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李小龙传奇》,觉得播得太慢,就先在网络上囫囵吞枣的看完。众多网友质疑电视剧的一些细节。如果用电视剧的一句话来说:剪枝蔓,立主脑。这些质疑不能掩盖这部电视剧的宏大与精彩,因为这部电视剧,让更多的中国人对李小龙的传奇一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从武术的角度,电视剧体现的武学思想与我们能查到的资料中,李小龙所阐述的武学思想是一致的。 李小龙说,截拳道不是一种拳,而是一种武术思想。而截拳道的思想和太极拳的许多思想是“重合”的,我们不管是从这部影片还是从其学生时代写下的论文,都能看到小龙对太极思想的理解是深刻而精准的。反过来,学太极拳的朋友都应来看看李小龙的著作和这部电视剧,也许收获的不只是故事,还有功夫和思维方式。 哲学拳:功夫不只讲打 “剪枝蔓,立主脑。”是看这部戏,记忆最深刻的话。 我们也应以这个思维来看待这部剧。可以预测,这部片子可能会和1983年《少林寺》掀起的武术热一样,会在中国掀起新一轮的功夫热。 但希望我们看到的,不是象秦小曼对李小龙的误解一样,大家都乐于参加打架。如果大家看电视剧的结果是都爱上打架,那就是学到了枝蔓。 主脑是什么,李小龙是武术天才,他喜欢和各路高手交手,为了提高自己的技击水平、学习其他拳种的优点。他说过,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种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 又说,功夫不仅仅是一种搏击术,它还是一种世界观。功夫能鼓舞人的勇气,还能改变人对生活的态度。 由于法制的健全,真正的技击易伤人会被法律所不允许,李小龙所面临的环境和我们所处环境大不一样,喜欢技击的朋友的功夫进步之道也会不一样。 太极拳正如李小龙所说的功夫,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能改变人的气质与思维方式。 学习太极拳,会发现师父口中所说的术语,和教中国古代哲学史的老师口中的术语,颇有“雷同”之处。 “刚柔”、“阴阳”、“强弱”、“冷热”、“长短”、“上下”、“动静”、“开合”…… 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学习者,理解起来更为费力。 所以有人称太极拳是“文人拳”、“哲学拳”。 在电视片中,我们也看到,因为学哲学,李小龙境界大开,创立“截拳道”,其实截拳道就是“哲学拳”。 “水”的理论 “最重要的是能放松 心静如水”,这是《李小龙传奇》的台词。 作为一个被凯恩教授称为最优秀的哲学系学生,李小龙,对“水”多有感悟。 他在论文《悟》中说:“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正是功夫的要义吗?这种普通的水正为我说明了功夫的原理。我刚刚用拳头打水,可是水并不感到痛。我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我想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适应于任何容器。这就是了,我一定得像水的本性一样。 李小龙甚至号召人们来学习水,在《大道似水》中说:朋友,象水一样吧!在他看来,水有5种特质:
★水可以放入碗中成为碗的形状,放入杯中成为杯之形。它是如此地具有柔顺性、适应性、协作性,而不会一味蛮力对抗。 ★ 水虽然具有非常的忍耐性,但它有时又能显得无比的强大。 ★ 水,当它静止时是如此的澄清,而一旦它汹涌、咆哮时,它又变得那样的浑浊而具毁灭性。 ★ 水,能够无视重压而前行。 ★ 如果你与水协作,那么水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反击它,那么它就会变成你的敌人。 李的理论和太极拳的理论,都很明显的受到《老子》一书的影响。脱胎于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page] ![]()
和太极拳高手搭手,感觉对方很舒缓、很放松的,但觉得力大无穷,如潮水涌来,不可抵挡。为什么?这正是水的“大象无形”、“唯变是常”的博大与精妙,是太极拳理功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太极拳功法所崇尚的有意练柔无意得刚,特别强调“松”,也就是要求练功者要处于纯任自然的状态,像自然形态的水一样,让自己全身的肌肉,夫节,韧带和内脏都保持着一种自然而舒展弛张的状态,心中要达到空静意境。以接近水的状态。 套路的价值 看《李小龙传奇》会记住这句话,去掉一切花架子,最简单最实用。 乍一听,李小龙似乎是否定传统套路的价值。
其实这句话,可以和他的 “剪枝蔓,立主脑。”连在一起解读,李小龙是认为,传统的套路里面枝蔓太多,需要剪掉,而保留核心的、必须的套路。
这话李小龙,有多次表述:“截拳道是无所谓形的,故亦可适于任何形;且因其无分派别,故亦可适于任何派别。”、“武术的至高境界必是趋向简捷,以不变应万变。”
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不同的师父对套路的看法是不同的。
有的师父强调原汁原味的保持师父传下的套路,认为拳架是经过多代拳家摸索固定下来的,其科学性、有效性是被历史所验证的,随意更改可能造成拳术的丢失和走样。
有的师父对拳架的原汁原味不那么强调,认为每个人身体状况、认知水平不同,拳架不可能整齐划一,认为更重要的是每个拳架所练的核心机理,为什么要这样练,强调达到这个机理的核心要求。
我以为,两者不可偏废,传统套路在练习之初是要踏踏实实的去做的,不经过传统,也不可能创新。
但练习到了一定阶段,是要更重核心的原理,这时候也许套路就没那么重要。就象《戴氏心意拳》作者在书中(38页)所说:形随意转,意随心生,心随神动,神随形移,不可以追求所谓固定招式,练各种拳法姿势,只是练各种不同方位的劲力而已。
李小龙说,去掉一切花架子,最简单最实用这句话时,已经是多年的修炼者,实战经验也很丰富。这不是初学者所能模仿的。
技击的灵魂
截拳道,三个字已包括李小龙技击的高度总结,截即是防,拳是攻,而武术的核心就是攻防。请注意《李小龙传奇》里的台词:“防守的同时也是攻击,这点很重要!” 太极推手就是典型的“攻防一体”的具体体现,两人搭手进的时候,高度敏感,随时注意无过无不及,进攻过了,防守就不好,人家防守的同时,正是找你弱点的最好时机,所以,高手胜低手往往浑然不觉。因为防守的同时也是攻击,因为如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敌未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不论什么形式,只练身体四肢对力的发挥与运用,不拘泥于死板的拳套。
李小论这个论述,干脆在太极拳古谱里就有原话。在和高手推手时,很清楚的感到,才起意的瞬间,高手已经将我发出。
让我们已李小龙曾讲述的一个故事来结束这篇文章:
这是一个著名禅师接受一位大学教授邀请问禅的故事。
很明显的,这位禅师从他们开始谈话的时候,就觉得这位大学教授对于禅学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大学教授总是在发表他的意见,展现他的学识。禅师耐心的听着,最后建议去喝茶。禅师把教授的杯子倒得满满的,而后仍继续倒茶。
教授看到茶杯里的茶溢出来了,忍不住说:“茶杯满了,不要再倒了”。
“就象这个杯子一样”,禅师说:“你充满了你自己的意见和理论,如果你不先把自己的茶杯倒空,你又怎么能品尝到我的茶呢?”茶杯的价值就在于他的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