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查看内容

初学太极者入门之鉴

2013-5-10 11:20| 发布者: 太极乡音| 查看: 4963| 评论: 0|原作者: 朱天才

摘要: 随着太极拳的广为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习练太极拳的道路,但初学陈氏太极拳者,首先要理解陈氏太极拳。然后才是入门太极拳、学习太极拳,这就是天才教学法的三步曲。 初练者,首先理解练好陈家沟太极拳的“五不 ...
     随着太极拳的 广为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习练太极拳的道路,但初学陈氏太极拳者,首先要理解陈氏太极拳。然后才是入门太极拳、学习太极拳,这就是天才教学法的三步曲。
    初练者,首先理解练好陈家沟太极拳的“五不一求“  不可低头挺胸j不可使用拙力j不可急欲求成;不可心存杂念;不可心不养气,一求自然、松柔静心。  
一、不可低头挺胸
    练太极拳首先理解身体中正。拳精论:  ”低头挺胸.拳艺不精”,失去顶劲.无依无宗.神气不合.
     气血不通,挺胸突臀,全身僵硬,横气填胸,气逆上行。胸闷气滞,百病齐生……切记切记。练拳还应做到百会领起,心清目明,身体中正,气血畅通.含胸松柔.满腔是空;蹋腰敛臀。气畅下行.开裆贵圆.根固枝荣,腹实心虚.中气贯通,太和元气.才能浩行。
    二、练拳不可使用拙力
    用拙力易折,气易阻停于胸,久而久之,必得胸憋闷肺痛之疾,用拙力则身体僵硬,拘谨,四肢不灵活,呆滞。固身血气不畅,气无法降于涌泉.产生气喘变色,身为拙力所滞,滞于何处.何处生疾。拳论讲,练拳何尝不用力。不用力何谓武术……这告诉了我们练拳一定要把力在放松的基础上爆发出来,这样才有弹性,有灵劲。所以练起拳来就会松柔圆活.轻灵沉稳,积柔成刚,刚柔互变,不凹不凸,一片神行。
    三、练拳不可惫欲求成
    心静则神安,心不静则神不宁,心静神自安.心安气顺行,神气相通.万象归宗。慢柔出细活,内外一致行。想要太极拳功夫长进快.全凭慢.柔、松。心莫急煤,内静体松,急于求成,一事无成.处处静、处处松,时时静、时时清。静中练、思路明,一步一个印.步步向上升,静中求动、动中静,动静分明出真功。
    四、练拳不可心存杂念
    练太极拳不可心存打人等杂念,否则欺人失心和,欺心失心德。杂念~起.横气白生,肝气不平,心火上攻,阴阳失调,失去平衡,不但拳永不进步。心神永不宁,何谈修身养性.健身强体。心动神出无所依,神气散去无所归j心平气和无杂念,虚实开合下苦功,千回万转多多演.功到熟时巧自生.功到神行.水到渠成.无拘无束,一片神行。
    五、练豢不可心不养气
    太极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知养,易伤难久常,练拳不懂养。白练功不长.十年练拳,十年养气.运气养身而无害,用气久之易损体。练习太极拳以柔为主,以养为主,慢练,柔练,平心静气.养气,养神。养性.养身,养精蓄锐。俗话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气为身体,身心练强壮,人之福也。”当然太极拳为武术.有自卫防御之功能,气在体内为养气.发之于外为耗气,气耗多了则损体:练气为养,多养少耗易不耗。    理解了“五不一求”。由理论上升至实践.初学期间.还应当多进行无极桩功和其他基本功的练习。
    一、练气
    练气主要练呼吸。拳论讲  ”内练一口气……“太极拳练气,为丹田之气,也叫先天之气。以逆式    呼吸方法呼吸,也称腹式呼吸.要求两眼平视,  (也可闭目养神)口微闭(放松自然,功久可生液润津),用鼻子进行逆式呼吸,吸气,丹田(脐下三寸)内转于上腹部(两肋横膈膜下):呼气.内下转于腹部丹田呼吸要求柔和自然,细腻浑长,胸空腹实,气下沉达于涌泉,再通过任督二脉运与周身达四梢.这样无限循环,养身健体,其内玄妙无穷,此无极浑圆桩功,无动作之简单,将太极拳上乘功夫的运气.用于无动作之中专练.可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立竿见影之效果。

12下一页
2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