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内圈
看一个练太极拳者功夫如何?首先我们看他的形架是否符合要领。第二是否放松空静以及顺柔圆活的程度。第三,丹田有否鼓荡运化,外圈能不能带动内圈,简单地说丹田是否运起,有没有内外的互通。有的人拳打得不错,内部不能运化走圈,说实在的还是属于门外汉,或者说只是初级阶段。 练太极拳如何能产生内圈,也就是由于外面的动作转圈,如何带动身体内部运转的内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问题。李宗有老师的行功十要,其中就有内外相合。没有正确标准的外形,如何能进入内炼的修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李师云:内外相合是为最难,拆成件件,穿成串串,外松内实,丹充稍坚。一屈皆屈,阴阳立判。一伸皆伸,莫忘真诠,动静开合,内外浑然。 老师说过内外相合最难掌握,初级阶段由外圈带动内圈。也即是由手圈带动身法,然后带动内气旋转。至高层的阶段,则由丹田运化,来带动身法,带动手的圈。要形成内外互通的一劲连,也即是由外至内,而后由内而外。最后内外合一,内三合与外三合高度的统一,使之内外浑然,完整一气。所谓有诸外必运化于诸内,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也是由意、气、神、形之间的相互配合,极为和谐。 在打太极拳走架时,内圈能够带动外圈。我们手上的划圆,则是由内圈来带动,也是有内气在催动领于手上的动作,也是很自然的形成了背丝扣的劲。所以我经常和学生们说,打太极拳不要关练在手上,要练在身上。要用心意去打,在神舒体静的功能态中,你会感受到你所有的动作,都有一种内气的催促你的身形。就像是用气在打,在不自主地形成了内丹带动了整个身法。这种感觉真好,它不是一般的运动,也不是一般的拳术。这是道和拳的结合,使人的生命质量提高,也是真正的契机悟道,使之精、气、神得到升华,练太极拳可以证到。 当然我主要是从赵堡太极拳的理论上,还有历代宗师的见解上叙述。但是其它门派对这方面的见识,基本上也是相同的,值得借鉴。诸如杨氏太极拳名家汪永泉,他在《杨氏太极拳述真》中,就有颇为精辟的见解。其曰: 外转内不转谓之绝,有绝而内不随必顺; 内转外不转谓之芷,有芷而不出必为馁; 外开内不开谓之支,有支而无援心断; 内开外不开谓之蓄,有蓄而无开心憋。 以上所叙说实际上都是毛病,所谓有内无外,或者有外无内。只有外转必带动内转,内开必引之外开,才能上下、内外、浑然一体,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内圈,丹田能够发动,我们的拳刚刚入门。进入则内外相合,相互呼应,相互协调而和谐。当你能够看懂一个练功者,他的动作,仿佛行云流水,起伏有序。每一个动作都有丹田引动,也即是由内圈引发外圈,身、形、神都有紧密的配合。内三合与外三合均为一致,我相信你在练功中会有很大的进步,很大的提高,甚至出类拔。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