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拳论有“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腰脊为第一之主宰”,说明太极拳是以腰为力点。太极拳的“沾连粘随”是“不先不后”地“随人而动”,从而身躯能够象水上葫芦既有浮力又没有顶抗那样最大限度不接受对方攻击的力量,这样,“以胯为轴”转动的身躯为了保证这样的效果,自己的两胯就必需象是浮置似的放松,从而可以象润滑的轴承那样借人之力灵活地被动而动,而为了被动而动更灵活,太极拳的转腰还必需由自己所控制的由脚而起的“四两”之劲力发生恰到好处的主动的促进作用。但是,这“四两”劲力不能作用在作为转动轴的这一胯。因为如果这样,就是杠杆的力点与支点相重合了,对身躯的转动,“四两”的小劲力必然不够,要能起到促使身躯转动,主动的劲力就必然会较大,或者说身躯转动的主动成分就必然较大,这样就很难合拍地“不先不后”地灵活地“随人而动”,身躯就很可能会接受到对方攻击的力量。而且,胯对转身发生力点作用,这一胯就很难放松,这一胯的“随人而动”的灵活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见促使身躯转动的劲力是不能作用在作为转动轴之这一胯的,不然就是错误的。
一个人的“腰”是人体上下转动的枢纽(关键),它对全身的变化,调整人体重心的稳定。以及推动劲力达到肢体的各部位都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所以太极拳经谱中云:“腰为主宰”、 “主宰于腰”。 “脊”是上下的门枢,“腰”是左右的门枢。练习传统太极拳在技术上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脊柱务求垂直中正。腰部在练拳时要求是“松”“沉”是为了有助于“气沉丹田”。能够“松”“沉”得充分,可以使上体气不上浮,下肢稳当有力。为了防止脊背或内凹或外凸,腰部又要求竖直而正,脊柱同时务求垂直中正。腰脊要有往上轻轻上顶的意思,有轻轻拔长之意即可垂直。腰脊一直,能竖直中正,在左旋右转的转动时,中轴不弯、不摇晃。中轴不弯、不摇晃的转动,才能使内劲达到支撑八面的灵活功用。同时腰的左旋右转,腰部有命门与左右腰眼(肾俞穴),故有补肾强壮作用。在练习太极拳时由于全身得到放松、思想清静.一心无二用,大脑得到相对休息。腰以上的体重,全部由腰部来承担。所以腰部必须竖直才能强壮有力,腰干挺得起来。综上所述,可见太极拳的转腰功也是很重要的,学太极拳要练好转腰还是需要名师指点的。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