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太极拳师 当代拳师 查看内容

陈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2008-11-12 10:05|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5871| 评论: 0

   陈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一、演练太极拳的原则
    1.在所有套路中要求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呼吸自然、松胯屈腰、虚实分明、上下相随。
    2.以丹田为核心,做动作时不失核心,只要核心不失,不管动作多低,幅度多大都行。
    3.擦脚时,两手相合,擦右脚,右手在外;反之擦左脚,左手在外。
    4.在整套拳中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凹凸处。
    二、头颈部
    练习太极拳时对头部的要求十分严格。拳论中说的“头顶悬,虚领顶劲,头顶之竖”,“提顶、吊顶”等,都是指头要上顶、又避免颈部用力的意思。如顶劲过大则引起颈部肌肉僵直、失去了灵活性和自然性。头为六阳之首,一身之主。如果头部东倒西歪,不仅影响姿势的优美和动作的协调,而且使精神难以集中。掌握好头部的要领就是要做到立身中正,精神集中,动作起来周身灵活,否则就会精神涣散,动作不协调。因此,对头颈部的要求不能看成只是一个姿势的问题,而应当把它与精神集中密切联系起来。练拳时精神集中,则一招一式、伸手迈步都受意识的指挥,周身上下协调一致,动作就会轻灵而无呆滞的现象。
    两目平视而兼顾两旁,下颌微向里收,唇轻闭,齿轻合,舌尖抵住上腭,使口腔肌肉松弛,增强唾液的分泌。耳听身后,精神集中,头颈部保持自然正直,并并能随着身体位置和方向的变换与躯体的旋转而上下连贯一致,使任、督二脉相通,内气通达百会穴。
    三、躯干
   (一)胸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含胸”,如果胸部挺起,则心气不易下降,横气填胸,丹田空空,身体上重下轻,下盘不稳。但若两肩前扣,形成弓背耸肩的不良姿势,同样影响行气和动作的优美,并会压迫胸腔,影响呼吸。
    怎样做好“含胸”呢?首先应保持脊柱自然直立,头颈竖直,两肩下沉,两肘下垂,胸背肌肉要随着两臂的伸展动作尽量地舒展开,做到自然松弛;将胸微向内含,做到既不呆滞,又不勉强。含胸的同时要配合z“塌腰”。含胸不塌腰易变成弓背,塌腰不含胸易往外挺胸,所以二者必须兼顾。
   (二)腰
    练习太极拳,腰脊尤其重要。拳论中说:“腰如车轴,气如车轮,用力在腕,机关在腰”,“腰脊为第一主宰”、“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这都是说腰脊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起着主宰作用。
    “塌腰”是对腰部的具体要求。腰部要有意思的下垂,但不可用力,不能使腰部肌肉紧张而影响转换的灵活性,要按照脊柱的生理曲线自然下塌。这里还需要注意,含有胸塌腰都是向下松沉,头顶要保持虚虚领起,使脊柱有上下对拉之意。脊柱是贯穿整个躯干的中轴,起着维持身体姿势的作用。
   (三)臀、裆
    练习太极拳时要适当地垂臀和敛臀,就是说,臀部不要外突。不然易造成腰部前挺和胸部突出的现象,使胸肌紧张而影响呼吸的自然调节和周身动作的完整性。因此,必须使臀部下垂、臀肌微微收敛,以保证躯干的正确姿势。
    练习太极拳对裆部的要求更为严格,裆要“吊”或“裹”。有人把“提顶”和裆联系起来,称“提顶吊裆”,就是有意识使肛门肌肉向内收敛,但不可用力,并要与垂臀相联系。垂臀,则骶骨和脊柱形成直线,以利周身动作的完整性。它和“提顶”的要求一样,靠意念的支配,而不是有用拙力。练拳时要求开裆、圆裆,在松、圆中使身法转换灵活。拳论中说的“开裆贵圆,使来脉虚灵”,就是这个意思。
    四、腿部
    拳论中讲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都是指步法进退、发劲的根源在于腿部,腿部姿势不当,往往会影响上体的动作。所以拳论中说:“有不得机不得势之处,身便散乱,其病当由腰腿求之。”这说明上体姿势的毛病,多数与腿有关,腿部虚实不明,则变换不灵。所以,练拳要时时注意下肢的姿势和步法。
    无论哪种步法,都要注意分清虚实、进退步的变换。这主要取决于髋、膝、踝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有一处姿势不当,就不利于虚实变换和重心的稳定。
    髋关节要松。上身转体灵活、下身提腿落脚轻灵,才能称为“髋关节松”。练习时可根据动作方向,注意将髋关节微向后收缩,以助身体的中正。同时,放松腹部,有利于气沉丹田。
    对膝关节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实腿的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腓肠肌(小腿肚)不超过脚跟,屈膝时配合“松髋”,达到膝关节灵而不僵。例如,弓步的前腿为实,后腿为虚。实腿弯曲的膝盖不能超过足尖,超过则影响髋部的放松和关节的灵活。虚腿伸直而膝窝(委中空)莫软,后髋部松沉,使膝部留有余地,便于灵活转换。屈膝与松髋的配合,和松肩沉肘一样,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踝关节受生理条件所限,它没有膝,髋关节的活动幅度大。练习时,要按运动的方向顺随膝、髋关节做支撑旋转、上翘、下垂、里扣、外撇等动作,保持自然放松的灵活状态,否则就不能达到“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要求,影响全身的协调配合。
    五、上肢
   (一)肩、肘
    练太极拳要松肩沉肘。肩肘相连,能松肩自然能沉肘;能沉肘自然能松肩。故练习时应经常注意两肩关节的松活,有意思地向外引、伸,把关节的劲自然地逐渐拉开放松,使两肘下沉,这样运动起来就没有丝毫阻碍。
   (二)手
    引进落空、避实击虚,手是第一道防线。太极拳练到高深程度时,周身无处不是拳,挨着何处何处击,但仍以手为最灵便。故说:“出手不见手,见手不能走。”
    主要手型分为掌、拳、勾。
    掌:又称瓦掌。指肚微微向后张,劳宫空要虚,虎口要圆。每个手指与身体的其他部位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拇指与胳膊和前胸、食指与前肋、中指与腋下的肋部、劳宫穴与中心、无名指与后肋、小指与后腰(即命门穴一侧)、虎口与腋窝等。如虎口夹住,用了僵劲,腋窝就有反应,也像夹住一样,(即影响肩关节放松);虎口用力张开,腋窝就像架起来一样。虎口自然张圆有利于松肩。练习时出掌要自然,手指要舒展。
    拳:要求四指卷屈,拇指扣其上面,不要太用力,但触物时要握紧。
    勾手:五指自然捉拢,不可用力,腕微屈。手与肓、肘,同足、膝、髋要求一样,都需完整一致。 运动时如果手引伸过度,容易把臂拉直,不符合松肓沉肘的要领。而过分地沉肘,忽略了手的引伸,则易造成臂过于弯曲的毛病。练习时,在不破坏松肩沉肘的原则下,宜使臂部保持一定的弧度,手尽量舒展引、伸,做到动作圆满顺随,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灵活自然。
    在手的动作要领上,拳论中还有“手领神随,身端步稳”之说。太极拳注重意识引导动作,这是一个特点。武术中不论什么拳术,都包含技击的方法,应用时因人变化,避实击虚,整练零用。实际应用不是依照套路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身体素质,使身手内外各个部位,在各个角度都能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熟练技击方法。
                                                                                                       本文摘自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教材
5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