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林道怀)现在社会上有些陈式太极拳的拳师,经常在讲练拳的动作时强调要裆走后弧。但是大多数陈式太极拳拳师教拳时还是强调裆走下弧。我的徒弟们也不断有人问我:到底是裆走下弧对,还是裆走后弧对? 我给他们作了回答,是应该裆走下弧,但不反对其他门派拳师练拳裆走后弧。因为古人云,一个师父一个传授。拳师们各有各的理念,观点,练法。我们应该包容些。 然而,究竟裆走下弧和裆走后弧有什么区别呢? 前辈们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扭屁股掉腰功夫不高。陈家沟前辈、宗师都讲松胯圆裆,裆走下弧。太极拳宗师陈鑫讲,练拳时顶劲上领,裆劲下去,意思是身法中正,松胯圆裆,裆劲要撑,稳住重心,裆走下弧,脚下生根。 至于裆走后弧这一提法,至今没有见到有太极拳前辈大师宗师们提倡过。 那么怎样去检验裆走下弧及裆走后弧的优缺点呢?要用功法,劲法,心法去衡量。 功法包括套路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如果你裆走下弧练拳,你会做到身法中正,动作规范,协调,舒展,工整,显功夫,显气势,显精气神。这样练你会把两胯打开了,松开了,活开了,大腿筋骨拉开了,臀部下蹲,尾闾下垂,气沉丹田了,会阴穴命门穴打开了,脚下生根了,而且还产生内劲,弹性劲,灵活劲,整体劲,技击时会速度快,力度大,爆发力猛。 劲法包括:松沉,虚实,开合,刚柔,轻灵,快慢,弹抖劲,折叠劲,协调劲,整体劲。 心法:主要是讲意气力的运用与结合,行拳习武讲究内气,太极拳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催行,气运全身。 练拳时通过裆走下弧,身法中正了,把胯的功能开发利用好了,会阴穴打开了,与百会穴对应了,命门穴打开了,气血畅通无阻了,这样练拳时有益做到气运全身,意气结合,内外合一,对健身养生有一定效果。 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应该清楚,只要认真去坚持裆走下弧练习太极拳套路及推手,肯定会对习武技击和健身养生产生很好的效果。 如果你是裆走后弧,练拳时一定身法不会中正,会出现左右摇摆,东摇西晃,胯没有松开,裆劲没有下去,运动时像推磨一样平面转动,没开会阴穴,命门穴,不会产生锅底劲,脚下不会生根,这样就不产生太极拳的功法,劲法,心法,对练习太极拳套路,推手,技击,以及健身效果可能会差的远了。 陈家沟拳师的土话评价一个人的太极拳不够好,就说是‘’裤裆里没有东西‘’,就是没有圆裆松胯,气没沉下去,脚下没根,没有产生裆走下弧,没有走锅底劲,裆里不会有柔劲和弹性,也不会筋骨拉开。因为你是尖裆,夹着裆练拳,所以你是花架子,没有练出太极拳的功法、理法。 陈照奎宗师说过一句话:练陈式太极拳每个动作就是一个桩功。 应该说每一个完成的动作是静桩,运行中的分解动作是动桩,桩的意思就是:"松胯圆裆气下沉,打开会阴及命门,气血畅通运全身,脚下生根下盘稳"。要想实现练拳有桩功的功法,必须按上述的练拳方法。如果没有臀部下沉,尾闾下墮,气沉丹田,松胯圆裆,松胯开裆,裆走下弧,没有锅底劲,脚下生根,下盘稳固,怎么会形成桩功呢? 你认真试试两个练习方法,比较一下裆走后弧与裆走下弧的体会,也可以看看那些裆走后弧的练习方法的动作表现,这样可以提高你对拳理、拳法的认识水平,得出正确的答案。 大家练拳要多研究,细体会,讲科学,看实效,不要盲目学习一个人的功法,免得误人误己。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总结几句话: 1、裆走下弧锅底劲,身法中正劲法明,两脚生根下盘稳,太极功法显精神。 2、裆走后弧丢了劲,身法扭腰掉屁股,两脚无根下盘晃,太极拳法无真魂。 关于裆走下弧这个问题以前给弟子们讲过,不全面,现在补充解释一下,供太极拳爱好者及弟子们学习,参考。
王林道怀于焦作 202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