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历史解密顾留馨沈家桢通信(2)

2009-3-18 17:17|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128| 评论: 0

 

  两接来函敬悉,拙稿尚有一章未誊清,本拟誊清后再检查一次,应补相片再寄上,现在既然吾兄14日左右就要北上,拟应在14吕寄上(如最后一章未写好以后补寄),相片问题以后再说。
    徐老所说各家拳路、特点、要领及理论,最好是要的,不过内中有了矛盾要解决和统一,是写总编的一次艰巨的工作。虽然有《太极拳论》可以代表推手,《行功心解》可以代表走架子,两篇内特点要领及理论,都是正确的,各式太极拳都奉为标准,但是有的与己背道而驰或拳曲解说,所以统一是一件革命工作。
    痱子疮节痊愈后,又闹脚气病,不能走路,剑华兄来信说人不可与年龄争,诚然。专复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9月8日
    留馨学兄:
    兹寄上拙稿计两编,1、内缺少放大缠丝劲比照练习图两张,“一张单手”、“一张双手”。因图上主附有相片,才能使学习者按图比照螺旋,半日即可学会后,离图自练,此两张图最适合医疗体育者要求;2、内站架子,十二种拳式应每一拳式两张相片,尚未去拍,或者可以不要相片,请详阅后酌夺先复为荷;3、四正定步及移步,推手内四正发劲,应每劲正侧面二张照片i4、四隅拳击散手,摘自二套十个拳式,每拳式应有相片两张,共二十张;5、揭手即大捋相片应有八张,最好收别式大捋的相片,勾下来的画,多画几张作为制式捣手的附图,或者至京由照奎弟另拍几张,统请酌予办理。
    前者闰海同志及吾兄来杭,得悉此次写作为发扬中国太极拳,使遗留下来的不致中断,尽量挖出,深入浅出之。所以这两编始不更改,易
于为群众参考,不过内中许多不确当处还诘以同学的谊分予以指正,盼复。此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9月12日
    家桢老:
    尊稿(一)(二)两篇,陈鑫原著及来函均收到。大作渊博,论证精详,钦佩!至于需否全部刊入“四式”。尚待与出版社研究。吴式理论,徐致一老的意见已于前函中奉闻,孙式闻正由剑云在补写理论,俟弟到京后再交换意见,各式不同点的阐明,由于分工写作,详略上、文风上总有不统一之处,须全部稿件到齐后始能校核。如何之处,日后当再函商。弟已定于16目车去京,共同理论部分,已写就一部分,到京后可专心续成之,此工作较为艰巨,恐非目前吾的水平能圆满完成,但当尽力以赴耳!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1年9月14日
    家桢老:
    我于17日到京,尊稿列入四式部分,经商量后初步拟定采用l八个特点纲要及结语;2:单、双手顺逆缠丝的练习:3:捣手与八个特点;4:描手制式的运动方式;5几篇古典拳论(王、武、李)的注解。
    因此,先请您老将缺少的“放大缠丝劲比照练习图”(单手的、双手的)附上相片,一并寄来。掲手相片,这里当参照杨老师式的拍照绘图补入。大作体系完整,极合专书发挥,为了四式分量关系,拟作上述处理。佘容续告。我约lO月底返沪。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1年9月23日
    留馨学兄:
    来函敬悉一切,承嘱将单双手缠丝劲图及补照相片寄上一节,现正另绘,务须可以独立为医疗体育健康的学习,因体弱多病者喜欢简单无师自通。此两张图约中旬可以寄上,因来函遗失,内容记得清楚,唯新地址忘记,请来信为荷。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10月4日
    闫海同志:
    前寄上武当剑术跳高一篇,谅已收到并转练习单位参考了。所写太极拳,您见了顾兄谅已悉一切,现在补上缠丝劲的大图,内容比照前写的补充了些,不日即可寄奉,如看到时请比照试试,请将内中缺点,指示为荷。
    弟沈家桢1961年10月4日
    家桢老:
    10月4日来信收到。单双手缠丝劲图及补照相,你将存中旬寄来,甚慰。
    徐致一老处,已和闫海同志去拜访过,对理论部分不同的看法在气的问题。徐老认为气只有呼吸之气,其它内气感觉是神经未梢的作用。当然连带的不同意太极拳与经络学说有关系。
    我看我们不必在难于统一的问题上争辩,只要气功和经络学说不被否定(它在实践上有成效是不会被否定的),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体会来发挥吧。共同理论部分我是依据王、武、李三家来写的,基本论点是太极拳是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拳。徐老在这点上也提到过,不过解释起来是重柔轻刚的。这是陈、杨两式与吴式的论点不同之处。太极拳向医疗性、体育性、技击性三方面发展后,理论上练法发挥上就不可能一致,五式现为传统的拳,理论上还应当发扬传统为适宜。祝您健康!
    顾留馨1961年10月12日于北京

[page]


    留馨兄:
    兹寄上缠丝劲图两张,最好原样大张附在书内,欲求医疗体育者即可将书内图纸撕下学习。这种无师自通,促进普及,提高体质,还是党对先普及后提高的政策,如何请酌夺为荷。
    徐老所说没有气功仅有神经未梢在活动。这是代表太极拳神字的说法,“神”是神经系统内各项,当然未梢也是其中之一,不能说只有神,没有气(呼吸气只能达于肺泡内气体交换,如到达组织器官内,那是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这样不但经络学说要否认,就是举世所说
的生物口(整理者注:此字辨认不清)位,大概也在否认之列。
    您所说,“只要气功和经络学说不致否认,我们还是按照自己体会来发挥吧,”我极拥护您这主张,各式传统的各种说法,当然内中有健
康的东西,过了时的东西也有,现在还不是统一的时候,这是将来成熟后的工作。您这种态度是正确的,此书本来是合订本的性质,出版之后,摊在群众面前,内中就有比较性质,听凭群众批评。批评一多在若干时日后,自可另有一种代表中国太极拳的统一理论的方式方法。
    现在来信谈及五式,大概添了郝式是不是,请示知。
    弟沈家桢1961年10月20日
    留馨学兄:
    去年寄出版社一书名为特点掌握和练习程序,内中以陈式太极拳为主,间有将杨、李式理论加入,以资证明陈、杨、李是一致的,杨、李是陪衬,可作参考不能说是共同理论。后来~想此次汇编太极拳,在陈式方面只要前面特点纲要及内中抽出几章即可适用,所以另附目录一份,至共同理论部分,为了见多识广及理论精辟,非吾兄莫属,还请不辞劳苦,继续担负,拙稿即请剪裁揉和为荷。当前发展的时际,居于这样的地位和革命立场,除吾兄担任总编外,无人可以主持这一艰巨工作的。
    陈师对于一、二趟均留有拳照,这是极宝贵的遗物,可说陈师为不死矣。弟学习二套时间不久,因刚性震脚关系不能常练,去岁练过一次,右脚第二日就抬不起来,经过两月方愈,其中奥妙未能体会,恐写来不能适合要求。专复即此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11月5日
    家桢老:
    弟于4日返沪,因忙于会议和工作,今天{星期天)午后始能和您通信(8日收到您5日来信)。
    关于共同理论部分,经和出版社研究后,认为应以您的“八个特点”为主体,徐老著作中的“技击上的几个特点”、技击上的力学根据,以及我写的一部分拟请您综合整理,使内容避免重复,观点一致。所以要烦劳您老的缘故,是从“实事求是”出发,一来您研究理论已有几十
年,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二来您虽年高,但在时间上总可以每天有半天从事写作。
    我在这里不但工作较忙,对“五式”尚须改写“源流”,为各式写历史和特点的“简介”,附录古典拳论的考订文字和作者小传,任务也不轻,二、三月内能搞好这些,在我要化很大力气。因此,理论部分若仍归我综合,一来力有不逮,二来时间不够。此事还望多费心力。您能否在近期内来沪~次(体委招待所可以招待,备全国粮票,但伙食差些),当面交换意见,半天研究,半天自由支配时间。当面谈较好,否则要写上几千字往返交换意见,有时还谈不清问题。
    23目为了欢迎杨澄甫老先生三子振锋来沪访问,体育宫准备举行杨式太极拳表演会。明年2月份我和闰海准备到杭,会同您老作最后定稿。
    二趟拳如您老有余力写动作说明,可以同时列入陈式。这本来是我的主张,为了适应您老的“分段练习”。目录和写作计划先附奉,希修
补。您行期有定,希即示知,以便到站迎接。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1年11月13日
    留馨学兄:
    兹接来信,目录和五式太极拳编写规划,有了规划,可以分头工作,是很好的措施。承嘱几项工作,未忘拳事,深受感动,我们系属同学,怎样综合揉和,自无问题可言,内有徐老大作,如揉和不佳,恐招指责,所以观望不前,现既承嘱担仔,当尽力以赴,完成其事,以副雅望。
    对于我的稿件,自知缺点甚多,内中尤其是锋芒过露,如徐著用吴鉴泉太极拳为名自己动笔表现出毫无意见,即有不同意见,仅对吴,不
致对于执笔人有所误解,是叙述性的介绍性质,这是避免争端的劲法。还有用氧气说明,现在觉得不必详细,仅止旧法,说及是气而不必说是
什么气,因为有人专从这种方面挑剔,影响了正文,此次也是应该改过来的。但是徐老对于我的稿件,谅必还有其他,请先示知,以资避改。我们都经过党的教育,对于批评自我批评,是经得起考验的。
    我应该到沪面聆雅教,奈何家务一时未能脱身,且迁地阅览文件,思想一时不能深入,希望您将我要做的文件或是要我提意见的文件请先寄未,能做就做了,不能做的择日一并携带赴沪面洽办理,这样有三数日即可带回杭州了。总之您要我担任的,只要我知道的,当踊跃完成
这一新的任务,并希望稿件并加以签条说明意见,当遵嘱办理。专复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11月18日
    留馨学兄:
    前上一函谅收,我有补充的是陈老师二套相片如已补印寄沪,请即寄下以便试作说明及要点,我因内子神经症状已经减轻,可以在家一半看护外动手写起来。
    来信中请勿提及内子病象如何,以免她看到引起刺激,专嘱,请恕。
    弟沈家桢1961年11月27日

[page]


    留罄学兄:
    寄来拙作及您的大作均收,徐老的宣传责难亦已闻,所好社中已调去原稿,以后再说。现正详读太极拳姿势动作.卜要求,认为共同理论
内必具的内容,本书既名五式太极拳,当然成为一式,自有一式的特点,每个读者不论是初学和深造,打开书本,总是看各式的特点,成式的
由来,在共同理论部分是应根据五式特点揉合成为纲要式的太极拳特点,各式特点的写作,必须“自报公议”,不能隔式来写,成为隔靴抓痒,为了争取时间,是不是即行报社传知,或是由您通知,请酌夺速办为盼!
    国家在纸张节约的时候,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要成此巨册,必须是辩证的,建设性与科学性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容有迁就歪曲,辜负出版社和国家人民的要求。
    弟沈家桢1961年12月4日
    留馨学兄:
    “对身体各部分要求”及“整体动作的要求”,已详细拜阅,这两篇放在共同理论部分,已经足够统一了五式,我的看法共同理论不必有
共同特点这一项目,因各式前面均有特点的介绍可以充分发挥,免得重复,且将各式特点揉和为太极拳特点,必然的有许多各执一是,现在要想统一太极拳理论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时候,在群众面前听“群众”选择,真理自能实现。
    弟之八个特点掌握仍列在陈式之首,压缩比较方便,不要等待其他四式特点,立即动手,如徐老写力学与太极拳主要为沽粘随劲,徐老另
一大作推手,想必是吴式,其他没有的,所以这两篇也应该列在吴式之前,没有共同理论的性质。
    尊稿第一需补写足部,成为六项,第二最好也加入一项,成为八项。
    此次在尊稿附有弟签条,是一种参考性质,请酌选改动适合全文语气。
    此次徐老所提意见是一种有利于现时练太极拳所要知道的内容.为什么太极拳会变成现时的样子,现利用拙稿寄京尚未批下的光阴,详加阅览,作为一种研究及写作自行检讨评比一下,则不负提者一番善意。未写徐老在社中担任何职,在京中有何工作,请示知。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12月18日
    附:徐致一对于拙作八个特点总的批评(原文单独另发,见本文后——编者)
    留馨学兄:
    12月21日函奉悉,因埋首于徐老批评文件中,月余来加了一把劲,全部内容比较了解得多,尤其难得。徐老批判是遇隙即钻,吹毛求疵,比较良友不同,因而帮助特大,可惜批评不够,他的分类批评仅17条,每条包括问题多,分开约60余条,逐条研究,现正复写眷请中,现寄徐老总的批评八条,请参考。
    为了很好写这本书,弟的思想有些变动,拙作八个特点要根据各家拳论写的,可以题名为“太极拳一般特点”,列于共同部份,至于各式
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特点,列为某式特殊特点,这样由“一般到特殊”正是辩证的并行不悖,免得聚在一起,各有争执,取舍皆非,吾兄以为
如何?如蒙许可,就可动手压缩。五式章节,待后草拟送请核办。
    太极拳的推手,是两人搭手,互相缠绕,根据太极拳运劲似螺旋似抽丝的独特锻炼方法,它的核心是“沾粘连随”而“不丢不顶”与“不匾不抗“,就是说,无过是沾,过则为顶,不及是匾,能及为粘,随曲是连,非随而曲为丢,就伸是随,伸得过早为抗,所以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为求得“沾粘连随”四功有分别的手段,也是消除“顶匾丢抗”四病不致发牛的方法。沾粘连随,在力学上是一种摩擦力,它是太极拳对人牵动的主要力量,摩擦力的久练,使全身皮肤上的触觉的灵敏性不断的提高,发展到见隐显微的动知运觉,从而知觉到对方劲的大小、刚柔、虚实、长短、迟速和动向的种种对立面,这也是首先利用了力学上杠杆原理,选择了有利于“轻制重”地沾粘点而来的。所以推手为了不违背“沾粘连随”的要求,务须掌握“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的战略战术思想,在后人发先人至的内线作战之下,牵动了对方重心的。
    对方因牵动企图挽救的回峰过程中顺应着地的回峰方向,运用力学上的合力和加速力,促而发之,是谓借力于人,引进落空的技巧,也是力学上摩擦原理、杠杆原理、加速力原理汇集而成的技巧,这是推手竞技过程中原则上常用的一种方式方法。这种竞技运动,既能训练力量,也能训练灵敏机巧和速度……证明是沾粘与连随,是两个对立面,如沾连粘随,不如说明功用,请酌核。
    关于章节、图号、表号的编排问题,应事先决定,因为本书由各式编排合订的,免得将来返工,似有必要。我认为章节眉目清楚使读者一
目了然,似应按照一般科技书的编排分章分节的纲目问题,应在改写前先行决定为妥。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1月3日
    留馨学兄:
    上次寄奉徐老“总的批评”~文,同时也写了闰海同志工作,作为参考,不要送给徐老,现已得回信,他说:我们这本书“重点在继承,论点要留有余地,兼容并包”,这是对的。承劝劳逸结合,心感之至,经济情况尚好,如接济些也好,不要多费手续可以的,否则作罢。承寄两份剪报,并无不妥之处,在推手方面补充一些,请酌核参考。
    张三丰明初客朱洪武外甥李文忠五爷家,有身画象,在1917、1918年问,李家历代画象同在北京中山公园展览,许禹生商得朱启钤总长同意拍有小照,铜印出版,我只有一幅,现遍寻无着,要看的话,我想李剑华兄处,必有一幅。王宗岳论文是不是他的不详,希望您2月底返回
单位写作。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2年1月13日(待续)

5

点赞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