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尚武崇德的优良传统,明确提出“尚武精神”一词的是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1920年,上海精武体育会出版会刊——《精武本纪》时,孙中山先生应邀作序,亲笔书写“尚武精神”四个字,并将“尚武精神”归纳为“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他把体育、技击、强国、富民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孙中山先生在从事革命生涯中对“尚武”重大意义的高度概括。今天重新认识和研究它,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和激发习武者的尚武精神,振奋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从5位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的个人经历和表中比较来看,“尚武精神”可以反映出5个方面的内涵:①强国强种。虽然5位名家同处在一个时代的不同时期,但是都目睹和经历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强国强种”是他们的共同心声。“尚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实现“强国强民,强民强种”的目的。中国“要屹立于地球者,无不持此尚武之精神”。②富国强兵。为了抵御外国侵略,他们在积极倡导“尚武”的同时,讲究“军备”,主张军武的结合。以“练兵强天下之势”唤醒国人的革命意志,实现“立国自强之策”。③ 古为今用。5位名家所倡导的“尚武精神”是以古代习武活动为基础的,以史为鉴,继承和发扬习武的传统,以此来振奋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④中西合璧。西方列强的鸦片、大炮和商品闯进中国,造成了西学东渐的大势。在中西文化的强烈碰撞中,5位名家都对西方文化进行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并积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中严复被康有为称“中国西学第一”人,而蔡元培是我国第一个将中国古代体育思想与国外体育思想加以比较总结的人。⑤民族精神。“尚武精神”是在“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背景下的呐喊,它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爱国、强身、保民、勇为、自强、抗争、向上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三、“尚武精神”的现代特征 5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所倡导的“尚武精神”已过百年,百年来,“尚武精神”在各个时期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关键时刻,在洗刷“东亚病夫”的奇耻大辱之际,曾涌现出了无数的名师巨匠,如霍元甲、张占魁、王子平、韩慕侠等等,这些有识志士的共同特点是:武艺精湛,爱国图强。可见,“尚武精神”在积极进取、战胜强敌、征服自然、寻找自信、播扬国威、振奋民族精神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不能不说,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构成了国家威望与威严潜在的标志。 当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和一种精神时,会潜在地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着联系。在政治生活上,表现为对外来侵略者决不屈服,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坚持抗争,直至胜利。在经济生活上,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可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强品格。在个人生活上,强调人格独立,以厚德载物。凡此种种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思想。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功能不断拓宽,“尚武精神”的内涵也得到极大丰富,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强身自卫是武术活动的最基本精神内涵。它体现了习武者的一种强身健体的生存意识和民族性格。根据“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理论,我们以为一个国家的强弱应表现在国家的“血气体力之强”,每一个国民体魄强健与否对于全民族都有重要作用,通过尚武活动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现在实施的“全民健身活动”,武术所占份额较大,群众基础很好。特别是北京申奥的成功,为武术进入奥运会提供了良机,重振“尚武精神”是一种必然。②超越自我是尚武精神的一种境界。无论是群众性的习武活动,还是竞技武术运动员,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往往要在练功中承受相应的心理和生理负荷,通过技能的展示,以获得外界的正确评价。实践证明:随着习武年限的延长,习武者的武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也会得到不断提高。武术界常说的“悟道”,就是一种超越,通过“悟道”,可以强化习武者的社会责任感,塑造独立的人格魅力,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并构成精神文明的一部分。③“尚武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武术是中国独有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国际武术发展史上占有独到的地位。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尚武的目的都不单单是为了掌握一种技能或技巧,更重要的是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的熏陶,以便不断完善自我,激发爱国热情。 结语 总之,近代几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所倡导的“尚武精神”是有其社会背景的,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尚武精神”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爱国、强身、保民、勇为、自强、抗争、向上的精神。现代意义上的“尚武精神”以强身自卫、自我超越、爱我中华作为主体思想。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