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顾留馨与沈家桢通信汇编(3)

2009-4-23 11:12|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634| 评论: 0

  

   (续上期)
    家桢老:
    1月9日来信敬悉。由于在党校学习,只能等到今天星期日作复。
    关于“五式”章节按照一般科技书的编排,我是赞同的,每式及其文字,我看可以这样做,但是图号方面,我以为各式可以独立编号,主要理由是不必多费时间去添注章号于图号之前,特别是动作说明内引用“同前某图”处很多,逐一去添注不胜其繁,弄错了反使读者查对不便,排印后校对工作也较费力。图号不分章而独立编号对查阅较为省便。
    您的“八个特点”的附图,由闫海同志处画图,您在压缩时可以不另绘图,倘有更动则应另绘。杨、吴、武(李、郝)孙各式,目前已不知有二趟拳,对其它各式可以不提,对他们说还有二趟拳,徒然引起争论,因此陈式尽管有头、二趟拳,对其它各式可以不提。散手,其它四式都不写,我看也不必提出要求,陈式现尚保存的二趟和散手,趁“五式”出版时和盘托出就够了,现在各式拳家还有懂得散手的,今后自会整理出来的,毕竟功于一役,目前是有困难的。
    杨式特点用杨澄甫老师的“练习谈”和“十要”,将来我加以修润,删去宗派观点,傅钟文先生的笔拿不起来。郝式的两篇论文,是用月如先生名义,文稿留在闫海同志处,不加改写我觉得也可以。各式简史,只能等我学习结束后,赶写出来,分抄给您们审查。
    匆匆作复,最后盼您劳逸结合地进行写作。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2年1月14日
    留馨学兄:
    2月4日信奉悉,八个特点已经压缩完毕,返了几次工,现正誊写中,将来还要请您斧正。
    现在写二套,觉得无处下手,只得暂将贴在长条纸上细细看,如第一趟一个拳式有8张不等,这一(二套)最多两张,是太不够的,写作出来恐怕读者看不懂,现写一段试试,碰到困难再向您报告。
    关于考据,弟更无成见,吾兄研究有素又多材料,可资论证,请自由运用,不必顾虑。二套拳式一览表,经过您与剑华兄重新订过,请即抄寄一份,以后可据为定式。专此敬礼    .
    弟沈家桢1962年2月14日
    留馨学兄:
    接到l8日来信,月底即可结业,想可早日完成您的写作,凡太极拳势名采自拳经,尤其是戚氏的,都应该采用原名,来信所说,徐哲东所
收二套,名称有二种,可否抄示一份.或将原书寄来,以备参考。
    二套有几个相片,现正思索应放在何处,有些本来用拳的,而现用掌,也许陈师晚年精进改的。专此 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2月24日
    留馨学兄:
    3日来函敬悉,轮训结业可贺,考信录已收,内中二套名词可供写作时参考,二套照相不全,且所照镜头不是固定一面,对于前后排列颇
费思索,内缺少的由头套内摄取近似者加以说明,以便周元龙同志大笔描写时参考。所以每个动作及联系动作的照片,均先定面向再定行进的方向,因离开陈师近三十余年陈师架子当然有些精进改动的,为了配合他的照相片,不能以从前所授时的严格一样,待写作完吋再请指正。
    八个特点一次尽力压缩,力求没有重复,八个特点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说到时又不能不提一下,预算近3万字或者多一点。专此敬礼
    沈家桢1962年3月9日
    留馨学兄:
    所寄稿件均收并敬悉,上旬左右来杭,极其欢迎敬聆教益,二套写作返工数次,初稿已完成,所写方法正如尊瞩,预备能看着练习,将来相片还要补绘,余容面叙。专复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4月6日
    留馨学兄:
    昨上一函,将八个特点的目录寄奉,谅已鉴及,关于各拳架动作说明未寄,在下月底能否寄出,如不能全部寄出的话,请将陈式头套图解寄来,以便补充并添绘足印图,与二套可以一律,因补写及绘印,预算要一月期限,如不久要寄出,即请作罢,专肃,即请示知为盼。敬礼
    沈家桢P962年4月28日灯下
    留馨学兄:
    在沪承蒙照顾,并蒙盛宴,谢谢,并转谢傅、郝二位,头套二套和一套的动作说明及虚线划好,即请周同志尽先寄来,以免各式具已做好,而陈式单独落后,推手既已写就,又有陈老师的推手照片,堪称全璧。
    徐老此次南来,有何妙论,均请随时先示,以广所闻。专此敬礼
    学弟沈家桢1962年5月26日
    留馨学兄:
    前嘱购办笋干未能做到,兹有邻居亲家从乡中来,带有笋干十余斤,代购3斤,每斤3元,尚属尖端之品,已由邮局寄上,谅已早收。
    陈氏稿、北京稿及徐老到沪情形如何,便请赐示为荷。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6月6日

[page]


    留馨学兄:
    读10日来函,欣悉徐老来沪请其讲演听众近千,果然名下无虚,想所讲演的必有记录,如有请借一阅,以便有所参考。6月6日解放日报登载大作,对于吴式是一个忠实指导,想徐老阅之必能满意,钦佩!元龙同志对于徐老介绍一篇,才知他是全国运动委员委员,无怪对于太极拳的批评指责,如同严师训责幼年学生的一样,才知所以傲视一切由来。专复并致敬礼
    弟沈家桢P962年6月18日
    家桢老:
    20日接18日来信敬悉。徐(致一)演讲,未有纪录,系对初学作讲解,理论体系与其著作一致。
    元龙受闫海同志之托统一各式的编辑工作后,进度不快,已嘱其先将陈式虚线画好,动作说明略作必要的补充,弗多妄动,早日寄奉。弟工作太忙,督促无方,致延时失约为歉。今天还和武术办公室邵、何等开会,对此事提出了检查批评,想可赶紧些矣。闫海同志来信说:教材停止编写,不去东北了,我准备去信必要时由其动手加工,较为老练快速。致以敬礼!
    弟顾留馨1962年6月24日
    留馨学兄:
    接到您24日来函,敬悉徐老来沪讲演,未作记录,默想此老或者愿意五式编著不成,即成最好没有陈式的幻想,则彼吴式太极拳是可独霸论坛,但是不加入五式,又烦声望,所以徐老对此五式似有进退维谷的苦衷!
    元龙同志谊属吴式同门,徐老来沪当然要尽情照顾,因而延长工作时间是可以理解的,好在吾兄已经催促,当可早日完成矣。
    闫海同志不去东北与本书是极有帮助。专复并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6月26日
    家桢老:
    陈式第一路已由周元龙加王,前天已迳寄奉,我因事忙,日来又因齿痛就医,未能细看,趁今日休假,略述己见。
  .陈式动作,发科老师晚年略有修订,弟意可按照奎等现在所练所教的作图解较妥,因为他们重教,说明与他们的一致,不使他们被动。但元龙系新近向杨炳诚(照奎教的)比划,我仅抽暇略为比划,可能有不正确处,还望细核一番。元龙的加工如补充明白您老一定很高兴,但如有不对头处,望一一改正。我仅提出原则为:在不失原作者原意下进行加工,特别是理论体系须保持原来一贯的完整性,不可妄动。
    我的总论部分,徐老和孙剑云签注意见,不足十条,误认为以陈式为主(其中我引用陈鑫的话较多)。据闫海来信:看来总论难得孙、徐的同意,拟先将五式分出,或丛书式样,总论和附录也单出,让读者去品评,并有利于自由发挥。我已复信同意这么办。总论就徐、孙所提某几点不同看法,准备择善而从,坚持原则,以王、武、李、陈四家拳论为标准,加以润改,仍本融会诸家,求同存异的写作方针作修补。剑华老的签注基本上同意我的分析和论点,并批驳了徐老某些看法,如刚柔相济问题、螺旋与抽丝问题,给予我写的部分很大的支持。
    元龙从去年夏起全脱产绘图及助写杨式说明,我们已给他两个月十多天脱产时间,7月底期满,过此另有任务只能业余为五式工作(原来只搞编辑工作是预定可以提前完成的,但又想搞改写工作,时间就不够了)。因之您的稿能在月底前寄给他较好。愿您老劳逸结合,祝您最后成功!
    顾留馨7962年7月P5日午后

[page]


    留馨学兄:
    元龙同志所画陈式一路的图说已收,今又接到您的来函,出版社对于五式分出为丛书式,总论和附录亦将出单行本,并悉吾兄同意,使弟年来对于陈式架子动作说明,有了新的希望,今分述鄙见如下:
    陈式一路动作说明,原就剑华兄原稿加以补充的,虽然多了几倍篇幅,但较其它四式太觉简单,其中原因是弟从来对干动作说明是一个弱点,工作时总觉一人专此比划动作,另二人在傍书写完毕时一段一段加以核对,图不够补充图,图不能表现者补充说明,此间无一人会练陈式的,只好自动自写,非常苦闷,既无人帮助,又无人代为检查,既不能离开相片,而相片有些拳式为陈师所未教,有者亦于弟的学习时不同(观陈师一路与照奎弟的不同其变迁可知),为此,只得凑合着写下去,非常难过。
    且因平时练习,乃系自编的陈杨架子合并式,已有十年之久,因而对于陈式严格的动作有所生疏,所以对于架子写作非常难过,此次元龙同志具有写架子动作的经验,改动比较好的(如原则上要点三项,另详),但是写的底子太简陋,虽改仍感到干枯,这是自己水平的所关,强不来的。
    杨式有杨师生前所写的动作及要点,结构规模已经树立,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以补充。孙、吴两式都是生前集合多数门人会写,此次既有专书独享其权,加入五式诚非得已,能得各式分出,二位同志加入五式的苦闷已一扫无遗。武式有郝同志自己的相片,可以尽量发挥自己的思想,自由运用其动作说明,怎样说都是可以的。
    独独陈式的情形不同,既未与相片者同处一起看他练过此拳,有些拳式已经改变而有些又系新加,所以陈师相片与照奎的不同,因此拿起笔来,就非常苦闷,有只能就相片理想所及的写下去,虽然去年交了卷,仍然是彷徨不安。
    内中关于要点一项,本为闫同志初次来杭时开列项目之一,现看各式的动作说明间有要点写作,而不是每一拳式都有要点,而要在乃说明动作上的要点,而不是这一拳式精义的要点,这样也就写错了。
    现在陈式与其他四式相比,在说明上有天渊之别,读者对于陈式太极响住既久,要对动作说明比照学习,必将感到失望,会影响到陈氏太极的发展。
    我们不是私于陈氏拳,毫无门户之见,而是为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所号召,将此拳创造的真理,得以正确的发扬,为社会主义建设,不致排入行列之外的一点。
    观吴式太极拳家李剑华到慕三等,杨式太极拳许禹生以及我们都是学习过其他太极拳数十年者,最后钦服它的真理,才肯进一步向它学习的,这也是陈式拳特点之一。
    我们对于某式太极拳用某式人或其后人照相,及与此相片相连带的作动作说明是最正确的措施,如用此相片的同时同学担任写作的动作就会有出入,如用三十年的同学写此相片的动作,必然是有错误的,因分开三十年各有变化,强求一致是有困难的。自从61年5月17日寄出此稿后将及年余,对于这项动作说明常盘旋于脑海中,感到彷徨,内中虽有索回重写的一封信,但自信索回仍有写不好之感,且为时间所限制,因而作罢,这是自己的错误。
    当前出版社已决定改为丛书式“各出各”的办法,前此为时间所限制的,现在可以不限制了,因丛书是可以先后出版的,为此弟正式申请”重写动作说明”,仍照初次建议,请照奎同志来沪比写,所好相片已经划好,照奎已经下放,专写动作说明,时间不致延长过久,使动作写得详细些,能与各式同样,主要使读者能够照图学习,庶可配合上吾兄所作的理论。弟深深想到按照照奎动作来使相片与动作的统一,方可得到渴望已久陈式太极拳者的要求,用他的拳照写他的动作说明,最为明智合理,这样也就没有分岐的缺点,若有别人写,别人的动作不但费尽心机且因拳式三十年来变迁的关系,难得一般练习者的信任,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总之,一误岂能再误,陈式太极拳尚未付刊,即遭许多危害性的攻击,足证百家争鸣是一项艰巨工作,幸而出版社有各式各出丛书性的方法决定,有此良机,机不可失,正是彻底改写之时,前此有所不能尽量发挥的意见,现在可以了,如“动作说明”必须专写,必须达到与各式相仿佛的一样内容。敬请吾兄毅然决定,转请社方转致照奎来沪,比照其动作来写,必能较前详细,且可附加足迹图,统此种种均请鉴及,为了做好工作,不尽欲言。敬礼
    弟沈家桢  1962年7月19日
(待续)

历史解密顾留馨与沈家桢通信汇编(2) /jiaoliu/wlzt/200903/10655.shtml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