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顾留馨与沈家桢通信汇编(4)

2009-5-28 08:51|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793| 评论: 0

摘要: 家桢老: 7月19日来信敬悉。 您建议由社调照奎来沪按其动作照片彻底改写陈式事,当然最为理想,但目前事实上很难办到,因为一来社方无此预算,二来照奎的单位未必能同意临时调用。因此您的建议请照奎来沪事,我可以向 ...

    家桢老:
    7月19日来信敬悉。
    您建议由社调照奎来沪按其动作照片彻底改写陈式事,当然最为理想,但目前事实上很难办到,因为一来社方无此预算,二来照奎的单位未必能同意临时调用。因此您的建议请照奎来沪事,我可以向闫海同志再谈一下,但估计无此可能。弟意见为了争取早日出书,可仍按剑华老原稿动作说明略为补充明白,加上您对要点的体会缠丝劲的阐发就可以了。理论部分有您的“八个特点”已足阐明陈式的特点。至于元龙同志改写的部分,对的部分可以采纳,但主要靠您的裁决。编写动作说明有一套公式当然好,但主要是学而后化,能表达某式的精义所在。其它四式,杨式为重新写起,动作说明与运劲体会混合叙说,由傅钟文口述,周元龙执笔,安排他们脱产从事,图绘的也较细致。我仅参与编写计划和动作上的讨论,稿咸后仅作些修补。吴、孙二式仍按原书说明,无甚变动,元龙曾计划把孙式改写得详细些,结果孙剑云未同意,前些日子并把稿子抽回去重版,大概是不放心之故。元龙也想补充吴式动作说明,经我劝阻而罢。武式由郝少如自写,动作说明也极简单,略如孙式,理论采取其父月如的遗稿二篇。因此其它四式的写法也是没有统一规格的,不是说明详尽的。陈式拿现在您稿来看,质量不比它式为差,优点较多,这是不必气馁之处。问题仅在有些动作说明读者不易比划,个别接头处需补充说明而已。我曾托人将您原稿眷请,并作了些补充,由于事忙未搞好,这是抱歉的事。至于动作说明原系按剑华老原稿作补充,基本上和照奎的动作一致的,这是当初(1958年秋冬),照奎、剑华、经梧和我四人在京商讨过的。
    希望您即着手补充和改写陈式第一路,早日完稿。别人的意见,只能作参考,否则这也有意见,那也有意见,任何书都出不了了。将来再细细加工,再版时修订,不断提高质量。总之先把陈式第一路出书要紧。
    进行中如确要我俩商讨的,您来沪几天或我去杭几天,可另函商,费用只能自己负担,因为目前公家的预算极紧。我虽事忙,但理应全力支持您的工作,使发科老的拳式早日与读者见面。陈式二路稿,元龙已寄给社请北京方面审稿提意见。一路完稿,先出也好。闫海同志去哈尔滨,八月下旬可回京。
    顾留馨1962年7月22日午前
    留馨学兄:
    7月22日函奉悉,二套架子说明已寄社,一路架子,无论照奎能够南下与否,均要细阅一遍,兹先将元龙同志对于原则上的怀疑的三点,关系着太极拳练得正确与否,所以不得不加以注重,提出奉复。其他改动与合并俱佳,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待将要点详加复核后再行奉告。元龙同志所提出三点答复,务请我兄加以复核批判,倘认为对的请交元龙一阅,内中一条“上下分虚实”乃杨师醉后所传,经过陈师说明陈式架子及推手亦是这样,个人体会有虚实,才有圆活之趣。
    因为各式单出,陈式编排拟可作进一步研究,关于陈式太极拳应该是我们二个编著的,请将所著可以加入陈式的尽量加入,不必客气。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7月26日
    家桢老:
    7月26日来信敬悉。连日因养兔有跳蚤,被咬不能安睡,致精神不佳,今虽用樟脑丸消除跳蚤,已得安睡,但身体又受些损失,复稍迟希谅。
  陈式单出,编排确需进一步研究,今试补拟如下:(一)简介,(二)八特点,(三)缠丝劲图解,(四)一趟二趟的作用和特色,(五)一趟二趟图说,(六)陈式的推手,(七)附录:1、陈王廷:拳经总歌,2、陈鑫:太极拳经谱,太极拳拳谱,太极拳缠丝劲沦。其中(一)、(六)两篇为弟所作,:二)至(五)为您的作品;(七)当代为抄录寄奉,其前加陈鑫传一篇(已写好)。由于元龙曾对八特点有所怀疑,但他又并未看过您的原稿,故我早已去信北京寄回八特点给他看了。以上文字,凡在上海的,日内寄磬,请为编排成书。至于出书署名问题,原委托您写,也是您付出劳动的,岂可别人同署,我写的两篇,您也提供了意见,这是相互启发帮助问题,在简介中已提及是我写的。“文责自负”,职能分清,才近道理。因此请勿客气为是。您对元龙疑问三点的答复,已给他看了,并说明各式有基本共同点,也有具体特征,各有心得体会,不能以个人心得体会来衡量或限制别家。看来也不会坚持异议了。
    但弟对“上下分虚实”问题,认为“上虚下必实”,因为陈、杨练法的特色;但也有左上下或右上下虚或实之处,错综互练,才不偏执,此点仍请斟酌。方圓相望,阴阳互根,原极错综变化之能事,不讲死,也较能折服各家也。不知当否?
    陈式用照奎现在动作写,确为增加您的困难,但大体上写的一致,所欠缺的仅需补充明白些,弟有见及此而无暇、无能助成,致多周折,思之歉然。好在多一反复,质量上自可提高一步,未始非“失中有得”也。陈式各方翘企出版,您早日编辑完稿,即可寄出付印。绘图如认为无问题,可先寄出版社制版。杨、武两式图版已制成,图样已寄上海贴于书稿,全书即可寄出付印。陈鑫拳论我所编辑较多,陈式中仅采几篇者,一则附录过多,篇幅过巨,二则单出的理论中将纳入较多陈鑫拳论。不知尊意如何?
    关于宋仲殊的肘法,我于总论中曾采入尊见,但剑华老认为所谓宋仲殊肘法为假托,且现仅存谱不见得有人会练,可以不提它。我思之甚对。特为奉闻,供您参考。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2年8月2日
    留馨学兄:
    前寄来代购笋干10.5元,已经收到,曾记前函已说及。现将一路图说一并寄上,内中照弟的意见改了些,不知对与不对,有无牵强之词,务请拨冗代为斧正一下。不偏执,不讲死,这是明智而正确的指示。
    稿在未刊之前,指摘愈多,稿的质量也愈高,是极有帮助高兴的一件事,一待刊出后,有人指摘,那真追悔莫及了。
    上次元龙同志所提意见甚好,惟太客气说有不尽符合处,没有举出具体的那些不符,使弟思想有些凌乱。来信所云,但也有左上下或右上下虚或实之处,请举一些例子,以便在特点四中,据为例子改正过来。

专此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8月4日

[page]


    留馨学兄:
    前日已将图照及说明寄上谅早收,陈鑫拳论仅采几篇,以免篇幅过巨,甚好。单出书内可以全部加入,尤其是根据他的精义简练出那本打字出的一篇(您上次来杭带来的那一篇),可以代表陈式全部精华,宋仲殊不加入也好,除了用肘练习对身法有帮助无甚特点。
    此次特点北京寄来,连同动作说明,均请元龙同志提出具体意见,最好列举,地点,怎样不对,如可以先改,即请改了寄来,不必客气,免得摸索,延长时间,转多周折。  专此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8月6日
    家桢老:
    8月5日将您的八个特点和我的两篇及附录寄奉,本想请您统一修润编排,6日接到您一路图解稿,图解中我已就您的意见作了些补充。乘便也看了几势元龙补充的说明,觉得引用王、武、李的拳论多,未曾引用陈鑫的拳论,这是他未曾研究陈鑫著作之故,真是憾事。要不要即寄给您编目录,请即告知,如要元龙代劳那几篇请修润后即寄来。陈式一路稿大局已定,我想说一下过去一段的情况:动作说明修补明白些.这是我提出来的,也曾征求过您的意见,但元龙在接受统一编排任务后,对八个特点曾有异议,可能受了某些人的影响,拟加修改,他事实上又未读过作者原著,为此我提出较严厉的批评,并向闫海反映这样做不对的,因为我俩是欣赏您的系统理论,也顾虑使我为难,经过说服批评不要头脑发热,总算对作者的系统理论尊重了,不动了。由于出版办法改变,你我的所谓总编辑名义很自然地已不存在,但我还有所建议于其中,是为了把书出好,也避免引起误会。关于第二路既已寄去北京,随出版社处理好了,我对二路功夫也未下过,元龙要问动作,我不敢自信,因此未比划,此后有关二路的事,弟概不过问矣。如一路出版,也好。总之,希早日乐观厥成。
    陈鑫著作集录,我原定列入陈式附录,后因改为五式,又拟作为五式附录,现又改为分出,故曾拟列入理论部分,我现考虑多费一些时间把理论重写,由于时间精力关系,恐近月内难完成。来信云所录陈鑫理论可以代表陈式全部精华,为了发扬陈氏拳理,使它式也能参考一下陈氏拳理和对陈式读者更多帮助起见,还是把它全部列入陈式图解中。不知尊意如何?如赞同,我可一并寄您编目。
    关于上下分虚实,是陈、杨、武练法的特点,陈式一路确是这样分虚实的(除独立式),惟单鞭也可作左上下实,右上下虚地练,杨、武的扇通背等式是左上下实的。问题还在二路,二路中有许多动作是单面上下实或虚的,如斩手炮的左臂横击,左腿弓出管脚为实,黄龙三搅水的进步为右上下实等等,因此我认为上下左右交叉分清虚实是细致的练法,但不必讲死,在错综变化的原则似可不必讲死。我意见您的第四点特点是成立的,但可以说得圆活些。
    一年多来,由于五式而引起的理论上的争辩,对我启发帮助是大的。人事关系上也得到一些经验教训,这些都是收获。
    我俩都是喜爱研究太极拳理论者,我还爱好武术史,套路动作说明我见了头痛,您也不善于此(虽然比我好些),让我们在理论阐发上继续努力,经常交流,我改写好后还要请您建议和修补。近来在研究经络学说,还把从郝少如兄处研讨得的武式练法特点用文字组织起来。书生积习,拙于酬世,颇用自笑。事繁,读书较多,体力仍不好,很羡慕您的老当益壮敬礼
    顾留馨1962年8月8日
    留馨学兄:
    接到您8月8日长信一封,使我非常感动和感慨,今就来信程序敬复如下:
    八个特点经闫海同志全部改过,简明扼要将原稿重复等缺点一扫而空,既不失原意,非常感佩。
    您的两篇,陈式太极拳简解,我的看法,陈王廷为第一段,他的官职经历作为附注,陈长兴、陈有本、陈清平作为第二段,由于陈长兴传授杨露禅,陈清平传授武禹襄,使陈式太极拳传于外姓,使太极拳得以广泛的传播到全国,陈家十四世是传杨的一个转折点,凡是后代做什么工作等等历史性的事件都归纳在一起说,武术精义等归纳在一起说,这样读起来比较方便明显些,弟想您处必有底稿,如都赞同请即改写一下寄来。
  陈式推手您所举的材料丰富,内容大半是陈鑫氏的说法,比较新颖,但是成为系统的叙述,颇费时日,弟对陈鑫的理论了解引用都少。我想提出不成熟的意见,就是此次陈式拳,几经曲折,恐有流产的可能,周元龙、杨炳诚等为徐老的旧雨,对于吴式理论知之甚详,要是与吴式太极拳理论不同,当然不在赞同之列,徐老南来,不为无因。
    现在陈式一路大局已定,请即将图稿寄来,以便编目,弟意陈式太极拳为了赶赴时机,编列项目如下:
    1、陈式太极拳简解,2、陈式太极拳八个特点,3、陈式第一路架子图解,4、太极拳缠丝劲论,5、太极拳经谱,6、太极拳拳谱7、陈鑫传。
    预备做第二本“陈式太极拳”:
    1、您做的共同理论那两部,2、陈式太极拳第二路架子图解,3、陈式太极拳推手,4、您归纳陈鑫氏理论一篇(打字的),5、附录,太极拳论图解,太极拳行功心解图解。
    此次在书中声明二套及推手在将来第二册中。
    弟意先出一本,第二册后来再说,能够第一册得人欢迎,则第二册就不成问题,这是弟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如蒙允许,请即来信示知为盼。关于上下分虚实的问题,详另三页,是不是可以转请元龙同志一阅,请酌,如他不提此事,也可不读了。请将一路图解寄来,以便排列项目,此次虽然忙了许多时,未能完成五式统一工作,但是已取得经验,我们以后应继续努力,必有实现的一日。
    专复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8月

[page]

 

    又:为什么要上下分虚实?
    因为双足有虚实,双手有虚实,不使手与足的虚或实同在一边影响到重心超越过两腿间三分之二的界线以外,形成一足全然占煞,一足全然无力,失去连随的灵活性,造成偏重偏浮的病象,总之手与足无虚实,何来上下分虚实,上下能分虚实,乃由于双手双足有虚实而来的,所以:
    1、如提腿独立的隅手运用,为了一时稳定重心,不得不在独立足上的手,同时为实,以资平衡,如金鸡独立。
    2、如手被擒拿要劲,为了顺应对方要劲方向而行采捌,此时以解脱为主,提腿下霞上翻,如斩手炮。
    来函所举的三个拳式:
    1、单鞭,当左手分开向左如鞭甩出,是左手虚左足实,后左手下沉的同时松开后胯(右)勾手掌心翻向外时身体转正过来,此时单鞭完成是右手虚,右足实,左手实,左腿虚,最好问照奎师弟,是不是单鞭完成要松开后胯身体转正过来?
    2、扇通背,杨式扇通背这一拳式,正好杨老师说过的,当由“海底针”,向下一沉(右手)由脊背弹性提起,右手向上,坐右腿是上虚下实,左足迈出左手伸出,是上实下虚,左足迈出左手伸出,是上实下虚,配合着双手有虚实,双足有虚实,一待放为开劲,左掌心向前上放劲为虚,弓左腿为实,同时在头上的右肘,肘向后下放劲为实,这样放劲才能通过脊背,如果左前手与左足迈出同时向左前一推劲,这不能叫通背,试做或请问傅钟文老师便知其详。
    3、黄龙三搅水,陈老师云,此式为调整呼吸及上下相随的,还记得清,他说当右手划圈到圈底时,右腿提起,划到圈项时右腿落地,是符合要求的,换为左黄龙三搅水是属于提腿独立,一待下落,立时又恢复到上下相随了,这也可问照奎师弟的。
    这三个题,题1、3陈老师正好说过,题2正好杨老师也说过的。
    留馨学兄:
    前上一函到尊寓谅已收到,现在细想分为两册,恐怕来不及了,对于八特点虚实篇已按照指示改得活动些,简介将历史性部分列入附注,未知尊意如何?
    来函云及出版社办法已变,你我所讲总编辑名义自然不再存在,但我们的合作,不以此微未任务分散了研讨精神,我们合作将永久下去,谅不讶怪斯言。
    您上次来杭带来打字本陈鑫著作,虽然说法与王、武稍有不同,精义则一,我想帮助陈式读者,请您寄来把它全部列入陈式图解中,以提高读者渴望。
    推手一篇细读内中:陈氏独创性推手的内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推手要言,太极拳八门劲别与推手,棚捋挤按四正推手,推手主要在取得沾粘连随,採捌肘靠的有力配合,是不是分别纲要写下去,但是时间上恐来不及。前函云及拟做缠丝劲图简介及一、二趟的作用和特色,取消不做,在第三个特点中补二张左右手缠丝图,一、二趟作用一稿不做,所有纲要拟加入陈式拳简介内,未知尊意如何?上次在杭拜见过您的二位工程师,帮弟编目,内中邵工程师七一党生日,太极拳表演比赛列入第二名,第一名是牛春明的女儿。专致敬礼
    弟  沈家桢1962年8月13日(待续)

4

点赞
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