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32式太极拳拳谱
32式太极拳拳谱
预备式 第一段 :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吴氏);4、左琵琶势;5、进步搬拦捶(孙氏);6、如封似闭;7、搂膝拗步 第二段: 8、右单鞭;9、右云手;10、野马分鬃;11、海底针;12、闪通背;13、右揽雀尾 ...
2011-1-28 09:05
太极拳散手对练
太极散手,综合了各式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攻防合理,意趣横生,比起太极推手来不但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弥补了推手步伐的不足。练习太极散手,不但增强体质,更能提高攻防意识,从根本上端正拳架,领悟太极劲的奥妙。 ...
2011-1-27 09:34
张志俊老师论太极拳与太极操
张志俊老师论太极拳与太极操
本文是张志俊先生在“中国珠海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名家讲座中的演讲整理稿。 去年,我做报告的时候,有人和我讲,他是为了健康,我说,你的方法错了,因为你不从技击这个动力来算,你就没有争胜心。
2011-1-26 08:51
学学陈氏太极拳的发劲
松活弹抖的爆发力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也是陈氏太极拳与其它太极拳的主要区别之一。 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对发劲都很喜欢,但苦练多年,能将劲发的淋漓尽致,随心所欲,意到气到劲到者,却如风毛鳞角,少之又少,究其 ...
2011-1-25 09:32
太极拳四题(二)
太极拳四题(二)
四、刚柔与松紧 经常会听到讲太极拳的人提到刚柔和松紧问题。也经常会听到练太极拳的人说对方“劲太刚”或“手太硬”之类的话。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在讲到“斯技旁门甚多”时,也明确批评“有力打无力”是“旁门”, ...
2011-1-24 09:01
太极拳理论与易经
一、太极源起  自然育化天、地、人之后,天命伏羲立世,述自然至极真理,宣自然至上之德。伏羲第一位拿起笔来,绘制自然育化天地人万类万物的演化规律:一画开天显无极○。无极是不生不灭,无形无相,无始无终,无 ...
2011-1-23 09:22
走出太极拳技击的误区
目前,太极拳界论述各种理论和关于健身的文章较多,但是研究和探讨太极拳核心(技击)作用的文章却较少,显得美中不足。究其原因,可能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保守思想根深蒂固,在一些人大脑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当代有 ...
2011-1-23 09:12
试论陈瑜家传太极功夫架的养生价值及对人类进化的影响
试论陈瑜家传太极功夫架的养生价值及对人类进化的影响
陈瑜: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一些人提出陈式太极拳只适合青年人学,不适合老年人养生,其实这是一种对陈式太极拳的无知和偏见。陈式太极拳创始初衷,是养生益寿延年,已修成神仙为目的,但却以技击闻名于世,而它的养 ...
2011-1-21 14:35
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
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於肌肤之下,往常死静恒用己劲,新与人接 足,自然己劲止乎肌肤之下,而没有自知,是暂于其讲没有能也。其法有:入缠, 入缠;左缠,左缠,下缠,下缠;外缠,中缠;顺缠,顺缠;小缠 ...
2011-1-20 09:05
陈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的来龙去脉
陈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的来龙去脉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常把陈式太极拳中的大架(亦称老架)74式与83式说成是不相干的两套拳,致使许多初学者误解。陈式大架一、二路自陈长兴以来历经陈耕云,陈延熙,至其曾孙陈发科已经历时百余年,陈公发科初来北京时教 ...
2011-1-18 09:03
《太极拳论》‧山右
《太极拳论》‧山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 ...
2011-1-18 08:54
太极拳练习中的体用变化
太极拳的练习有层次之分,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要达到层次的提升用心练习是唯一的途径!用心练习会不断地有新的感悟,新的感悟是层次提升的必要条件! 研究太极拳练习中的体用变化有利于我们更清楚自己的 ...
2011-1-16 10:42
功力,是太极拳的本
功力,是太极拳的本
太极拳的规矩有了,道理明白了,技击法也弄清了,劲力的变化也懂了,那么,如何增长自身的功力、实力,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功力,是太极拳的本。一切武术的功夫高低,主要是看它功力的深浅。当然,太极拳的功力既 ...
2011-1-16 10:34
太极拳修炼的哲理诠释
对于太极拳的体认,要以皈依于太极的性理,积极的实践修炼态度来加以认识太极拳,太极拳不只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身心灵一体修炼且富有实践辩证的力行哲学。对它的研究不只是从众多文献中,文字义理的分析,重要的是 ...
2011-1-16 10:20
太极拳教学应融理施教
太极拳教学应融理施教
太极拳蕴藏着深邃的东方文化内涵,它源于我国武术、中医、儒教、易学,为武当丹派所用。从多年的高校体育教育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到,太极拳施教应该融理(天理)守法(真法),理不融则法同虚设。然而太极和太极拳理法 ...
2011-1-16 09:46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