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窍要

2008-9-8 08:34|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7052| 评论: 0

摘要: 欣赏太极拳名家高手的演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感。是一种享受。但是有一些爱好者多年来习练太极拳,武功颇深,自感架子规范、动作到位,演练起来却不得品味。架子大者,人感其松散;拳架小者,人觉其拘 ...

   

  欣赏太极拳名家高手的演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感。是一种享受。但是有一些爱好者多年来习练太极拳,武功颇深,自感
架子规范、动作到位,演练起来却不得品味。架子大者,人感其松散;拳架小者,人觉其拘紧;拳架中者,人说其平平。这是什么原因呢?
  评价太极拳打得怎么样,一是看技术动作规范;二是看演练水平。动作规格是看手型、手法、步型、身型、身法、腿法、眼法是否符合规格
要求。演练水平是所表现出的劲力、协调、节奏、精神、风格是否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步配合协调.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
  对于初学者,必须先重形后重意,先做到“形似”,然后向“神似”方面下工夫。就像练写毛笔字一样,应先练正楷的笔画,间架端庄、外形端正了.再讲究运笔的逆人平出,收笔藏锋,然后练写行书、草书,乃至挥洒自如,自成法度。掌握太极拳基本技术.并能在复杂、连贯的套路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动作姿势。在此基础上,再去进一步理解动作内涵,去学练劲力,体现协调,表达精神,注重节奏,提高演练水平,展现出太极拳的韵味。正确掌握动作规格,提高演练水平.二者不可偏废。
  许多拳友,期期参加培训班,学了一套又一套.一个套路学了多遍,几年过去,仍没有多大进步。因为他参加的培训班基本卜是面对初学
者.以教授基本技术和动作规格为主,学来学去还是动作规格。当然,}练好基本技术,正确掌握动作规格仅仅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
演练水平,如何打出太极拳的韵味,缺乏韵味的动作,犹如没有内涵的空壳,或日操、舞。有韵味的太极拳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不仅展现
形象美,同时释放着诱人的内涵美,会给人一利一优美、完整、充实满的感觉。怎样打出太极拳的韵味?如何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这里是本人学习的一点体会和感悟,供拳友们参鉴。

[page]

 
    一、理解、体悟、展现动作内涵
    动作内涵包括动作要领、技击含义、文化基因等三个方面。
    动作的学习应该在理性和概念上清晰理解技术的基本要求,完成动作的途径,清楚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区别,理解动作要领。太极拳
和其它武术一样,每一个动作都有攻防含义,虽然大多数现代人学练太极拳不是想去技击。但是,为了能把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太极拳
打出原味,体现出内涵,必须理解其攻防含义。太极拳动作的文化基因是太极拳同其它体育项日的主要区别,太极拳生动形象的动作名称,栩
栩如生的动作造型,圆的运动规律都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动作的文化基因.会加深对动作内涵的理解,形成理想化的动作意识。
    体悟动作的内涵,就是要通过动作的学习过程和练习过程,把意识,也就是对动作感性认识和对动作内涵的理解,贯注到套路动作中去,反复揣摩,一点点地去领悟、去体现。
    展现动作内涵,就是将对动作的体悟,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米,并不断积累由这一过程所获得的体会,最终形成内外合一的动力定形。逐步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到形到,意气劲形协调一致。这时演练f}{的太极拳,就能体现出以内为核心的完整感,南“形似”与“神似”构成套路演练技术的统一整体。
  二、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从未动之前开始,始终保持心情清静、意念专一、思想上排除一切杂念,用思维活动把握、支配、调控演
练技术。要像练气功那样“入静”,使精神贯注到每一个细节,做到意动势随。例如:手向前按时,先要有向前按的想象,动作再跟着意念前去:意欲沉气,就要有气沉丹出的想象。这种用意念引导动作的练习方法,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增强身体其它器官的功能,用意念引导动作,还可以调节呼吸,使意识、动作和呼吸紧密结合。心静是体松的前提。
    松,其原意为放松、解开、放开,太极拳称为松柔、松静、松活、松动。,太极拳的体松,是指练拳时在保持身体正确姿势的基础上,在心情清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让心脏、全身关节和肌肉进入最大限度的整体放松,形成一种由内到外有机统一的协调运动。“四肢百骸不松,则心意气力不通,则周身动作不调。”太极拳的体松是松柔、松活、松静、松融,放松是用意的,是积极振作的,不是漫不经心、消极疲塌的;不是松散、松懈:不是那种为了表现松,而有气无力,松软漂浮、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更不是神气活现,故作姿态,自
以为松柔,其实散乱。只要坚持“用意不用力”的练拳,就会逐步产生一种轻灵而沉实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
  沉,意为降落、往下落、向下放。太极拳沉为沉静、沉着、沉稳、气沉等。太极拳演练中的沉,要在息心静意、气沉丹
田、用意不用力的引导下,在形体上做到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使之两足有力、下盘稳固。正像一代名师李雅轩比喻的那样:练习
太极拳身势如载重之船,既有动荡之形势,又有沉稳之状态一E有重力下沉,下有浮力l承。又如火车车箱,腿脚如车箱下之弹簧,不使车箱上扬下落,平稳前进。
    松和沉是太极拳的两个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故有松沉之说,虽含义不同,但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口f。松是在沉的基础上放松,沉是在松的前提下沉实。没有沉的松是松懈,是漂浮:没有松的沉是真沉,是僵滞,所以松沉相因,松沉互济。在演练中对松沉的总体要求应做到:舒松自然、庄重沉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则是:头部须正直沉着,神贯于顶,肩肘须松沉下垂,双臂微屈,胸部舒松含,气沉丹田,腰胯网转自如,松静沉塌,腿足虚实分明,轻灵沉稳。在心静体松的同时,按此行动走架,即可做到松沉。

[page]


  三、连贯圆活
  掌握太极拳的正确姿势,练拳做到心静体松,只有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是否做到周身协调、圆满连贯,才是衡量太极拳功夫,表现太
极拳神韵的重要依据。
    太极拳演练中所要求的“连贯”,其一是肢体的协调一致,即“节节贯穿”,肢体的协调是上肢与下肢的协调,四肢与躯干的协调。肢体的
协调必须以腰为轴,上肢动作则以腰带背,以背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内要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要做到“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从而达到内与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致,“扯之一毫、动满全身”。其二是指动作转换协调连贯,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结束就是下一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问衔接自然柔顺,没有一丝问断和停顿,即不存在断劲,从而形成整体动作连绵不断。
    太极拳的协调连贯,还必须掌握“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左,必欲右去: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上下左右,相吸相系;对拉拔长,曲求直”的对称协调的五个规律(摘自《太极拳研究》)。增加协调的内在质量,使之劲力顺达,形成蓄发变化。
    圆活是在连贯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要求,即是网满活顺。在无限延长的螺旋式弧形运动中,网满地不凹不凸,不起棱角,没有缺陷。
    太极拳是网的运动,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在白转的同时绕着太阳转,它们的运动规律是永远不停地在做网的运动。我们的先辈在探寻天体运动规律的同时,也在寻找人体生命之理,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根本之理是网的运动,圆的运动是万物生存的根本法则。“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太极拳也正是基于对宇宙网的运动的认识和理解,确定了自身网的运动规律。练习太极拳必须在圆的运动形式上体会手法、步法和身法,体会肢体参与由内向外的弧形运动的规律和要领。人体在运动时以腰脊为总轴,上肢以肩、肘、腕关节为轴,显现由立网、平圆、斜网所构成的多主体的弧形缠绕。下肢双脚轮番交替支撑体重,暂不负担支撑体重的腿,不是在完成立圆弧形轨迹的运行,便是完成平网弧形轨迹的运
行。只有认识、理解太极拳圆的运动规律,遵循弧形运动规律,才能做到网满活顺。
  四、虚实分明
  一代宗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把分虚实作为“第一要义”,意在说明虚实分明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演练太极拳的全部过程,就是
阴阳互换,虚实不断变化的过程。离开了虚与实,就谈不上太极拳;不懂虚实,就不懂太极拳;不分虚实,练出的就不能称其为太极拳。
    做到虚实分明,首先要在身体松沉、动作连贯圆活的状态下,维持肢体重心的平衡稳定,做到下盘稳同,转换灵活。下肢每个步法的形
成、一个姿势与下一个姿势的衔接、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法的移动和重心的转换。两腿交替支撑重心,保持重心平稳。主要支
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腿上的虚实转换千变万化,就一腿而言,有时从全实到虚;有时从全实到三分虚:有时从三分实到九分实:也有时从全虚到七分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在劲力的变换中,沉着充实动作为实,轻灵含蓄的动作为虚。
    做到虚实分明就要理解虚实在人极拳演练中的作用,明确虚实存在的规律,清楚每个动作对肢体虚实的要求的同时,在意识的引导下,使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的虚实协调一致,步法移动与重心转换协调一致,做到虚实分明。
    太极拳招招式式有虚实,时时处处有虚实,即虚实无时不有,虚实无处不在,虚实之中有虚实。虚实存在着微妙的虚实变化,虚实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如果虚实概念不明,虚实中变化不清,则重心不稳,进退不灵。

[page]


    五、呼吸自然
    呼吸是打太极拳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孰不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对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练习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均匀,通顺自然。根据练习者掌握技术水平的程度和个人锻炼的体会,在合乎自然的原则下,采用自然呼吸、拳势呼吸、腹式呼吸。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随拳势的变化而变化,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上吸下呼、后吸前呼的原则,使呼吸的节奏与动作自然配合。这种呼吸方法是根据胸廓的张缩,隔肌活动的变化,在符合动作要求与生理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呼吸能提高氧的供给量,加强横隔膜的活动。
    此外,还有腹式呼吸。腹式顺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向外突起,呼气时腹部自然内收。腹式逆呼吸,是吸气时腹部内收,而呼气时腹部外突。
    以上这些呼吸方法,不论采取哪一种,都应该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地有机结合,只要呼吸与动作配合得当,就可以使动
作更加协调。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保持自然呼吸,动作不受呼吸限制,呼吸也不要受动作约束,如果强行求之,会产生憋气,从而导致动作僵硬。动作熟练后可以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毫不勉强地随动作的快慢、幅度的大小,逐渐过渡到拳势呼吸。当然,在太极拳演练中,无论技术如何熟练,仍然提倡以拳势呼吸和自然呼吸相结合的方法。
  六、形神兼备
  打好太极拳,除了掌握动作规格,努力提高心静体松,连贯圆满,虚实分明和自然呼吸的演练技巧以外,还要注意演练时的精神表现,即太极拳要求的“精气神”,做到形神兼备。
    所谓“精神”,是指在太极拳演练中对演练技巧总体感觉的外在气质的表现。精神是对形体的理性控制和把握,是对太极拳内涵、劲力、
协调、节奏、气息、风格的全面理解,并通过外形动作表现出太极拳的气势和神韵。李德印先生在讲到如何打出太极拳神韵时曾说:“要用你所表现出的‘精气神’打动裁判,征服观众……”
    在演练中,首先要做到精神贯注,对周围的人、景、物应视而不见,旁若无人,要有攻防格斗的内在意识,表现出勇敢、机敏、沉着、无畏的气概。这种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应该是神志舒展,含而不露。其次,注意眼法与肢体动作的协调配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法是体现精神和气质的重要环节,所以有“手眼相随、手到眼到”的说法。在演练中,不善于运用这种眼法,动作就没有生气,套路就会成为呆板的动作罗列。如果眼神和一招一式配合恰当,就会把内涵的意识充分表现出来,使整个动作更加协调,而富有感染力。
    演练技术中,眼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注视”,另一种是“随视”。“注视”是指眼神平视前方或注视前方,多用在定势和瞬间停顿时、“注视”时要把“伺机而动”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随视”是指精神追随着身体某一部位或器械的某一部位运转,直到动作完成,即势动神随,手到眼到。“随视”多用于换势。不论使用哪种眼法,都要像完成动作一样,用意念去引导,故也有“意动神随”之说,一般来说,眼神注视和随视的方向和位置,与意念贯注的部位一致。在演练中,眼神既不能怒目瞪睛,也不能神态松懈:既不能目光呆滞,也不能故作姿态,神态要自然、贯注、舒松、含蓄。“形似’’是“传神”的基础,“传神”是“似”的内在表现,忽略任何一方都不能收到“形神兼备”的动作效果。
    本文作者杨义龙为哈尔滨市武术协会第一副会长、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会长、健身气功辅导中心主任、太极拳武苑研教中心主任。高德明为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高级教练。  

 

 

8

点赞
8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6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