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陈健侯太极“九手”(修正版)

2012-11-15 17:15| 发布者: 清风轩| 查看: 5622| 评论: 0

摘要: 一、起式   1.八字静立   演练者面南背北而立,丽脚成90度并立,身体中正安舒,下颌微收,上下成一直线。舌顶上腭,谷道微提(以下各式,也要做到这样,下文不再重复)。两手自然下垂,双肩松沉。目视前方      ...


  六、青龙缩尾
  
   接前势,左脚往前迈一步,以脚跟为轴,脚尖内扣,落下与右脚尖相齐,两脚成八字扣步。两脚跟外扭,两膝相离似挨非挨。腰要塌,两胯要有缩劲,又兼有向外开劲,两手也要有合劲,两肩要裹,似有回缩之意。(图19)
  [说明]
  此式是从八卦拳移植过来。练好此式,关键是一个“缩”字。脚要扣,腰要塌,胸要含,肩要裹,两手要缩住,形成一个合劲。
  [技击含义]
  全身虽然放松,但全身之劲力要尽力含缩而使全身成一个整体。缩者,裹也。两肘往里裹劲,如两手心向上托物,必得往里裹劲也。既柬必展,拳谱 云,“柬展二字一命亡”,即此意。若对方来攻我,我右手或拥住对方之之手,或粘住对方之手,左手可击其胸胁。脚可踩可踢。也可能发右手用罩面掌击打对方面 部,左手护己胸,防对方的进攻。
  
  七、搬拦捶
  
  1.上步搬
  接前势,上左步,左手内旋,掌心向内,右手掌变拳,向右、向上,向下画一圆,收于腰际,拳心向上,似有把来拳搬开之意。
  
  2.翻掌拦
  前势不停,左手翻掌,手心朝下,提于胸腹前,含往前拦之意。
  
  3.跟步捶
  前势不停,右脚跟步,成左丁八步,右拳翻转着向前捶击,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同时,左手握拳,拳心向下,贴于右手肘臂部。
  [说明]
  1.“搬拦捶”又口U“板拦捶”。武式太极拳作“搬揽捶”,仅一字之差。孙式的“搬拦捶”,它是由武式与少林拳小红拳的“下栽捶”演变而来。本式与“三十六手”中的搬拦捶相似,但拳心与之相反。
  2.此“捶”名列“太极五捶”之首,可见这是一招极为凶狠的招势。从拳势的名称已可看出,该势的技击特点是:一搬二拦三捶,三招连环招法加进 步。“上步”是连续,以适应“搬、拦、捶”抡臂搬化,护中拦截,远拳捶击,“一打就是三下”的技击三步曲的步法连续逼插、进套、跌打的需要。
  3.此势之“搬”,腰臂连运,化中有打;此势之“拦”,臂随腰出,手上还有一个“上拥下按”的小动作,追、封、截、打;此势之“捶”,顺势进步跟上,捶击胸胁。“搬拦捶”三招连环,环环紧扣,一气呵成,瞬间出击,防不胜防。
  4.三招要一气成,前后势要衔接得天衣无缝。右拳击出要有拧旋之意,螺旋前进,无缝不钻。此招可反复单练,熟能生巧。
  5.搬拦捶之“捶”,进步跟上,顺势击拳,捶击之谓。其出拳、收掌、弓腿要一气呵成。动作失调,拳势也就散乱。出拳捶击亦不宜直臂远伸,出拳太过,易失重心,劲力也会僵涩中断;出拳亦不宜过高,过高易落空,宜在心窝胸肋间。
  [技击含义]
  1.沈寿《太极拳体用全诀》说:“进步搬拦捶胸胁,搬拦得法显技艺。~搬、拦”虽是短打拳法中攻防兼备的运作,但在三招中还是处于从属的地 位,是为最后的“捶”击,重创敌人服务的。而最后的“捶”,必须在“搬拦得法”,引出对方顶抗性的反作用力,正门洞开,胸胁暴露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 “捶”之犀利的前冲直击的作用。所以有“搬拦得法显技艺或显神奇”的说法。
  2.对方用右拳向我进攻,我以右手接其右腕,向右一滚一压,谓之“搬”。继以左掌顺对方小臂上边向前推出,或推其大臂,谓之“拦”。若对方抽回右手,我乘势,以右拳直击其胸,谓之“捶”。
  3.对方用拳当胸击我,我顺手向内搬开。对方想避之,我用左手拦之,乘机用右手击其胸。
  4.搬拦捶有上、中、下、左、右、前、后七种,招法大致相似,可随机应变。或推手搬拦,提手搬拦,或腾手搬拦,或截手搬拦,或削手搬拦,或劈手搬拦,变化无穷。有诗云:“当中直去在中脘。左右斜开主肋下,上打咽喉下丹田。步下往来分进退,迟速封闭认机关。”
  
  八、叶底藏花
  
  1.转体丁八步
  接前势。向后转体,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跟步,靠向左脚胫骨处(内踝处)里侧,成左丁八步,面向西,目视前方。
  
  2.叶底藏花
  随着转体,右拳向后抽,至胸前;左拳向前抽变侧立三圆掌(五手自然分开,手指微屈,虎口撑圆,手背圆、手心回缩,着力于掌根与手指),向右胸前击出,掌心微向后;同时,右拳往左肘里侧捶击,拳眼对左肘尖,拳心向里,贴置于左肘下和左腋肋下,犹叶底藏花,目视前方。
  [说明]
  1.此式与肘底看捶相似。向后转体,可以先扣左脚,要用腰之力带动内扣,然后转体。要有圆活之趣。身要直,上身随步移动,身体不能前俯后仰,要保住中正安舒。
  2.三圆掌,是形意拳中的掌法。又名龙形掌。
  [技击含义]
  1.叶底藏花打腰间,拳藏于腋肋下,以静待动,伺机乘隙,蓄而后发。以拳横撇敌之胸胁、腰等中部为主,兼或乘隙捶击腹、裆等下部,或直冲头面 上部;若右方来敌,可用肘直击胸肋。左手三圆掌,若前方来敌,可用盖面掌击之;若后方来敌,可用手指戳挖对方双目。此手凶险无比,不可轻用。
  2.对方以右顺拳击我前胸,我用左手搠住对方来手向上拥,小臂稍向里一裹,握住对方右手,转腕上托,同时右手下击其胁。
  3.对方以左顺拳击我前胸或面部,我左小臂屈肘外棚,紧接着以左臂内旋,左掌堵其肘部,向我左侧捋化,同时右拳向其左肋进击,左脚蹬其胫骨。
  4.我以左手由我右外方缠采对方手臂,如果被对方随手擒握,我即滚腕外翻推掷,其擒手自脱而跌倒在地。
  
  九、霸王敬酒
  
  1.两拳相并
  左手掌变拳,向上、向左、向右画弧,至胸前,与右拳相靠,两拳蓄于胸前,拳心向下,拳眼相对。(图25)
  
  2.进步双拳
  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跟步,两脚成左丁八步。同时,双拳向上、向前、向下转一小立圆打出,双拳上举与眼平,身体下沉,两臂微屈,拳心向下,拳眼相对,目视双拳,面向西。
  [说明]
  1.此式赵堡太极拳中有之,原名“霸王敬酒”(意思是向霸王敬酒)。孙太极中也有类似动作。
  2.进步与双拳要一致,要保持身体中正。双拳画一立圆,可加强冲击力量。但举拳不宜过头顶,否则易被人抓住。
  3.双拳击出时,裆劲要下 沉,骶骨坚实有力,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通达于脊,贯于两拳,总须完整一气,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
  [技击含义]
  1.对方以拳击我胸脯,我即以两手分格之,乘势进击对方太阳穴或双耳。
  2.对方双手抓我双手向我胸部按来,我沉身引化(此为沉化法),并以双拳滚动向前捶击,使对方仰面跌出。脚踩手发,手到脚到,是得手的关键。
  
  十、玉女穿梭
  
  1.收脚抱球
  右拳变掌,向左旋,蓄于胸前,手心向下;左拳也变掌,向右旋,与右手合抱于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如抱球状。面向西。
  
  2.进步盘球
  前势不停,左脚向西南方向进步,右脚跟步,落在左脚胫骨处,两脚成左丁八步。两手沿顺时针方向盘球,即右手向右、向下旋转,左手向左、向上旋转,两手合抱于胸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似抱球状。面向西南。
  
  3.刁手推掌
  前势不停。两手继续旋转,左手转至左耳旁刁手,成卍字手,拇指向上,食指向前,中指横对耳朵,食指环着,小指勾着。右手旋转至身体右侧,向左推掌,至左肘下肋部,成侧立掌。同时,左脚向左迈出,右脚随即跟步,成丁八步。面向西南,目视前方。
  (以上为左式玉女穿梭)
  
  4.扣脚转体抱球
  接前势,左脚内扣,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左转225度,两脚成八字扣步。同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相对如抱气球。面向东。
  
  5.进步盘球
  前势不停。右脚向东南方向进一步,左脚同时跟步,落在右脚胫骨处,两脚成右丁八步。两手沿顺逆时针方向盘球,即左手向左向下旋转,右手向右向上旋转,两手合抱于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似抱球状。面向东南。
  
  6.刁手推掌
  前势不停。两手继续旋转,右手旋转至右耳旁刁手,成卍字手,拇指向上,食指向前,中指横对耳朵,食指环着,小指勾着。左手旋转至身体左侧,向右推掌,至右肘部成侧立掌。面向东南,目视前方。
  (以上为右式玉女穿梭)
  
  7.盖步抱球
  接前势,右脚向左前方盖步(一脚经支撑脚向侧方落叫盖步),同时右手回抽至胸前,手心向下,左手外旋向下、向前划弧,手心向上,与左手合抱于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如抱球状。
  
  8.进步盘球
  前势不停,左脚向东北方向进步,右脚跟步,落在左脚胫骨处,两脚成左丁八步。两手沿顺时针方向盘球,即右手向右向下旋转,左手向左向上旋转,两手合抱于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似抱球状。面向东北。
  
  9.刁手推掌
  前势不停。两手继续旋转,左手旋转至左耳旁刁手,成卍字手(拇指向上,食指向前,中指横对耳朵,食指环着,小指勾着)。右手旋转至身体右侧,向左推掌,至左肘部成侧立掌。在盘球同时,左脚向左迈出,右脚随即跟步,成丁八步。面向东北,目视前方。
  (以上为左式玉女穿梭)
  
  10.扣脚转体抱球
   接前势,左脚内扣,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左转225度,两脚成八字扣步。同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相对如抱气球。面向西。
  
  11.进步盘球
  前势不停。右脚向西北方向进一步,左脚同时跟步,落在右脚胫骨处。两脚成右丁八步。两手沿逆时针方向盘球,即左手向左向上旋转,右手向右向下旋转,两手合抱于胸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似抱球状。面向西北。
  
  12.刁手推掌
  前势不停。两手继续旋转,右手旋转至右耳旁刁手,成卍字手,拇指向上,食指向前,中指横对耳朵,食指环着,小指勾着。左手旋转至身体左侧,向右推掌,至右肘部成侧立掌。面向西北,目视前方。(图38)
  (以上为右式玉女穿梭)
  [说明]
  1.此式向四隅方向运动,先西南,后东南,再东北,最后西北。旋转四面,往来不断,有如织布穿梭,而得名。其运动方向虽在四隅,而身体要始终保持中正。推向肋部一掌是一暗手。先师在演练此手时,甚至架推到身后,手心向后。难度很大。
  2,此式是以少胜多的拳势。一人对付多人,东南西北四方都顾到,八法五技相机运用。灵活转身是关键。在动作时,要把一个“穿”字体现出来。
  [技击含义]
  1.此式的的基本用法是随着身的旋转,一手上架接拿来击之手,另一手击其胸肋部。此式在上下左右的方向、位置上攻防严密,虚实相生,上拥手严密保护好自己的上部,先防对方的来手,下手得机得势时打出。
  2.左穿梭:若对方从后右侧用右手自上打下,我即右转身向左前摆好步法,左手用卍字手接拿对方右腕,右手向对方胸胁部击去。左手食指也可以直击对方眼睛或头部。
  3.右穿梭:与左穿梭用法一致,只是方向左右相易。但也有变法:若对方向我头部击来,我上身拗转,急用右卍字手接住其拳,拇指与食指钳住其 腕,用左手握住其右肘,向右侧斜采,使其失去重心,如其向后坐腿,我左手仍扣其肘,随后急上右脚半步,握右口字手向敌人左耳部击去。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