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太极杂说59、60
太极杂说60心如白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东西l 墙上挂画或钉钉子、下楔子是人们对太极拳技击形式的一种叫法而已,你也可以称之为贴饼子或打榔头,不同的是在发劲时(暂不考虑其他因素如路线、方向、角度、落空等)所用 ...
2009-4-22 17:48
环中法何在
太极杂说58双重是内气与外形有规律的运动,双重是一个阶段,必须经过这个阶段,解决好双重这个问题,关键是怎样分开双重再合在一起,这样的一气贯穿才有用。l 太极拳讲一个“敬”字。l 关于双重的问题,请不要太神秘 ...
2009-4-22 17:47
太极杂说57、58
太极杂说58双重是内气与外形有规律的运动,双重是一个阶段,必须经过这个阶段,解决好双重这个问题,关键是怎样分开双重再合在一起,这样的一气贯穿才有用。l 太极拳讲一个“敬”字。l 关于双重的问题,请不要太神秘 ...
2009-4-22 17:47
孙存周先生文集
大漠风沙根据《纪念武术大师孙存周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手打,该书收录的孙存周的武学文章有:修订过的文章:内家拳概说形意拳概说八卦拳浅说学习内家拳须知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武学手稿:形意拳教授法无名手稿说形 ...
2009-4-22 17:34
卢氏结构站桩内蕴
一   卢氏结构简义    卢氏结构(又称卢氏定理或卢氏理论及规律等)是 20 世纪新的科技文明的崛起,而现代人体生命研究和体育科学反应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技巧与技能难以统一深入的矛盾课题的情况下    ...
2009-4-22 09:22
跳绳克服致命弱点
所谓推手实际上只是一种训练方法。两人找找劲,看谁能使对方失去平衡,当然推手中也应该训练摔法和擒拿,但是一般只局限在同门或熟人之间。不熟悉的人之间冒然使出摔法和擒拿,尤其是擒拿,伤害性较大,则必然遭到另 ...
2009-4-21 17:24
太极杂说56
所谓推手实际上只是一种训练方法。两人找找劲,看谁能使对方失去平衡,当然推手中也应该训练摔法和擒拿,但是一般只局限在同门或熟人之间。不熟悉的人之间冒然使出摔法和擒拿,尤其是擒拿,伤害性较大,则必然遭到另 ...
2009-4-21 17:24
太极杂说55
l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l 力是九曲珠。上下相随摆动,如蚕蠕动。l 太极拳推手是检验拳架有无双重之弊, 虚实变换是否正确的有效手段.一些人的拳架虚实不分, 中定不足多是未练推手缘故, 认真练推手的人打 ...
2009-4-21 17:23
太极杂说54
l 洪老师的拳非常有特色,特别在圈子上,接触一下有好处。初练拳时架只要低,主要练腰腿,慢慢可将架只放高一点,缠丝劲容易上身一些,拳要连不能有断劲,一路要松开,放长练,尽量少发力。l 高手的一顶与通常所说犯 ...
2009-4-21 17:22
关于双重
l 关于双重,先生的解释我不太理解。您说太极必须练成双重,才能解决双重,并认为双重是合,而偏沉是分。而我认为,双重是练太极拳的一个弊病,所谓“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而不能运化者,自为人制,其双 ...
2009-4-21 17:21
太极杂说53
l 关于双重,先生的解释我不太理解。您说太极必须练成双重,才能解决双重,并认为双重是合,而偏沉是分。而我认为,双重是练太极拳的一个弊病,所谓“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而不能运化者,自为人制,其双 ...
2009-4-21 17:21
太极杂说52
l 行功心解说:以心行心,务令沉着...以气运身...意气须换得灵...行气如九曲珠...气以直养无害...气为旗...气敛入骨...牵动往来气贴背...处处强调气!后面却说: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有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最 ...
2009-4-21 17:19
太极杂说50
太极拳练习二诀。 其一为:正架第一。诀曰:拳架要正脊椎中,拔节开胯玉堂空,上下相随腰先转,带运全身巧行功。太极拳走架要以脊椎为中轴而中正不偏,然后“纲举目张”,此为练拳之第一要诀。练拳中要有拔开,松开 ...
2009-4-20 17:31
拳艺与德行
l 把陈式太极的拳路拆解开来看,与河南心意拳的很多单操动作惊人地相似!l 追求对撑不好。太极拳是活的东西,也就是说宜适时地作出相应的鼓荡,而不宜刻意追求对撑。l 拳艺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有德行的问题了。无德之 ...
2009-4-20 17:31
太极杂说51
l 把陈式太极的拳路拆解开来看,与河南心意拳的很多单操动作惊人地相似!l 追求对撑不好。太极拳是活的东西,也就是说宜适时地作出相应的鼓荡,而不宜刻意追求对撑。l 拳艺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有德行的问题了。无德之 ...
2009-4-20 17:3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