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一篇文章, 发表了点感想 社会上普遍认为太极拳是一种健身运动, 打太极拳可以治疗很多慢性病, 并且是一种有氧运动, 不需要作剧烈的活动, 适合体弱年老者锻炼。 我们在这里参与讨论的人一定知道这是一种误解。 但实际上, 通过练太极拳而去追求技击技术的在所有练太极拳的群体中只占少数。无论你是否承认,这种比例还是悬殊很大。 在陈家沟有好几个武术学校, 都是练的太极拳, 人数最多的也就是有个百八十人。 但是在少林寺的武术学校有上百家之多, 随便找都可以找出常年拥有万名学员的学校。通过这种对比, 就可以看到,人们在追求技击效果的时候, 普遍还是认为外家拳的效果好。并且,大部分的人是认为太极拳就是一种可以治疗慢性病的用于健身的一种运动。 是那些“又没钱又想长寿”的人练的东西。 我同意原文作者的一种观点, 就是追求健身效果的时候, 不能通过松沉来达到目的。 “长期求慢求松、用意不用力、缺少剧烈运动的练拳方法其结果极可能是人体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统发生废用性萎缩退行,人体剧烈运动能力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而容易发生。”这段话绝对正确。 [page]
第二点就是,在普及的时候, “太极拳与摔跤、拳击、体操、打球等运动项目一样,其原理、机理、要领等皆可用现代世界通用的科学知识和理念来解释和论述。”凡是出书立传者, 无不想尽可能地显示自己的水平, 所以尽可能地讲出高深的理论。 但是对于一些几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词句却不去详细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解释。往好的讲是出于表达能力有限, 往坏的讲, 就是出于保守。 在出书立传中,由于名家们一定要表现出高深的理论知识, 却又始终未能逾越前人的论点。所以, 就一直套用着那种半文言文的金句, 如葵花宝典一番。有时候, 我就一直有一种打算就是将那些经文拳论找一个老外来, 给他解释了, 让他翻译成英文, 然后, 再去找个翻译, 翻译成中文, 这样就会出来一本类似太极拳内功说明书般的论著来。 中国的内家拳神秘之处不在于其招术与套路, 而在于其内功, 不然为什么叫内家拳?内功修练的的科学解释就是锻炼人的神经系统。 用内家拳的说法就是内三合, 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 气与力合。 我用一个小例子烦叙: 练习周天运行有什么用?任督二脉何时谓打通?用什么方法能快速打通?这就是内家拳的机密了。 对!能够做到这一步, 就已经开始走入内功意识范畴了。为什么要注意一下? 这就是开始了意与气合。此意, 就是神经。用自然科学的词讲就是:现在就已经开始锻炼你的神经了。 这种锻炼方法与外家拳的练法大相径庭。但是, 练到最后都一样效果。 拳击高手的每一拳, 也是浑身放松地将拳弹出, 而不是硬梆梆地杠出去的。但是有一点不同的就是, 内家拳练的时候, 是从呼吸着手, 加上意(神经)的指导, 这样就使人的精神有内涵。 有人练太极练了一辈子,也放不翻人。 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之一王西安的俩儿子十七岁便拿全国推手冠军。 全国推手冠军啊!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