太极大师也是这样主张,如此才有“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和“气沉丹田,顺其自然”等等的说法。大概有这么几种可能:1、前辈大师们藏私,如后来披露的杨式内府拳 ...
2009-4-30 17:34
陈家拳原始技击性
“野马分鬃”一式为扌列法,要求在中正中求脊椎向两侧的开展,脊椎拉长容易开展难。“倒撵猴”一式主要练后退步法,此法在拳架中不多,当勤练。l 用意打人,其实在用意的时候,人的身体已经相应发生变化,不自觉地改 ...
2009-4-30 17:33
脊梁能松开
前辈高人发人的时候,有时就像拍皮球一样,把人拍得跳上跳下的。这个我体验过,真的跟拍皮球似的,当然我是挨拍者,感觉上应该是老师的劲力打透到我的足跟,我本能的有抗力,他就顺势起;然后再落,再起,就成了拍皮 ...
2009-4-29 15:39
夹脊发力不可取
尚派形意确有八式拳!李文彬先生曾在《精武》上发表一文“尚氏形意八式拳的技与击”。另在李文彬、尚芝蓉合著的《尚氏形意拳械抉微》中也提到尚云祥先生传有八式拳。孙剑云老师曾发表《形意八式》,姜容樵著有《杂式 ...
2009-4-29 15:38
轻武艺而重道艺
《拳意述真》中也是轻武艺而重道艺的。宋先生说:“否!否!汝虽气通小腹,若不化坚,终必为累。”若走一条终必为累的路,能说不是弯路吗?练拳的过程中,可以说充满了险途,所以必要有名师指点,稍不慎,就会入歧途 ...
2009-4-29 15:37
太极拳答问
1、脚插裆的问题。交手时脚插裆是个很重要的技术,陈式尤其重视插裆,认为有进身、套腿和扣膝三种作用,不插裆就很难将人放得远,所谓“手到身亦到,打人如亲嘴”。脚插裆和进上身的关系是个很微妙的问题,一般说来 ...
2009-4-29 15:37
轻武艺而重道艺
《拳意述真》中也是轻武艺而重道艺的。宋先生说:“否!否!汝虽气通小腹,若不化坚,终必为累。”若走一条终必为累的路,能说不是弯路吗?练拳的过程中,可以说充满了险途,所以必要有名师指点,稍不慎,就会入歧途 ...
2009-4-29 15:37
打手时实点有三处
l 武术运动中,若论精气神三者对健康的影响,以精神为第一。所以王芗斋先生认为,运动要符合卫生,以“思灵成一体”,“凝神定意”为拳术的第一要义,反对“拘束精神”,若精神受拘束,则受无限损害。l 文革前苏州有 ...
2009-4-29 15:35
原来真容
l一动无有不动!一动一个圆圈!一动一个呼吸!一动一个折叠!四个“一”,实际上一个一也没有!!做到整体合一,浑圆一体是前提,否则何止四个“一”要注意!l“四个一”的浅见;一动无有不动:内外同动,是基本要求 ...
2009-4-28 17:09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