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平劲 平劲分实平、虚平两种 1、实平 实平是有形式的练习,在练习拳架时,每一动作,由起式,运行到姿势的终点,都要以平为主,不论身形手式和姿势高低,都要平线对准要去的方向。这是有形的平线,谓之实平。 2、虚平 虚平是无形的,一切都是假设的。在练习拳架时,每一个动作的外面都需要有一个假设的平点:随著姿势高低和转动,在手外也都要有一个平点。手和平点当中是意,即似接非接,似连非连,忽隐忽现。主要是要把平点放到虚点上去,不要让平点碰到实物上,因此平点必须轻灵变化,但平点虽轻,却要无坚不摧,使出要有力。 平劲的使用方法 1、平引 手得到平劲后,听出对方出劲的方向,“顺其来势力,引之使延长”。不要使对方劲力完全落空,手中掌握的平劲,应保持存在不变。 2、平纵 手得到平劲后,听出对方出劲的方向,在对方劲端处,用自己本身平劲,旋迥逆流,朝对方劲源击去。 3、平横 手得到平劲后,听出对方出劲的方向,在对方劲端处,用自己本身平劲的方向引之。 4、手得到平劲后,要时时掌握住对的劲源,随时寻找进击对方劲源的机会。去的时候,竖起自己的手肘,变为立圆就能发放出平劲。 手得到平劲后的击引放松 击引 若遇到对方掤劲的浮点上涨,必须击引手法,为了保持接触点轻重适宜,以不失平劲为要。必要时可将平劲位置变更(如新接)继续平引。 放松 若遇对方双手松放下后沉,最容易失去平劲。必须根据对方未下沉前的平劲位置不变,仍继续向原平劲的方向推进。此时对方下沉之劲会自然反应向上接手,我方就可把平劲位置移动(如新接),再向原平劲的方向放之。 为什麼拳架套路中没有把养生与技击分开来学,要知道在练习时,一动之中就有与技击与养生的练法所以必须先动了理论,自己在练习中去分析,只有在练习中去摸索,才能得到。 太极拳的门户虽多,内容却都是在讲究阴阳相济之理,各派拳架姿势虽繁,归纳起来,不外乎养生,技击两种。养生拳架求得是知己之功,技击拳架求得是知彼之功。 技击拳架与养生拳架的不同要求: 一、 技击拳架的开手要小,要求小巧灵活,身手相合。养生拳架的开手要大,在求舒适开展,以身带手。 二、 技击拳架要求螺旋,侧面向外开手,练的是球心,求得是钻翻劲。养生拳架要求圆活,平面向外开手,练的是球皮,求的是松沉劲。 三、 技击拳架是小换腰,要求实腿能抬,走架时如脚踩荷叶。养生拳架是大换腰,移动重心时,要虚实分清。 养生拳架 汪永泉老师谈养生的练法: 大家应该知道,现在流行的太极拳架的每一个姿势动作本来都是应敌之招。在理论上也不外乎如何使用招和术而战胜对方。所以通过一个时期的练习,便自然走向技击的途径,就失去了养生的意义。太极拳这套技击的套路中也包括养生的一面,要想在技击的套路中找到养生的练法,就必须把养生与技击两种不同练法分辨清楚。否则,就不能达到练拳的目的和要求。 养生的练法要注意两点: 第一、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自己是养生的拳架,因此不准带有丝毫应敌的思想,否则就不可避免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技击的练法。 第二、在练习套路时,在外形上要注意每个姿势都要不追、不贪、不过、不散。如果违背了这四种要求,就会使姿势走向极点或失中,使肢体停滞不通。拳谱讲:“每个动要不即不离”。就是说每个姿势不要做不到,也不要过,运行时就能防止停滞。培养内功必须使神、意、气内含、不外散,在内气配合姿势的开合时,注意不要因姿势的开合使内气波动太大,在任何姿势下,要始终保证内气的舒适自然和动静自如。拳经讲:“静中触动动尤静”就是这个意思。还要注意久动生阳,阳尽必伤;久静生阴,阴尽必虚。所以一定要动静皆宜,阴阳相济,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在运动中要虽动尤静,舒适自然,严格按照养生拳架的练法。才能有益无损。 养生拳架是为了健身,所以,练拳时一动一静都比必须合乎养生的要求,决不允许把技击的身形手式掺杂其中,养生拳架对身形手式的要求是全身上下、左右、前后都要松沉圆活,也就是全身要有球形的感觉。练拳时凡是开手,都必须以平面向前,神、意、气向四周膨胀,但不能许超过球皮以防外散,要保持开中寓合之意。凡是合手,球形要缩小,神、意、气要收敛,但不得萎靡不振,要保持合中寓开之意。总之,每一姿势在运行中都不要离开圆形,要求做到前进、后退皆能旋转自如。在姿势变换时,球的大小可涨可缩,但不可失去圆形产生棱角。这样练习,内气自能舒适自然,不受姿势变化影响,不会憋气,就可达到健身目的。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