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松:练拳须从无极始,就先要练松,返归无极。具体功法就是本门入门功「三线放松功」,南怀瑾 先生在「太极拳与道功」一文中所说「风摆梅花」就是说的这功法。 禅」。慢慢就会练出丹田之气,而太极拳讲究「动静相间」,要同时练「坐功」与配套的「道功」, 要练气长,要练「吐纳」。 里的无气,是指无意念所支配的行气方式,而无意参杂其中,自然产生的内气运行能使全身透空, 并延身外形成意想之无边无沿的浑圆气球。 这「无意识力」主要是与我们平常用力的「非自主神经系统」做区分,这「无意识力」用的是「自主 神经系统」,练到双手能「浮」至约与肩同高,就初步功成,这恰是「起式」,就可开始练拳架了。 理法依序到位。 体内之气球,使其跳动,动到能带动全身上下震动,就初步功成,第一阶段验收。 杨氏太极内功入门功法:三线放松功 三线放松功 练太极内功首重松、静、 自然,故以三线放松功为入门功法 (1)双手结太极印:双脚并拢,膝盖放松,左手拇指尖置于无名指根,右手拇指穿入此洞 ,其余四指置于外,双手置于小腹,女生相反。 (2)第一线:运用心念想象天降甘霖,由头顶经身体前方流下至脚底,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 (3)第二线:由头顶经身体后方洗向脚底,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 (4)第三线:由头顶经身体两侧洗向脚底,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 (5)然后想象全身由脚底向上逐渐变透明,脚部变透明 、膝盖变透明、大腿变透明、腹部变透明、胸部变透明、头部变透明, 全身像玻璃一 般透明。 (6)在观想透明的放松态持续十分钟以上。 (7)收功:舌头逆时针转九圈,口水分三口吞下,第三口吞下后,吸一口气纳入丹田,闭住呼吸,吐气。共做三次。 (8)调息 且贡献大家太极拳之一项基本动作,亦就是内功的「摇」。什么是摇?即人站直,两足并紧,全身没有任何一处着力,四肢百骸都放松随之轻摇 ,身如老树迎风,就是台风之来也不着意,随之而摇,身体逆动,这叫作「风摆梅花」,名字极富诗意。摇之久,可将身内气机摇通,老年人 练它,功效不减于太极拳,更可能比太极拳还要太极。
站桩(立禅) 一、双脚张开略与肩同宽,双脚掌平行,略下坐至稳,身略向前倾,重心在前。双手置两腿旁,虎口对裤缝,前四指微向上翘,使头顶百会, 下身会阴及双脚底涌泉之联机中点,三点连成一直线 →松百会 →松会阴,两眉向旁开,开玄关窍。意念如秋阳照身,全身酥暖。 二、收功:收左脚同时吸气,头下压弯腰吐气,双手下垂,伸直腰吸气,头最后上抬,双手由胸前双掌相*导气入丹田。 三、心法:松、静、自然。 四、练功时间:最佳|下午六点前后一小时;次佳|早晨日出后一小时内。凌晨至日出前不宜。吃饭前后一小时不宜。 五、立禅的功效:立禅初学者可强化肾经能量,根据王唯工博士气的乐章一书中研究,初学者练立禅(其书中称为站桩功)后马上以经络仪量 测,可测得肾经能量明显提高。肾经能量中医称为「先天之气」,实为将下半身血液送回心脏的能量,心脏有充分的血液回流才能有充分的血 液送出,也能减轻心脏的负荷。故肾经在血液循环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肾经能和心脏充分配合完成血液循环在中医称为「心肾相交」。如 此全身血液循环可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打通任督」的境界。立禅又可代替坐禅,目前一般人肾经大都不好,其实不适合坐禅,不坐没事,坐 下去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反坐出一身病来。而且很多人不坐杂念不来,一坐下去杂念纷沓而来,立禅则较不会有杂念。 重心在涌泉 脚跟是虚的 上身要直 如向前贴墙 暖而不热
可这拳架怎么打 一般的练法是照着老师的示范依样画葫芦 可是画虎画皮难画骨,何况是这讲究"内功"的内家拳 如何看得出这老师的"内功"是如何"用"的呢? 这太极拳这么慢慢的打是何原因呢?如何出功夫呢? 照一般的练法 这些问题很难解 可是如果第一阶段的基本功扎实 就根本不是问题了 这运起无意识力 双手浮起至与肩同高 守着这个大气球 以意导形去比划出拳架就是了 刚开始练的慢是气跟不上形 慢慢的练到"意到气到"就可越打越快 快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有技击功用的拳了 不再是常被外人批评的"太极操"了 这是初级拳法 这阶段要持续站桩与坐功以养内气 要进入中级功法就要练"太极劲气" 转气成劲 练这无意识力要从"开合桩"下手 双脚张开约与肩同宽 双手置于小腹前,手心相向 去感觉两手之前有个"气球" 如感觉到气球,让气球如吹气一般胀大 胀到最大后,让气球变小,慢慢回到小腹前的"小气球" 如此反复9至18次,以9为倍数 气球能顺利胀大缩小后 将手掌翻向下 试着让手浮起(好像让气球往上顶),浮至可浮起的最高点(刚开始气不足,浮不高)慢慢下降(好像手放在气球上,球往下降) 降到小腹前,再往上浮 如此反复9至18次 当能浮到与肩同高 就功成了 可练拳架了 一、 两脚张开略与肩同宽,双手于两侧自然下垂。 二、 吸气入丹田,吸气同时双手前平举,手掌向前,全身放松,膝盖略弯。 三、 吐气,吐气同时双手紧握拳,手心转向上收回腰际。全身紧绷,膝盖伸直,脚趾扣地,收会阴,提肛。 四、 如此吐纳约二十回,吸气,闭住呼吸,双手与下单田圈成一圆如抱大球一般。至不能忍耐,吐气,继续吐纳。至呼吸调节顺畅后,再 闭气,如此反复三次。最后一次闭气后调节呼吸至顺畅后收功。 五、 收功:同立禅。 杨氏太极内功中级功法(太极劲气)名目简介 杨氏太极内功中级功法(太极劲气)不适合用文字叙述 以下仅将功法名目做个简介 1.气动桩 2.合掌式 3.鹰盯桩 4.固膜布气 5.洽骨洗髓 6.收气式 7.大周天行气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