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谈太极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学的体育项目。练习太极拳能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健全体魄,坚强意志,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某些体弱及患病的人,有帮助恢复体力,促进疾病痊愈的功能。 ??太极拳符合生理要 ...
2008-8-6 08:38
太极拳的膝痛现象
有运动就有运动创伤,太极拳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种健康及养生运动,但它却为不少人带来膝痛的苦恼。 最近愈来愈多医生及科研机构发表有关太极拳练习带来膝关节病的报告;也有卫道之士站出来反驳,认为太 ...
2008-8-6 08:32
用意不用力王培生
????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又是意拳,拳谚云“内功拳首在练意”。随着练拳时间的延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人便会提出什么是太极拳的意识、什么叫用意不用力、怎样加强意识练习、怎样才能用意等等一些有关太极拳的意 ...
2008-8-5 10:41
太极内功心法密要
  我们应该明了,神意气本身就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涵和修道达真的修炼内容,是事理合一、理法不二的表述。对于太极拳来说,神意气也同样是构成传统太极拳艺之内功三个要素,所以,如果给内功心法下一个定义的话,我 ...
2008-8-5 10:31
李派太极一拳九架
“一拳九架”,又称“一拳九练”。李派太极“三盘”主拳各有不同风格特点,天盘拳其性主柔,地盘拳其性主刚,人盘拳亦柔亦刚。这三种不同风格,只能说这是它们的本质本性,或说是它们的本来面目和原形。也是李派太极 ...
2008-8-5 10:26
太极拳道功南怀瑾
编者按:本篇讲记原为南师怀瑾先生在1966年于立法院之讲演,由学生们当场笔记整理而成。据师云:此文只是当时随意谈话之资料,疏漏甚多,并不完整,故登出涉及很多太极拳的拳理原则,故登出以为读者之参考。 缘起太 ...
2008-8-5 10:11
开元先天劲的功法
余习武始于内家拳中的八卦掌、太极拳与形意拳,历经十载,本以为只要把这三门武学好好地勤加练习,就能练就一身好功夫,但事实上确不尽然。套路讲究对招时的拆解,但真正遇到状况时,对方是个灵活个体,绝不会依既定 ...
2008-8-5 09:57
诸名家释身法八要
“身法八要”被李亦畲编创成一段七言四句诗歌,原文如下:“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护肫须下势,含胸、拨背落自然。” 沈寿先生对“心中悬”的诠释是:“提顶、吊裆就像一条无形的线,通过人体中 ...
2008-8-4 08:29
杨少侯谈体用要诀
杨梦祥(少侯)先生(杨澄甫之长兄,1860一1929)研究太极拳之要诀有三:   1.盘架子,初学者宜匀,宜缓,宜正,宜展。所谓匀者,划圈子宜圆,两圆须成切线,两圆相交,须通过圆心,盖求其整齐也;所谓缓者,使所储之 ...
2008-8-4 08:17
如何深入练太极拳
   一.练太极拳往往不感到有明显的健身效果,与慢走、登山等好象差不多,仅仅是不易感冒。其原因有二,一是练拳的时间不够,即运动量不够。如果每天只练三遍简化太极拳,大约需时15钟,对体弱的人来说可能合适, ...
2008-8-4 08:10
杨式太极拳之精义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研究事物与事物间的区别,就要十分重视研究它的特殊性。研究太极拳也是如此。中国的太极拳主要有陈、杨、吴、武、孙、赵堡六大门派,拳架风格各个门派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独 ...
2008-8-4 08:06
桩功三步功法解密
一如武器派生于原始的生产工具,拳学桩功派生于古代的养生术。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关于养生的内容,在汉墓中已出土养生功的功法。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录了两种颇具可操作性的养生术,一种是《天竺国 ...
2008-8-3 16:17
杨健侯传太极精要
1、三关竖立 (意想的三关上端竖起而后微下落,感觉周身意气蓬发、精神提起) 2、竖立三关 (是以三关的上端竖下三关) 3、三关前长 (先要心中一“静”,随即会呈现意想的三关上端向前上方微长的情景,此时周身会有一种 ...
2008-8-3 16:02
太极腰的锻炼方法
  俗话说 “ 太极拳 ,太极腰 ” 。一个人的 “ 腰 ”是人体上下转动的枢纽 ( 关键 ),它对全身的变化,调整人体重心的稳定。以及推动劲力达到肢体的各部位都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所以太极拳经谱中云:“ 腰为主宰 ” ...
2008-8-3 11:35
武派太极拳与经络
2008-8-2 15:05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