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其三,力点处理中,翻裹手指,手腕及臂肘,是实战中应付贪手者之法。古称沾衣十八跌。对手欲抓拿余手臂,上衣时,逼迫其重心转入死角而跌出。而民间习武,凡能打者,十之八九习传统摔法。与人较技,必先抢拿把位,才能发力。三师兄体格雄健,臂力上佳。与擅摔者交手时,其一上手抓把,就用此法不逼重心,而直措手,臂关节部位。且发力不知轻重,有意将力打老,多次把人手臂打折。师父曾因之告诫数次,三师兄当面称诺,过后均无悔改之意。且以此为能,四处炫耀。足见其心不古。 二师兄一友,晋地名门出身,桩稳拳快,骨骼支撑之力坚实。为其门内佼佼者,曾击败京冀高手多名,心高气傲。与二师兄搭伙经商多年,关系甚佳。大师兄成婚时,其与二师兄一同前往道贺。遇三师兄,两人言语不投,欲跃比试。两位师兄知三师兄秉性,从中劝解。谁知那两个当面推说不比,相约无人之处较技一番。事后,二师兄见其右手腕红肿不得力,心知肚明,问:我那三弟如何? 友答:好本事啊,你三弟那身子吃手。怪事,我这拳也不是吃素的,按着空挡一拳打去,他身子就变了。多亏我手收的急,不然非折不可。 其四,三师兄从小喜玩狗,熟知狗的习性。一日,三师兄正在用饭,有两人牵一黑背猛犬,寻事复仇。听得门外人骂狗叫,三师兄端饭出门,看个究竟。谁料话无两句,那人纵狗扑来。却见三师兄随狗起身之时,将半碗热饭扣向狗头,另一臂直扫空中狗身。把百十多斤黑背猛犬打得飞出丈余。牵狗之绳另一头缠在那人手腕,粹不及防,猛犬带人,拉倒在地。乘人倒狗蒙之际,三师兄大喝一声,双足一震,做欲扑之状。那猛犬一个激灵,转身丢魂而逃。竟将那牵狗之人拖出五六丈远。而另一人,早已落荒而去。 文革中三师兄步入歧途,参与武斗。因伤人过多,结仇甚深,被人于庆功宴上,黑枪射杀。师父闻后,失神叹曰:世亮早生二十年多好。生不逢时啊。 三十六: 四师兄袁长江与五师兄袁建设,是一对堂兄弟,文革前走乡串户,以木匠为业。为人憨厚,手艺精湛。个头不高,身体却颇为壮实。随师习武多年,迫于生计而断断续续,不能系统掌握形体要领,仅以带桩发力擅长。文革中回归乡里务农,后不得知。有几件佚事,颇为有趣。 其一,山间道路,很是狭窄,有的地方仅容一人通过,且伴有深沟,溪水。一次与人约定,五十里山路之外,有活要干,且时间赶得很紧。下午时分,兄弟俩与人结完帐,只说路程亦不远,天黑就能赶到。便收拾好匠人用具,匆忙上路。一路辛苦,再绕过一道山梁就是目的地。当时天已傍晚,近处之物还可看清,而十丈之外均已模糊。 四师兄远看山梁之侧有一野狗观望。随生猎扑之意。两人放下所带之物,五师兄看物休息。四师兄从工具箱中取出鐟木钢锉,藏于身后,轻步而去。快要接近野狗时,忽地从山坡之侧跃出一黑物直扑面门。四师兄吃惊之余,信手将鐟木钢锉刺向黑物,顺力一甩,黑物一声惊心嚎啕,甩出丈余。再看那野狗,早已不知去向。黑物在地上翻滚蹬腿,不几下,就不动了。四师兄上前,叫声:好大一条肥狗,仔细一看,惊呼:我的怂啊,是狼。那狼已经死去,脑门有一手指粗的血窟窿。鐟木钢锉血迹,足有三寸余。 师父那个狼皮褥子的狼皮,就是四师兄剥皮熟后敬送的。 其二,兄弟俩在供销社做木工活时,免费在其食堂吃饭。有一厨子很是奸猾,常在俩师兄吃饭时,要这兄弟俩帮忙干活,或挑水,或搬面,或扫地,或擦洗桌凳。俩人憨厚,帮忙干活也无所谓。可吃饭时,一连几次,老把残羹剩饭拿出打发。无奈之余,将此事与供销社领导说明。 俩人正在忙木工活时,那厨子自持是本地人,三朋五友甚多。手执四尺擀面杖,骂骂咧咧闯来。到四师兄跟前,举杖就打。四师兄进步,往中节一撑。四尺擀面杖脱手飞出,不见踪影。厨子立时闭口不动,呆在那里。一时换过神,一声不吭,转身而去。 晚上将要休息时,兄弟俩正在房内搽洗身子,有五六人破门而入,口称其兄弟被人欺负,要讨公道。不等俩人穿衣服辩解,其中一个莽汉抬脚就踹。四师兄顺手承化,一臂送出,那莽汉飞也似的跌出门外。与此同时,亦有一人,手持菜刀直劈五师兄,情急之中,五师兄以遮羞之盆迎击,进桩发力,将那人撞得弹起,碰在身后墙壁,徐徐倒下,几乎休克过去。 其余人傻眼,不知所措。四师兄乘势,以手中湿毛巾甩向桌面,一声巨响,大喝一字:滚。震惊之余,一伙人魂飞魄散,转身而逃。 后来,那厨子及三朋四友,反成兄弟俩好友。在其地干活时,住宿吃饭,均不付钱。且隔三拣五,好酒好肉好招待。 [page] 三十七: 其三:四师兄从小养过马,熟悉马之脾性,亦是一好骑手。 一大个壮汉骑一烈马赶集,不慎将人踩倒,不闻不问,欲扬长而去。周围有几人拦住,与之论理。壮汉下马,蛮横无理,曰:他与牲畜纠葛,管我屁事。一推,那几人竟倒退几步,无人能抵。 恰逢四师兄路过,应了一声:好马啊,让畜牲骑了。众人大笑。大个壮汉受辱而怒,一把抓住其领口,欲打。四师兄挡住手臂,曰:莫要动手,动手两不方便。这马性烈,伤人,我替你收拾如何?大个壮汉暗想,就让烈马踢死你,免得动手。曰:伤人不管啊,你自己找的。随让开几步,看其怎样收拾烈马。 四师兄手抚马头,捋了捋鬃毛,牵过缰绳,走到马的侧面,将马头引向一边。待马将要随头转身之际,四师兄将马之另一边前腿踢起,三七桩整身一撞,那烈马轰然倒地,跌在硬地上,竟不能起身。 众人鼓掌叫好。 其四,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人多食不果腹,若吃点肉,简直举家欢庆了。而师父并未受多大困苦,全赖四师兄和五师兄时常周济。五师兄制有一把木架钢弩,可打出十丈开外。七八丈以内猎物,几乎百发百中。兄弟俩经常走山路,遇有可打猎物,尽收囊中。每过成十天,必有野味孝敬师父。山鸡,野兔,野猪,野狗等,为家常便饭。 一日饭后,五师兄在门外树下摆弄木架钢弩,村中一少年见之稀奇,围与身边,问这问那。五师兄随一一解释。少年曰:叔,能让我借一会吗? 五师兄反问:这东西危险。不可。你要这玩意干啥? 少年曰:我喜欢这,就玩一会。 五师兄又问:玩这要有准头的,你有么? 少年听后,从身后拿出一个自制的弹弓来,拾起一个小石子,问:叔,你说打哪里?五师兄来了精神,就连指几个大小目标。那少年指哪打哪,百发百中。五师兄很是惊奇,手抚少年头曰:不错。小子行啊。 那少年还来了神气,曰:叔指的都是死靶子,没意思。我能打活的。 五师兄不信,以为少年说大话。曰:你能打活靶,叔就把这弩给你。 少年立时雀跃,高兴不已,欲出村找活靶。 五师兄曰:不用去,你看好了。随手拾起一个稍大石子,给那少年一个招呼,扬手扔起。少年拉弓,随手起一放,那个稍大石子就被击中,掉在一边。五师兄一愣,又连扔十余次,少年仅有一次未中,其余皆被击中。 五师兄懵了。曰:这小子是个人物,能打活靶。随将木架钢弩给了少年,但有一条件,把这手绝活教给自己。少年一边答应,一边低头抚摸木架钢弩 三十八: 其五:当年四师兄和五师兄跟师父习武时。因其职业原因,仅亲授陪形,三七行桩和五行拳发力三样功夫。陪形前面谈过,这里不做重复。 三七行桩,即在平日里走山路时,步步三七桩,或左右换步,或半步跟。两位师兄为此,不知蹬烂多少只鞋,曾一度为省鞋,光脚行桩,以致蹭烂脚底皮。行桩时,打五行拳也可,单打一拳也可,捧一重物也可,喝水擦脸吸烟也可。只为有个周身上下之合力。此合力非一定形式,模式。而是不拘一格,随意调整而为。合力就是发力与调整之矛盾与统一。若将合力用一种固定的动作来体现,就是僵化不堪了。 五形拳发力,即取一帆布口袋,内装沙子与木渣混合物。配合比例,以所需重量而定。用绳子系口,吊于房梁或大树下。高低以口袋底与胯同高为准。非像拳击,散打那样打沙袋。而是用其撞桩以练发力。先从三十斤重练起,立于口袋前半步,双手将口袋推开荡起,在其荡回时,三七半步跟,以双手十指若双推掌发力,迎击口袋。若干次后,再以崩,劈,钻,炮,横五行拳发力,一一迎击口袋。根据自身情况,每月口袋加沙一次,一次十斤。加至口袋总重一百二十斤,五行拳发力足矣。依此法习发力,则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之力,节节贯穿,骨骼支撑。由起拳,至落拳,力达指稍,处处可发。劲力坚实,直透心底。与人碰撞发力,才能打得出,收得回。起手就是拳,抬腿便是脚。五行拳本是打实不打虚,遇有抢占身位者,偷着乐,半步蹦拳打天下。不知此,则发力遇实而臂软,一触而力竭。虚稍花劲,如米打人。 两位师兄正擅长于此,确实下了大苦的。曾与人打赌,撂倒一头水牛,而得手表一块。做为五师兄的定亲之礼。 其六,师父曾携徒步行游历秦晋豫川,深知其间武林现状。因不屑于媚世,故行外相知者甚少。行内因其不知情面,唯以拳理而直言伤人,而多有意恶之,诬蔑之语不绝。而师父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有友人规劝曰:先生何必如此执着,不能随波逐流么?师笑曰:我若随波逐流,早做汉奸了。还能活吗?哪有皆大欢喜之战场,武人注定留有恶名,不留大恶名,我已心满意足了。 关中秦都,回民中习武风盛。有一马姓拳师正值壮年,颇具威名。风闻师父恶名,寻机入商洛山区探访。马姓拳师一友,认识五师兄,随托人一约,相见于师父家中。马姓拳师开门见山,自报家门,说明来意,讨教一番。师兄弟们欲代师应战,师父曰:你们打不服他。他要老的。就看我的吧。随下堂应战。 马姓拳师收拾停当,见师父高不过他,亦壮不过他。就试探几拳,忽的一腿扫出,却软绵绵的担在师父臂上,欲将腿抽回而不得。很是无奈。师父问:要我发力吗?马姓拳师知道此力不可发,忙摆手曰:不打了,不打了。很是纳闷:我的腿怎么就猛不起来呢?  崩拳 马姓拳师知师父武功深不可测,见五师兄二十出头,比自己儿子也大不了几岁。以为可欺,就相约一战。五师兄没师父那么涵养,陪形几次后,知其大幅度发力不可变时,半步崩拳一击而出。却见那马姓拳师如风筝般飞起,跌出丈余。 [page] 作者:动漫旗帜 回复日期:2010-06-09 15:20:26 我只对“缠丝劲”的看法与楼主不同: 缠丝劲是太极拳的核心,太极的周身运动,发力接力,都是做圆形弹力运动。 可以理解成综合的缠丝力。弹簧没有螺旋的收缩,也就不会有迅猛的弹力。 在太极的实战发力中,尤其达到太极散手中,单手制敌,靠的就是力达手指的缠丝力。 即接即化,即化即拿,即拿即缠,即缠即发。 道理就像鳄鱼猎食,咬住就猎物就身体翻滚,无敌能脱! 太极的功力的无限性,就在于力达指腕的能力! ============================ 你看没看过陈鑫三三堂的拳谱?看看陈鑫对缠丝劲的说法是什么。 不要凭自己的任意发挥,触手即被拿住,只能拿些不知变化的人,师傅拿徒弟可以,警察抓小偷也得两三个才能把一个拿得住,难道警察里面就没有高手了吗?还是面对现实些好 作者:黑人黑马黑骡子 回复日期:2010-06-11 14:40:04 作者:动漫旗帜 回复日期:2010-06-09 14:57:25 牛人!自学太极多年,已经全无套路,只有随形招式,追求一触即发随接随发。 悟到的东西与楼主不言而合!, 不知道楼主参加武林风能有多少胜算? 楼主怎么看待太极实战高手王璐璐? ================================= 王璐璐也只是摸索中的实战太极,比那些动手拿住的太极缠丝劲强多了,武林风我到没参加过,不过学生参加散打比赛的倒不少,省市国家比赛都有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