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论------中国式相对论 中国传统的文化核心就是阴阳五行学说,(而八卦学说(易学)本身就是阴阳学说),由此而包罗万象和阐述其内在的联系。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各自独成体系,又可相互兼容。中国三大内家拳分别以阴阳五行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太极拳理论主要运用的是阴阳学说,形意拳理论主要运用的是五行学说,八卦掌理论主要运用的是八卦学说。
说到太极拳就不能不了解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包括了几个内容:
1、阴阳可分,一分为二,以至无穷。 2、阴阳互根,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为阳之体,阳为阴之用。 3、阴阳可易,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阴阳学说,实际就是表述的几个哲学问题:矛盾统一论,普遍联系观,物质和意识(功用)观,事物的运动观。增强对阴阳各观点的理解,将有助于太极拳的正确体会。
欲,掌握太极拳的奥妙,必先破解太极拳的密码,即太极拳的总法则规范。得此,即为得法,所练举手投足皆太极拳,不得此法,所有拳架即为太极操。
太极密码
一、太极基础密码
1、三维支架:身体站立时,有三个轴,即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三维立体的保持身体的支撑和平衡。具体要求,上下悬拉(悬顶---五趾抓地,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分拉),前后扳机(吸胯--敛臀,使骨盆在肌肉拉力下翻转扳紧,形成弹簧扳机),左右相挣(扣膝---圆裆,大腿骨内旋形成下部膝内扣,上部股骨头部位外撑从而裆圆撑)。如此身体在上下、前后、左右三维,都具备了矛盾统一的控制力量。
2、脊柱三关: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骶椎部。其中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在骨盆支撑以上。它们的作用是缓冲上部力量,但同时也消解腰腿部上传的力量。要求含颌立颈、含胸拔背、收腹立腰,以此来使骨盆以上脊柱树立笔直,已达到减少缓冲,腰臀部力量可沿脊柱直线上传,减少力量的损失。
3、任督连接:督脉起于会阴经过肛门沿脊柱上行至百会,任脉起于百会经过口下行至会阴。在肛门处、口腔处断开,于是就需要收撮谷道(肛门)----舌抵上腭这两个动作来连接督脉和任脉。从力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动作主要是起调节腹腔和胸腔的内部压力,以便于力量的更好的收发传递。从生理学角度看,这两个动作还有调节植物性神经和促进腺体分泌的作用。
以上三部,即为太极拳的基础密码,是太极拳所有动作的总法则和贯穿始终的总规范。是破解太极拳奥妙的总法门,是进入太极拳大门的钥匙。此为武道一式,诸式之母。不了悟此间奥妙,打一辈子太极拳也是徒劳。
二、太极拳的上肢运动密码:
沉肩坠肘,是太极拳对上肢运动状态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在于肩胛骨的松沉与外展,也就是说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坠肘”。肩胛骨的基本运动为上提、下沉、内对缩、外展四种,所谓力走后背,实际就是指腰腿部大肌肉群发力时,力沿脊柱上传,至肩胛骨部,通过肩胛骨的支撑传导作用(肩胛骨处在沉下外展状态),传递给臂、手。要求在发力之前手臂先到,所谓稍节起,根节催。
三、太极拳的下肢运动密码:
迈步如猫行,是太极拳对下肢运动状态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是吸胯敛臀和大腿的提、落。所谓根节起(中节曲)稍节随,腿部的根结是腰胯,中节是膝,稍节是脚。即动意在腰胯,起步在大腿,小腿以下当“木杆”,如踩高跷。
以上即为太极密码。以此可以破解以下太极拳的奥妙。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