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拙作「套路与实战」、「武术不应该分内外家」、「关于武术之劲」等章篇,引起读者广泛讨论及强烈之批判,引以为憾。因为不同系统,观念与思想之区异,争辩难以避免,如初发心是善意,可藉彼此之交流,对自我思惟之升进,容有帮助。以下是对诸网友之响应,针对事理重点回答,对于谩骂、人身攻击及与主题不相干之枝节则置之。 1:谓:『什么是劲?劲就是纯力。根据康戈武的说法,是一种透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技术力~ 在意是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与肌肉舒缩的有序化配合产生的~下面也有用比较简单的意思去形容。 力与劲的分野,力在他的形容上是局部用力作用面积大但是压强相对小,而劲则是强调全身之力整合于一点发出。…… 太极拳经所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 总须完整一气。」 这就是劲~相互契合~』。 回答如下: 行功心解云:「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这里说明,劲系藉由松柔的方法,以心行气,令气沉着,然后才能收敛入骨,收敛入骨就形成内劲。所以依行功心解所云,劲是由练气而成,是否纯力,是否如康戈武所说的一种透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技术力,每个人知见各有不同。至于力与劲的分野,是否如其所说『力是局部用力作用面积大但是压强相对小,而劲则是强调全身之力整合于一点发出。』也容有各自不同之认知。 这是笔者引据拳论行功心解之论述,个人亦是认同此说,若不同系统,有各自的见解,皆可各自表述,不须再争论孰是孰非。 太极拳经所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 总须完整一气。」。这是指发劲的方法,在强调发劲的完整一气,也就是整劲的意思。在此,拳经所描述的是发劲正确的过程与方法,而非谓这样的外在行动就是「劲」,如果以此外表行动过程而解释为「劲」,与拳经所谓之意函,似有千里之悬隔。 兹引网友的说法供参:「有关"劲"的解释, 我相信字典都未必正确, 更何况某人说了甚么, 劲其实只是一个笼统的名词, 并没有甚么科学根据的, 所以常被人各说各话, 内力严格来讲就是气, 用气打人与用力打人就很明显的看出内家拳或是外家拳了, 如果只以劲来说那铁定讲不清的.」。 [page] 2:问谓:『说不分内外家~却又说内家不小心练成外家~不代表你自己心中早已经分了内外?什么都是你说的...也别说不知道是谁在一篇评论上写着「内家拳义函之深广,非外家子所能理解,也非是 三两 年练练外力所能成就的肤浅功夫」谁鄙视谁啊...』。 回答如下:笔者在论述中谓:「一般武术家把形意、八卦、太极归类为内家,之外的归类为外家,大体上是这样区别分类。而实质上要看他的练法,譬如形意拳,若是体会错误,也会变成使力的外家拳。又如太极拳,如果只是外表松柔,没有内劲,只能算是体操罢了,不能称之为武术或拳术;八卦掌如果练成轻忽或类似歌仔戏的走步,那就更不象样了。反过来说,少林或太祖拳,如若能以内家之方法来实践,以运气敛劲来操练,他也可以称为内家。所以不必刻意去分门别派,只要好而实用,能够达到健身及技击效果,就是好的武术。」。另外笔者亦作如下之表述:「少林拳虽被归类为外家,其实少林内院也是练内功的,他们也会练气,也可以成为内家。所以练内家拳的不可鄙视外家拳,而自高自慢。有些练太极拳的,他们瞧不起少林拳,这样不好,虽然太极打起来温文儒雅,但是如果只练成体操式的没有内劲,也是不堪一击,没什么好自傲的。 在台湾有人已把猴拳鹤拳转变为松柔练气的练法,成就非凡。所以武术是不必分内外家的,应该内外一家,你适合练什么,得靠自己的智慧及机缘,老实认真的去经营,才能成就上等的功夫。…」。由此,可看出笔者是以事论事,并无偏颇或贬抑哪家之意。至于「内家拳义函之深广,非外家子所能理解,也非是三两年练练外力所能成就的肤浅功夫。」这是笔者在「内家拳不是弱者的武术」一文所作的评论。在文内如是叙述:「内家拳的修炼,因为必须透过长期的培养正气,累积敛入骨髓,形成极坚钢的内劲,所以如果不是意志力超拔,坚毅不退,有恒心的磨练,难得成就,能有成就者,一定是一个大丈夫,绝不是所谓的「是弱者的拳……内家拳也不是老人、书生、女人才适合练的拳,但是如果老人、书生、女人来练内家拳,终究也能返老还童,也能成为外表斯文的书生武术家,也能成为女人中的男人,成为女中丈夫。所以绝对不要贬抑内家拳,随意批判内家拳,内家拳义函之深广,非外家子所能理解,也非是三两年练练外力所能成就的肤浅功夫。内家拳须长期苦其心志,劳其身智,而后有成,内家拳的成就者,是值得尊崇与赞叹的。」本文之意旨在描述内家拳的成就不易,非外家所能理解,也非练外力者所能成就,这是笔者个人的体认,并无贬抑之意,现在说法亦不变易。如果断句取义,硬谓笔者鄙视谁,也只能无言。 3:问谓:「 还是没有清楚表达出套路的目的与实战的关联~你的文章只写着套路是面子~实战是里子~那么~套路怎么会在国术中被创造出来?」 回答如下:笔者在文内云:「全方位的武术,必须体用兼修,套路与实战并练,有底子,也有面子。如果不练套路拳架,只学格斗技巧,究竟还是缺少底子;若是光练套路拳架,而不修实战技,那只能称花拳绣腿、绣花枕头,外表好看而已…。」。笔者主张套路与实战必须兼练双修,似应无过,笔者论述的主题在叙述套路与实战之不可偏废,至于网友所提问「套路怎么会在国术中被创造出来?」则非主题所须赘述的。 4 谓:「有个朋友倒是分享个不错的心得~这里也给大家分享~『所谓的武术分之为内外家。实则没所谓内家修错成外家亦或外家修成得内家。内外家拳的分际只在于一点。不论有形无形的力、体、技、劲、气、功……等等,全部都是外家。而所谓的内家,就是心灵层次的修为。内家拳本来就着重在自我心理层面的问题。』」 回答如下:一般对内外家的分野,是以「力」与「气劲」的修炼作分际,似非以心理层面而分别,这又是不同系统有不同的认知,也无须再争论。 5 谓:「空手道也有打套路,空手道有些知名人物有些也曾经在K1发光发热, 在世界格斗大赛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空手道的套路很实用,如果能够把套路在练习时融会贯通,透过对打和想象练习方式可以使套路变的很实用,空手道有些技术都是在套路才可以看到。套路是先人留下来的结晶。练习套路可以使身体健康,加强基本动作。」。 回答如下:笔者在文中所叙,谓:「跆拳与空手道等,虽有打形,但是比赛以实战为主。台湾与大陆反行其道,以套路为主,这是武术的异类,也是武术界的怪现象。武术的终极目标当然是防卫实战的,怎么变成光是练形而不求实用呢?真是令人百思不解,难以思议。」在此笔者并未对跆拳与空手道之套路有贬抑的地方,反而对只重套路而不务实战者发出异声。 6谓:「并没有说过套路也有实战性」。 回答如下:笔者在文中如是说:「套路打的好不好,从中可以窥探功夫的深与浅,从套路可以看出他的根盘扎不扎实?脚步虚实移动变换轻不轻灵?他的气有无鼓荡?手有无掤劲?有没有以身领手、以足根领身?有没有内外相合、上下相随?招招之间有无折迭、有无转换?有无松沉?等等,内行人一眼即知,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功夫好的人,套路打起来,跟那些比赛冠军者真是天壤之别,好坏有无立判,瞒不了行家,所以不必一味去羡慕那些拳架比赛冠军者,值得去学习的是有底子有面子,体用兼备的明家。」文意乃谓功夫好的人,套路的表现也不会差,并无贬低二者之地。 兹引网友的说法供参:「 讲的套路也有实战性, 这是以内家拳的观点来说是正确的, 因为内家拳的内力就靠套路练出来的, 所以是正确的, 对于练外家拳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就像是打拳放松了慢慢打怎么练力量是一样的完全不能体会。 裴少的观念及周遭朋友说没有内外家之分, 或说内家是思想部份而已, 有这种错误观念实在需要检讨, 很显然这样的观念出自于没有练成内家功夫的人所说的, 同时有此错误观念反而会影响内功之练成.」。由此可证仍有人是认同笔者之论述的。 结语: 不同系统有不同之主见,若能容得他家不同音声,而有所思惟与升进,是值得赞叹的,对自己也是有帮助的;固执已见,将成为进步的绊脚。 气劲之有无,也无须再争论;不同的见解,永远不会有交集,所以就此打住。有所响应,也 应是 君子之辨,拳理之辨,不欲再见无谓的谩骂与人身攻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