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武当丹士张三丰(1255——1424年)秉八卦五行之义、太极图之理、以柔克刚之技击术融为一体,旨在实现道教长生久视、延年益寿之内丹修炼术而创立太极拳横空出世。数百年后的上世纪中叶,太极拳已派生出众多流派,并有各种新编太极拳套路流行,世界各地已有数以亿计人口习练太极拳,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具有极高的社会适应性,几乎渗透到当代社会每一个角落。 张三丰祖师毕生探索老庄之秘笈、钟吕之心法(钟离权、吕洞宾对内丹之阐述),撰有《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现四川省图书馆尚藏有宝贵的一部)问世,其核心内涵为“张三丰道家养生太极拳”,随着时代变迁,由于多方面原因,只可惜原本具有道教性命双修、文化内涵邃密、祛病强身而切合人体科学的太极拳,时至今日,颇有混同于体育运动及武术的倾向,失却道家太极内丹修炼术的真谛,为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本文遂将“张三丰道家养生太极拳”(以下简称“道家太极拳”)与当今世界各地流行的太极拳,聊作实质性迥异之探讨,旨在还太极拳历史之真实面貌。 张三丰道家养生太极拳有显著的四项内涵 一、八卦五行说:张三丰祖师所著“太极拳论”有云:十三势者,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八卦五行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史、哲学史的瑰宝,是符号逻辑、符号哲学,以特定图象象征方法来显示哲理。张三丰祖师所著“太极拳论”,从古至今在太极拳苑奉为最高经典,其中八卦五行说在太极拳修炼中致关重要,可惜时至今日知之者甚少,几于失传,确已成为濒危文化内容之一。 三丰祖师所言,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九宫,” 八卦四正四隅方位之理,其寓意轩辕黄帝崇尚土德,有“万物生长于土,万物归于土”之老论。我中华传统医学之臓象学说是按后天八卦五行相生相克学说有云:“东方甲乙木,属肝;南方丙丁火,属心;中央戊己土,属脾;西方庚辛金,属肺;北方壬癸水,属肾”。 笔者为发掘三丰祖师 “太极拳论”中八卦五行之内涵,经多年苦心探索揣摩设计出继承与发展太极拳教学所用之“张三丰太极炼丹九宫八卦图”如下图所示: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八卦者,即东南西北四正卦象“震、离、兑、坎”;一隅二隅三隅四隅即“坤、巽、艮、乾”构成后天八卦方位。“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此“九宫八卦图”正是三丰祖师示意太极拳步法运行之方位图,每步必须以“中土”为枢机迈向所需之方位,即“万物生长于土”;变换方位时,一只脚必须挨近站立于中土方位之脚,即“万物归于土”。如此之步法、步型,以构成太极拳套路的根基,正是拳经所云:“千变万化任我运,下体两脚定根基”、“其根在脚,发于腿”、“腿进七分手进三分”,笔者经二十余年实践,内涵天人合一学说,人体臓象学说,此八卦五行图確系“道家太极拳”所示之内丹修炼图。 据现代科学测定:地球是个大磁体,生活在地球上生物之生理功能,无不受地球南北磁场的影响。流动在人体血管内的血球,亦受地球南北磁场的制约而转动,与太极拳内丹修炼术中“调和气血”密切相关,失此即失却太极拳之精髓。 二、太极图说:阴阳鱼太极图高度凝聚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巧妙地把太极、阴阳、五行、四时、万物联系起来组成一个优美和谐的宇宙图景,数百年来一直作为理学家世界观的基本模式。太极图一直在道教徒中秘传,视为丹家秘宝。宋朝理学家朱熹把太极图破译为一张描述道教内丹修炼图,可谓石破天惊。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使用法”(1931年版本)盖奉为太极拳苑之经典,其中所载“张三丰先师传拳谱”,将太极图贯于全书之首,如下图所示: <?xml:namespace prefix = w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 ffice:word" /> 其著注释有云:“太极图之义,阴阳相生,刚柔相济,千变万化,太极拳即由此而出也。推手即太极之图形。”又曰:“无论何着数有大圈,小圈,半个圈,阴阳之奥妙,步法之虚实,太极之阴阳鱼,不丢不顶之理,循环不息,变化不同,太极之理则一也。” 道家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即出自太极图义,正以太极图腾为宗主,每一招一式必显太极图之形。藉此是检验太极拳至诚无伪的试金石。自古与道家文化相关联的中医学说,将人体看成是一个由内环境和外环境对立统一与动态平衡的超级巨系统,内气(太极图之阴仪)与外气(太极图之阳仪)都依赖心神系统来感知与调节,太极图形中阴阳回互的S曲线,就表示心神对内气和外气的感应调节。据近代西方学者将人体阴阳互补原理或互补规则,看成是生命存在、遗传与延续最根本的法则,并视太极图形整合成阴阳互迥的S结构,具有物质实体的DNA(基因)双螺旋结构模型,故而我太极图有“生命太极图”之美誉。(如右图所示) 《中华太极图与太极文化》束景南著(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所载:“用现代最先进的仪器对气功功能态下大脑电波的测试,显示出脑电图为一张‘太极图’的图象(如左图所示)。这一研究已经得到广泛的试验证实,并且是同中国古代太极文化(道教、内丹学)的认识完全一致。”道家太极拳在“妙手一运一太极”的拳架中显示出的太极图形,于人体大脑中呈现的太极图像之关联,有待现代科学界进一步发掘,作为人体科学的重要学科,笔者对此边缘科学充满信心,其前景无量,为探索人类延年益寿之途径,深切盼望道家太极拳早日登入人体科学的殿堂。 三、技击格斗术:三丰祖师创立太极拳,出于“以道入武,以武演道”,正是道教“丹道派”者,丹家炼形、道家炼德,以达内外双圆、随缘济世之崇高境界。 道家太极拳共载有“太极拳论”、“太极拳经”、“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拳歌”、“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五篇经论,共1554个字,数百年来太极拳苑已奉为太极拳之经典,其中包涵数十招高深莫测,进攻与防守之技巧,极合运动力学原理,可谓精妙绝伦,乃每一拳势必须严格遵循之准则,每一势拳架哪怕有微小的一招不符合技击功能,正如经论所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太极拳歌”有云:“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当今海内外习练传统太极拳者,尚部分保存原有太极拳技击格斗内容。另有多种新编太极拳套路者,多属体育运动,惜与长生久视之道家太极拳修炼术无缘。 四、道家内丹修炼术:道家太极拳核心内涵为道家内丹修炼术。所谓“内丹”者,盖有别于外丹烧炼各种矿药物之术,在于以人体为炉鼎,以体内“精、炁”为药物,以“神”为运用火候,以双手掌“劳宫”穴及十指尖“十宣”穴为导引,使“精、炁、神”凝聚而结成金丹。“金丹”者,为道家内丹养生术修炼的精华,集道、儒、释、医等文化中自我修炼的结晶,乃我中华民族文化中流传已久的古代人体科学。内丹养生学成为道家和道教文化的核心内容。其功法的传播成为道教发展好与差的重要标志。 道家太极拳所言之“精、炁、神”者,居人体脐下“气海”穴之“下丹田”以藏“精”;居两*连线中点之“膻中”穴之“中丹田”以藏“炁”;居两眉间中点之“印堂”穴之“上丹田”以藏“神”。在太极内丹修炼功法中,以两手“劳宫”穴及“十宣”穴为“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之关口。藉此,“拢气”与“合气”之着术,以获“多余则泄,不足则补”,以达人体“平秘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之效。在意气相随驱使下,将身心整合到与天地融和一气的最佳状态。对扩大生理功能、挖掘人体潜能,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大有裨益。正如《全唐诗》中吕洞宾曰:“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